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287
傳統製造業的異常偵測只能回答「哪裡怪怪的?」,卻無法解決「為什麼會怪?」這個根本問題。本篇將深入解析製造現場「多對多」的複雜因果關係,釐清「病症 (Symptom)」與 AI 診斷所依據的「數據徵兆 (Signature)」之間的關鍵差異。這是理解 AI RCA 如何突破診斷瓶頸的必讀文章。
過去幾十年,製造業累積了前所未有的工業數據。 隨著 IoT、工業網路與邊緣運算的普及,海量數據為 AI 應用開啟了第一扇大門-異常早期偵測。
相較於傳統的門檻警報、UCL/LCL或 SPC,AI 能在更細微、極早期階段就察覺到異常。例如監控到升溫變慢、主軸負載偏移、壓力波形跳動等,從而有效的協助工廠降低風險。
然而,異常偵測只會知道:「哪裡怪怪的?」而製造現場卻更想知道:「為什麼會怪?」,也就是回推真正的物理根因(Root Cause),而這正是 AI 下一階段的關鍵點:人工智慧根因分析(AI Root Cause Analysis,AI RCA)。

當 AI 指出數據異常時,感測器所量到的其實是某個部件或結構的影響結果。而造成異常的,可能是作動部件(如馬達、加熱器),也可能是靜態結構(如管路破洞、保溫層材料老化)。
也就是說,AI 所偵測到的是「數據層面」的病症(Symptom),但真正影響生產的是機台設備的部件或結構的「病因(Cause)」,也就是「物理根因」。
要從人類可辨識的「病症」回推到「物理根因」,關鍵在於 AI 必須將這些病症,轉化為數據層面獨特的「量化指紋」,也就是「數據徵兆(Signature)」。

製造現場的因果關係是複雜的「多對多對多」網絡,而非簡單的一對一:
同一部件的狀態,會在多個感測器留下不同的數據痕跡。例如,電阻式加熱器,不只會影響溫度,還會反映在電流、能耗、PID 輸出等多個感測器的數據上。

一個部件會因為多種故障機理(Failure Mechanism,以下簡稱「病因」) 而失效,例如加熱器可能會因為「老化」、「貼合不良」或「局部短路」等不同病因而失效。每種病因都會呈現一到多種外顯的現象,即「病症」,例如加熱器「老化」可能同時導致「升溫變慢」與「溫度波動變大」這兩種病症。
但病症是人類能夠理解的外觀特性,而 AI 診斷則需要病症在時間序列上,數據所呈現的某種獨特、精確的數據模式,即數據徵兆。以加熱器「升溫變慢」的病症為例,比較如下表:

同樣是「升溫變慢」這個人類從外觀容易辨識的病症,很可能其背後的病因並不相同。
同樣的「升溫變慢」以 AI 從數據徵兆來看,也可能各有其獨特的相對應數據模式(徵兆)。
同一病因在不同階段會引發不同的病症,並在數據面呈現出不同且疊加的徵兆。我們以加熱器的老化病因為例:
● 早期(病症初現):老化初發時,可能只會出現單一微弱的病症(如電流輕微下降);AI 所捕捉到的數據徵兆為:電流的長期移動平均值(LMA)持續下降。
● 中期(病症疊加):隨著老化加劇,除了原有的病症之外,還會疊加新的病症(例如:能耗開始上升、PID 輸出偏高);AI 所捕捉到的新數據徵兆則是:單位功效能耗比持續上升、PID 控制器的積分項輸出長期處於高水位。
● 晚期(失控):最終可能會出現如溫度波動變大、控制不穩定等更嚴重的病症;AI 所捕捉到的數據徵兆會是:溫度曲線的標準差出現加速上升趨勢、頻譜分析中溫度感測器數據低頻段的能量明顯突出。

故障也會沿著設備機構或製程流程傳遞因果鏈。如上圖,例如:泵浦馬達損壞(物理根因)→ 管線流量降低(病症 1)→ 後端溫度過高(病症 2)。如果工程師只看到病症 2,很容易誤判為冷卻系統故障,而忽略了最上游的泵浦馬達故障。
真正損壞的部件相對容易診斷。挑戰性更高的是那些處於臨界狀態、偶發性故障的部件。例如,泵浦馬達轉速隨機偶爾降速,連帶造成後端流量與溫度數據偶爾波動。由於故障不是持續發生,工程人員到場查機時往往一切正常。這種難以捕捉的現象令人抓狂,也體現了製造現場在傳統診斷下所面臨的無奈與痛點。(也難怪會出現到處擺綠色乖乖的窘境)
總結來說,這種多對多對多的複雜關係造成了推論的難度。 就拿「升溫變慢」這個病症來說,工程師很容易直覺認定就是加熱器老化這個病因,但其實會造成這病症的部件不少,除了加熱器之外,加熱腔體也是可能的部件之一,例如腔體出現破洞漏熱或保溫材老化,也都會造成同樣的病症。
因此,想要從感測器數據的病症,直接回推哪個部件壞了甚麼,確實難度很高。就算是極具經驗與技術的老師傅,也很難直接判定。只是難度越高,相對來說價值也大。透過 AI 診斷提供風險排序和數據足跡,讓工程師的排查工作更有效率,對製造現場來說就很有幫助了。
更關鍵的是,數據一旦被蒐集、數據徵兆被識別,就會留下明確足跡。這讓 AI 能有效追蹤那些令人抓狂的偶發性故障,真正做到「順藤摸瓜」,找出問題根因。
Frank開講
358 Followers
機聯網
ERP的OT總入口
設備再老都能裝的數位化方案,提供製造業機聯網+智慧工廠管理軟體,滿足單機、整線、整廠的各類需求
Frank開講
358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