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回收再利用的可能與可行

2022-03-29

1.3k

綠電能源在現今因應環保永續的大缺電時代,已是各國政府努力尋找並製造的主力來源,未來要淨零碳排的需求下,如何尋找可靠再生來源,並執行回收循環利用已是必須面對的必要條件...

氣候變遷導致政策的應對

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是目前全球因應氣候危機而一致認同的共識。

但除了現在各家車廠急起直追發展的電動車以外,不論是個人的食衣住行還是企業體,用電量一直突破新高,在高耗能及不斷增加的需求下,要降低原有的高碳發電占比,並提高綠能的發電量,實屬不易。

 

對於環境保護率先發難的歐盟在2021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針對高碳排的進口產品課稅,預計2026年實施,在未來碳排放成本就會顯示在各企業的財務報表;台灣環保署則是修訂氣候變遷因應法,向年碳排2.5萬公噸的大戶課徵碳費,最快2023年實施。這些政策預期的實行時間已近在眉睫,讓許多企業體現在就開始了逐步採購綠電的計劃,但目前的綠電產能卻遠遠不足購買需求。

 

各種不同類型的再生能源

目前技術上較穩定也較知名的就是風力發電跟太陽能光電,但兩者都是屬較不穩定產出的能源類型,除了建置儲能裝置回收電力,勢必要找出更多的替代綠色能源,拉高再生能源在總能源佔比,取代化石燃料。

而除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以外,現有可發展替代的能源有以下這些:

1. 綠氫

2. 浮動式離岸風機

3. 核融合發電

4.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5. 地熱

6. 生質燃料

7. 海洋能


以台灣來說,具有發展潛力的為地熱及海洋能,兩者皆為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再生能源,地熱主要是火環帶影響,而海洋能則是洋流潮汐的流動,不會受到天候干擾,屬於穩定供電的類型;綠氫則是目前世界各國正在主力發展的再生能源,目前綠氫已被多個國家應用在交通科技上,但台灣綠氫技術尚未成熟,擷取的過程中較耗能,成本較高,待突破性技術的研發降低生產成本;核融合發電和傳統核能發電相比,放射性汙染較少,且沒有碳排放,但在技術上還需要時間研發克服;生質能是相較其他發電發展進度較為緩慢的再生能源選項。

 

浮動式離岸風機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風電跟太陽能下個階段的推動重點。現今建造的離岸風機已趨近飽和,為離岸20公里,需固定的管架式離岸風機,下個階段的浮動式離岸風機是建造浮動平台,讓風機可以浮於海上,不須打樁;目前主流的太陽能板能源轉換效率極限是20%,台灣可裝設的面積不足,能源獲取有限,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來鈣鈦礦技術,使轉換效率突破25%,可加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腳步。

 

需求及規劃

綠氫的發展與其他再生能源相較之下較為快速,除了生產過程較環保以外,還可以用來儲能。除了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外,其他的能源可以儲存回收再利用也至關重要。例如風力或太陽能所產生的多餘電力,可透過電解水產生的氫氣儲存,提供氫燃料電池發電。對一般大眾來說,未來的綠電可以自由交易以外,也有更多元的自由買賣,透過區塊鏈點對點傳輸,可以讓電力清算更透明,除了再生能源電力,儲能設備電動車的電力都是交易的選項。

 

對企業體跟工廠來說,改善生產環境、產品製程、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朝低汙染、低碳排的綠色商業模式轉型;採購綠電等等是目前可以開始執行的項目,低碳發電、能源管理技術也是現階段企業需要開始掌握的重要步驟。淨零排碳的遠大目標,不光是考驗科技發展的速度,更是考驗各家企業對於這股綠色轉型的變化能否跟上腳步,除了應用,能源再生再循環利用已是未來綠電發展的通則,以達到環境永續的使命。


能源相關延伸閱讀:

潔淨能源,通往永續未來的前哨站

穩定電力,核電成為綠電選項的生存戰

電網儲能,台灣未來的電力發展趨勢

寄予厚望的能源載體:氫能

環境永續的前行,能源回收的多元運用



內文資料來源:

2025科技微趨勢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趨勢再發現

129 Followers

一些看似微小與正在發生的事,也可能翻轉未來, 我們精選新趨勢、新議題,讓你輕鬆掌握新知,了解時事脈動,發掘可能商機,窺見下一步所有的可能!
知識主題
碳中和
綠色能源
數據分析&雲端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