洞察消費者:從數據到定位策略的市場研究實踐

2025-09-03

餐飲零售產業觀察家

洪聖宏 ,

編輯上稿

Vivian Chiu

112

在全球消費趨勢與生活方式快速轉變下,餐飲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本文從麥當勞退出植物肉市場談起,探討植物肉的商機與危機,並延伸至台灣品牌策略,包括「被耽誤的單品行銷」、王品、漢來、豆府、築間等餐飲集團的經營模式,以及鼎泰豐的不上市哲學。文章同時透過人口數據與顧客參與分析,揭示高價值消費者的洞察方法,並以Febreze的「情緒定位」案例,突顯品牌連結的重要性。最後,從台灣家庭結構與所得變遷,提出餐飲業如何以數據與差異化策略,打造下一波競爭優勢。

在全球消費趨勢變動與消費者生活方式改變的雙重影響下,餐飲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本文從麥當勞退出植物肉市場為切入點,探討植物肉的商機與危機,再延伸到台灣本地的品牌策略,包括如何利用[被耽誤的OO店]行銷特色,深入分析王品、漢來、豆府、全家餐飲、築間與三商餐飲等集團的異同,並對鼎泰豐的不上市策略進行利弊剖析。


此外,從[人口統計]與[顧客參與]的數據來分析iPhone與桌機玩家的價值差異,討論該如何進行有效市場調查與消費偏好參數設計,從中發現高價值消費者,進而利用主觀認知與偏好測量來設計市場調查,深入分析成功與失敗的行銷定位案例。再以Febreze從功能訴求轉向情緒定位後成功翻身的案例,彰顯[情緒連結]在行銷中的重要性。最後分析台灣家庭結構與所得變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呈現當代餐飲經營應如何以洞見驅動差異化發展,並提出實際調查與品牌策略建議。


一、植物肉市場潛力與危機

台灣餐飲市場正處於快速變革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受國際潮流如植物肉、永續飲食影響,另一方面則有本地人口結構改變與生活型態自主化趨勢。業者需以數據與行銷洞察為基礎,打造符合未來需求的品牌與服務模式。


麥當勞測試植物肉後撤出,反映了主流速食業對植物肉市場接受度的疑慮。其背後因素包含:產品成本高、口感不穩定,更重要的問題是:[消費者認知混淆]。畢竟絕大多數消費者去麥當勞,為的就是要吃點讓自己快樂的垃圾食物。然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Z世代成長,植物肉仍有中長期潛力。但植物肉何時能成為獲利產業?這可能就要問天了!

二、[被oo耽誤的xx店]現象與品牌運用

在餐飲業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許多品牌因為某個單品特別突出,而被消費者戲稱為[被oo耽誤的xx店]。這樣的現象其實隱含著品牌差異化的契機,若某一產品已經獲得廣泛認知,若能善加利用,將有助於品牌定位與行銷策略的發展。再者,即使是一項非主力產品,若具高度差異化與獨特性,也能吸引特定消費者群體並創造口碑效應。尤其是當消費者會以[被某商品耽誤]來形容時,代表著該商品已具備超越同品類標準的價值,能帶來低成本且高效益的行銷效果。


其實[被oo耽誤的xx店]現象並不只侷限於台灣,國外也有相類似的情況。例如,日本[松屋]雖以牛丼聞名,但其咖哩飯卻在顧客之間擁有極高評價,成為[被牛丼耽誤的咖哩店]。松屋後來利用這點推出獨立咖哩專門店[松屋Curry],成功建立副品牌。美國In-N-Out雖以漢堡聞名,但其[隱藏版薯條與奶昔]卻形成一股文化現象,帶動話題與顧客回訪率。這顯示單品差異化也能成為品牌忠誠的關鍵。

三、上市櫃餐飲集團發展策略比較

餐飲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多元且快速變化,餐飲集團若要保持競爭優勢,發展策略與市場定位均需依市場環境與自身資源調整方向。


例如,王品集團以[多品牌策略]聞名,目前旗下涵蓋西式牛排、火鍋、燒肉、中式料理與新興餐飲型態,藉由多品牌經營分散市場風險並鎖定不同客群。築間餐飲則以火鍋品牌[築間幸福鍋物]快速崛起,利用火鍋與燒肉兩大熱門品類,維持消費黏著度與市場能見度,用[規模經濟理論]的觀點,藉由大量展店創造規模效益,降低單店成本。而豆府餐飲以[涓豆腐]為基礎,專注韓式料理領域,取[專注策略](Focus Strategy),透過聚焦韓式餐飲形成品牌專業化優勢。漢來美食本隸屬於高雄漢來大飯店,主打高端中餐、港式飲茶與自助餐,透過飯店資源與高端品牌定位強化市場競爭力,其策略可歸於[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View)。全家餐飲以[多品牌連鎖發展]為核心策略,以代理知名連鎖品牌及自創品牌的經營模式,透過多品牌連鎖策略,擴展餐飲事業版圖。主打[個人]、[日常食]發展策略。三商餐飲為三商企業集團旗下,定位於平價快餐與家庭市場,透過大規模連鎖與在地深耕降低成本並維持穩定營收,屬[成本領導策略](Cost Leadership)。

