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 8 大紅利與 3 盲點:為什麼你的培訓還是留不住人才?

2025-10-28

59

數位學習能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兼顧效率、成本與規模,卻也放大了管理盲點。八大趨勢加速了數位學習的普及,但千萬不要流於形式。員工真正需要的是連結職涯發展、允許試錯、兼顧人性與文化的學習環境。唯有數位與實體並行,企業才能打造既高效又人本的培訓體系。

數位學習:企業人才發展的新戰場

數位學習已經不是疫情的過渡方案,而是企業競爭力的戰略核心。它能同時滿足高效率、低成本與可擴張性,讓人才培訓突破場地與時間限制。但別天真,以為一台電腦就能解決所有培訓難題——數位學習能放大優勢,也能放大盲點。


八大趨勢推動數位學習

1. 職能發展壓力升高

員工渴望成長,卻僅有 29% 對企業內訓滿意。數位學習能突破規模限制,快速提供進修資源。但真相是,很多企業喊「人才培育」卻吝於投資,最後只能靠線上平台湊數,變相把責任丟回員工身上。


2. 工作模式快速變動

遠距與混合辦公已成常態,58% 的員工偏好在家依自己步調學習。線上資源正好迎合這種需求。然而,挑戰不在技術,而在主管能否接受「員工不在眼前卻仍能交付成果」。許多領導者其實仍卡在「眼不見=不工作」的舊思維。


3. 更安全的試錯環境

線上模擬讓員工能「不怕出糗」地練習,培養自信再應用於實務。但說白了,多數主管嘴上喊「允許失敗」,心裡卻只容得下一次失敗,這才是線下培訓最壓抑的地方。


4. Upskilling 已成職場共識

74% 員工願意再學新技能,數位學習能快速客製化培訓,精準補強能力差距。問題是,若企業只是「買課程」來交差,而沒有將學習與職涯發展連結,培訓就只是 KPI 打卡,毫無長遠價值。


5. 追求產能提升

線上學習能讓產能提升 25%,因其效率遠高於傳統課堂。然而,數據漂亮不代表真實,別忘了很多人一邊掛著課程頁面,一邊滑手機、刷社群。所謂「完成度」,其實不等於「能力提升」。


6. 成本壓力下的解方

數位學習大幅降低交通、場地、講師費用,是 CFO 的最愛。但如果企業把「省錢」當唯一理由,那員工很快會察覺:這根本不是「投資人才」,而是「削減成本」。


7. ESG 與環保驅動

線上課程減少 85% 碳排放,與企業永續政策掛鉤。但別忘了,學習的本質是人,而不是碳排。若把培訓當作 ESG 報告裡的績效數字,最後只會變成冷冰冰的數據遊戲。


8. 員工投入度加分

研究顯示,數位學習能提升 18% 的職場投入度,帶來更高留任率。但真正的投入不是靠課程堆出來,而是來自企業文化。沒有管理者的支持與信任,再多線上學習也只是孤島。


數位學習的三大盲點

差異偏好:不是每個人都愛線上,有人仍偏好面對面互動。

信任缺口:真實關係仍仰賴實體交流,單靠數位難以建立深度信任。

遺忘曲線:再好的課程若缺乏複習與應用,學完很快就忘。


換句話說,數位學習不是萬靈丹,而是一個必須和實體並行的工具。忽略這點,只會讓培訓淪為形式。


別把數位學習當成「省時省錢」的人才策略

數位學習的確能幫助企業快速推進培訓,但決定成效的不是平台,而是管理心態。如果你只把它當成本削減的捷徑,那再多線上課程也不會讓人才留下。


真正的挑戰是——你是否願意設計一個同時滿足效率、人性與文化的學習體系。


想打造兼具效率與人本的學習方案?從 Emergenetics 思維模型 出發,規劃數位+實體並行的課程,讓不同思維偏好與行為特質的員工都能找到適合的成長路徑。


原文出處:譽耀科學

全腦思維Michael博士

260 Followers

全腦思維偏好Emergenetics(EG),是一套結合了兩個不同科學領域的工具: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 EG重新解構了我們每個人平常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決策的價值觀。 當我們把EG應用在平常的職場、溝通、團隊協作文化上時,你將可以打造一個專屬於你團隊運作的白金法則:用他人想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知識主題
永續治理
職場健康
經營管理
領導力與團隊
人資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