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吳欣珊
420
烏俄戰爭至今持續了一個月.在通膨高漲及能源缺乏的狀態中,能源政策依舊不敵現實層面而大幅變動,從原先的堅持廢核立場到如今的政策鬆動,關鍵是什麼?
在戰爭之前已經因為長達兩年的covid-19引發的經濟問題,導致物價大幅波動,塞港及原油等因素跟不上後疫情時代的需求狀況持續發生,現今又加上了俄烏戰爭,即使美國的聯準會開始行動,仍沒辦法壓抑物價及油價等各個層面的惡化。
原油在covid-19期間,因為需求驟降而大量減產,但即便是後疫情的現在,因為環保壓力及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各大石油公司也沒有增產的打算,需求在現在的供給面無法滿足。
從2021年開始,天然氣就已是各國爭相購買的資源,除了氣候因素以外,更多的需求是源於減碳趨勢。在當時政策持續以廢核或減少燃煤之際,除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天然氣就成為不得不增加的能源選項,以避免國內需求出現無法銜接的斷層。雖然天然氣不是最為環保的燃料選項,但作為過渡燃料仍是炙手可熱的存在。
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率先以抵制手段想迫使俄國考量經濟壓迫問題而停止戰爭,但因俄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歐盟有1/3的天然氣是從俄國購入,這也導致歐洲國家在初始的抵制手段想盡辦法要繞過能源這塊,避免自家利益因抵制而衝突。但俄國未因制裁而停止行動,後續歐洲國家之間也擬出共識,歐盟除了參與抵制外,決議要在今年切斷對俄國的天然氣依賴,減少三分之二的進口。德國在戰爭前就天然氣能源進口問題,架設了直通俄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現因戰爭未解,為了制裁俄羅斯而關閉。
烏俄兩方在多次會談後遲遲沒有終結戰爭的關鍵方案,失去從俄國進口的天然氣這個巨大缺口,使歐洲各國政府不得不尋求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來源,及回頭延續既有能源以提升占比。
德國原先強力維持廢核國家的形象,已關閉了三座核電廠,只能在這樣的局勢中重新衡量做法。德國的天然氣能源占比為27%,而天然氣有2/3源自俄羅斯,在現有再生能源還無完全取代下,總理只能選擇回頭考慮相對穩固的核電,不再堅持於今年底廢核,不只考慮環保因素,也得顧及現階段的能源危機。
另一個國家則是比利時,原先決議在2025年關閉剩下的核電站,成為廢核國家之一,但在戰爭發生後,當地的能源部長表示需要有更多的替代方案以穩定國家的能源需求,最後在3月18號的內閣會議中決定將兩座核子反應爐的運轉年限延長十年。由於烏俄戰爭,突顯了廢除核能後的再生能源穩定度沒法支撐既有的核能占比,讓越來越多國家為了能源自主問題,必須重新調整思維。而歐盟表示若是會員國因為戰略考量不再使用天然氣,只要沒因此停下再生能源的發展腳步,歐盟的立場仍舊支持。
以目前各國的能源共識,回頭加強核能發展,強化不依賴化石燃料的獨立性是目前在地緣政治動盪中的重要考量,廢核的腳步或許會晚一些,但再生能源的發展勢必不會因為戰爭而停下,端看戰爭的局勢發展是否如各國政府所期望的盡快落幕了。
內文資料來源: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趨勢再發現
133 Followers
趨勢再發現
13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