表1 上市櫃餐飲集團發展策略比較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儘管業者各自的資源與條件迥異,但策略的基本原則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就算是多品牌經營,也應避免過度分散,需確保品牌間的差 異化與核心價值;而快速展店也需搭配內部管理制度的同步調整,以維持服務品質與品牌一致性;專注策略雖具深耕優勢,但也應適度多元化以分散風險;高端品牌則當持續強化體驗式消費,以無可取代的 尊榮感來降低景氣波動影響;而傳統連鎖品牌則需透過[數位轉型]與[社群行銷],吸引年輕族群。


餐飲市場本身便具有多樣性的特性,未來餐飲業者須在[規模]、[差異 化]與[在地化]等構面取得平衡,方能更有效因應市場挑戰,創造持續成 長的競爭優勢。


四、鼎泰豐的非上市策略

餐飲業隨著市場規模擴大與國際化趨勢,許多企業選擇透過上市募集資金,加速擴張。例如,麥當勞透過資本市場快速擴張、強化治理 與品牌影響力,方能創造出全球逾3萬家門市,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餐飲帝國;星巴克亦是仰賴公開市場的奧援來推動國際化與多角化經 營,打造出全球門市數量超過38,000家的咖啡帝國,並藉此取得持續創新並拓展新業態的資本。


企業本就應依據[自身資源]、[發展目標]與[品牌定位]等條件,選擇最 適合的策略,而非一味追求上市。上市適合追求規模化與國際化的企 業,如上述的麥當勞與星巴克;非上市則更適合重視品質、文化與穩 健經營的企業,如鼎泰豐。


鼎泰豐的非上市策略從純商業的角度來說雖顯得[異類],卻展現出餐飲業不同的成功模式。業者寧願選擇保持非上市經營方式來維持企業文化與營運彈性,保持高度控管權與品牌一致性,避免因股東壓力而做出對公司長期發展有害的決策。最終透過穩健經營、顧客口碑與米 其林肯定建立起優質的品牌形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顧客參與、人口統計與價值分析

iPhone 使用者由於設備本身即具備高價格門檻,因此通常對應到較高可支配所得的族群。這些族群無論是在 App 使用頻率、數位訂閱或 是品牌忠誠度等面向上,表現出更高的參與度。


相較之下,桌上型電腦玩家多數使用情境集中於長時間遊戲或專業應用,雖然單次消費可能較高,但使用分布零散、受眾年齡範圍較廣。 分析兩者的行為模式時,應從[日活躍數](Daily Active User,DAU)、 [轉換率](Conversion Rate)、平均消費與內容互動深度切入,並進行受眾價值分層。


消費者的選擇往往並非單純依據產品的客觀品質,而是受到主觀認知、文化背景與消費習慣(個人經驗、品牌形象、價格參考點)的多重影響。以紙尿布為例,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包含吸收力、舒適度、價格與 品牌信任度。針對不同國家,偏好也會受到文化(如是否重視天然材質)、 經濟(可支配所得)與人口結構(嬰兒出生率)等影響。調查設計應針對這些變項設定問卷題項,並透過[聯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最大效用估計等方法建立偏好參數模型。


例如,日本消費者偏好無香精天然材質,巴西則對價格較為敏感;美國則更看重品牌與促銷搭配。調查時也應避免[誘導性語言]、[樣本結構失衡]與[社會期望偏誤],並搭配[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或[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等方式補強結果。


主觀認知與品質之間的互動,決定了消費者最終的選擇。企業若能善用質化與量化結合的方法,建立跨部門團隊,整合數據分析與質性研究,以獲得全方位的消費者洞察。並依據在地文化差異設計偏好參數模型,持續透過消費者回饋與數據迭代,動態調整產品與行銷策略, 不僅能更精準捕捉消費者需求,也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六、Febreze 行銷策略的教訓與啟發

Febreze 最初以產品實用性功能~[除臭]為主要訴求,但市場反應有限,因為消費者往往已習慣自身所處的環境氣味,導致[未能覺察自身需求],難以形成購買動機。當策略轉向為[生活情境與情緒營造]之後, 產品包裝呈現為[創造清新生活感受的工具],廣告中也不再單純展示除 臭,取而代之的是強調[清新的家]所帶來的舒適與自豪感。


透過故事化的廣告與生活化場景,品牌能讓產品進入消費者的日常語境中。此種[情境式行銷](Contextual Marketing)讓產品超越功能,進 入情緒層次,成功地從單純功能性產品升級為與消費者日常生活連結的品牌。從[去除異味]轉變為[營造愉悅氛圍],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僅考慮實用性,也將其視為生活品質的象徵,成功突破市場。這種[價值 再定位](Value Re-positioning)也有效地提升了品牌溢價空間。


從Febreze案例中可以得知,只靠單一功能就能持續推動品牌成長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尤其在成熟市場中,差異化往往不在於功能創新, 而在於價值與情境的再塑造。所有的業者都必須學習如何透過將功能 轉化為情感價值,才能夠成功突破市場瓶頸。對餐飲、零售等其他產業而言,品牌應持續探索消費者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並將其轉化為行銷敘事。若能將[產品]轉化提升為[體驗],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建立差 異化與長期優勢。


七、台灣家庭結構變遷與消費者行為轉變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家庭平均人口數已下降至 2.5 人以下, [小家庭]與[單身族群]成為家庭主要結構。在[規模經濟理論]下,小家庭無法透過大量採購節省支出,因此更願意將資源花費於外食。同時,高房價使得年輕世代無法進入房市,轉而將可支配所得投入[體驗型消 費],特別是[餐飲]與[旅遊]。這顯示餐飲已成為消費者提升生活滿意度的重要選項,消費者傾向選擇能夠展現生活品味與價值的品牌,也促使餐飲業者有必要重新檢視其經營策略。


例如,強化品牌差異化與文化連結。針對小家庭與單身族群,可推出個人化餐點或外帶方案;針對年輕族群,則可強化社群行銷與品牌形象。也可以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透過餐廳氛圍設計、互動式服務與跨界合作,增加消費者的參與感,提升顧客滿意度。或是與Uber Eats、FoodPanda等外送平台合作,甚至建立自有外送系統,滿足便 利性需求,拓展便利性服務。推出高端食材、健康取向菜單,或推出限定餐飲系列,也可以滿足[自主性]與[講究性]的需求。


餐飲業者已不能僅是需滿足[吃]的基本需求,更要創造[吃的體驗]與 [品牌價值],才能因應消費者所得轉移與生活方式改變的長期趨勢。例 如星巴克不僅販售咖啡,更營造[第三空間]體驗,讓消費者願意支付相對高的價格。同時,星巴克也不斷推出在地化產品,如[阿里山拿鐵]與 [鳳梨酥風味飲品],結合地方文化,提升品牌的在地認同。此策略正好 符合消費者將支出移轉至[飲食體驗]的趨勢。 


趨勢洞察與差異化挑戰

企業經營中的真正問題,往往要先理解問題背後的意圖與商業考量後才顯現。問錯問題將導致錯誤的解決方案,跟吃錯藥一樣,[輕則傷 身,重則要命]。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數據洞察力](Data Insight)是從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見解,是種理解數據背後意義的能力,進而聯想到存在的某些問題或影響的可能性,也知道該尋求哪些數據來澄清問題。


但一般人在歸納統計數據背後的原因時,其實多少都存在著盲點。 若想要能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力,理解變化的背後意涵,並做好計劃, 重點就在於如何找出並解讀數據背後的驅動因子,且延伸出品牌可據以行動的切入點。因此,建議從[問題定義]開始反向設計市場調查架構, 整合量化調查(如問卷數據、銷售數字)與質化研究(深度訪談、焦點團 體訪談)等研究方法,並在策略上結合在地文化、主觀認知與情緒連結, 以提升產品[價值感知]與[差異性],最終建立起足以對抗各種競爭的堅實[品牌力]。


原文經洪聖宏作者同意轉載分享,以下為原文連結

部落格: 洞察消費者認知與偏好:從數據到定位策略的市場研究實踐(2025)

YouTube:洞察消費者認知與偏好:從數據到定位策略的市場研究實踐(2025)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

洪聖宏

專長領域:問題分析與解決、策略規劃與行銷管理、店鋪開發與門市經營管理、投資損益與經營分析、服務品質、連鎖加盟實務,相關餐飲零售產業評論、文章、課程、輔導諮商資料超過3,600篇,資料散見於

blog: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 (點閱量超過48萬次)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DavidHung1123 (上傳資料超過130部)

如有諮商、內訓等相關需求,歡迎聯繫。


延伸閱讀:

>>中高齡者投入餐飲內場工作的可行性與挑戰

>>數位時代行銷新思維:從吸引注意力到創造終生價值

>> 平台經濟與AI時代下的消費者行為洞察與行銷策略

>> 品牌成長、消費者洞察與策略思維—在變動世界中找到競爭解法

>> 提升服務品質秘訣

>> 商品企劃核心揭秘

>> 2025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 美國關稅戰爭對餐飲業的挑戰與對策

>> 從心理效應與4P策略探討影響消費者行為的行銷手法

流通全視界

2,801 Followers

流通產業是人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匯集、聯集與交集,我們都生存、體驗、感受在其中,每個變化都影響著你我的生活模式,此時此刻開啟您的視界與視野與這時代一起與時俱進。
文件下載
洞察消費者認知與偏好:從數據到定位策略的市場研究實踐(2025).pdf
知識主題
品牌行銷
食品業
餐飲業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