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方方
1.1k
知名連鎖速食店「麥當勞」日前傳出多家門市陸續張貼薯條缺貨公告。對此,台灣麥當勞證實,因全球航運不穩,薯條到貨不及,麥當勞各餐廳於庫存售罄後,將暫時停止供應薯條。消息一出,引起民眾熱議,競業摩斯漢堡更趁機推出薯條優惠活動打對台,吸引薯條粉消費。
而另一家連鎖速食品牌「SUBWAY」受到原物料產量減少加上航班大亂影響,培根和酸黃瓜也驚傳缺貨,全球供應鏈斷鏈的風險,早已悄悄從半導體、晶片、汽車,一路延伸到人人有感的民生物資上了。
長期的供應鏈大混亂為消費不確定變因,物料短缺和延誤,間接造成產品生產受阻,而航運成本飆升使得商品價格受到波動,擊潰以「專業分工、朝向成本最小化」的既有全球供應鏈模式。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去年十月發表《2021台灣CEO前瞻大調查》中,供應鏈風險躍升為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第一名,是台灣CEO最為憂慮的議題。早在疫情爆發前,受中美貿易戰等地緣政治影響造成短鍊化趨勢,疫情爆發後停工致使勞力短缺、國際運輸塞港、邊境封鎖使得原物料供貨難以穩定,全球供應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過去企業利用全球的資源,找到質量好的供應商,並壓低採購單價,享受海外較低的勞動成本,且透過多點採購增加應變彈性,然而全球採購紅利奠基在穩定的全球供應鏈上,一旦碰上供應鏈混亂,便會對營運產生影響,即便緊急尋找替代供應商,來滿足缺料段或危機,仍需面對品質檢驗與突增的成本之風險。
但若企業轉向在地採購,可選擇的供應商限縮不少,也無法降低勞動成本,難以達到成本優勢,儘管有降低匯率變動風險、縮短採購與運輸時程、便於溝通等優點,仍不利於以高效率、低成本、規模經濟為核心的連鎖企業。
能源危機也是近年全球關注的焦點,為了改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多國家宣布其 2050 年的淨零排放路徑,努力達成減碳降排目標,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MA)等強制性機制也即將上路,顯示環保永續議題不再只是道德行動,大型企業Apple、Google、Meta 紛紛響應,甚至要求供應鏈也必須符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
在這股淨零趨勢之下,國發會力拚2050淨零目標,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圖,分別從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目標著手。環保署也將在今年年底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前提出2030年的減量目標。企業開始轉向在地採購,增加在地化和區域化生產的比例,以短鏈取代長鏈,就近採購原料、生產線移回母國、區域化銷售與庫存管理,不僅能縮短交貨期,也可以達成減碳降排、環境永續目標。
俗話說,危機便是轉機,未來光是碳的成本可能就會壓垮一間在供應鏈尾端的企業,企業更應動起來,重新審視供應鏈危機,意識到淨零碳重要性,盡早進行部署,做好長遠規劃。
流通全視界 | 頻道大賞
1,404 Followers
延伸閱讀
流通全視界 | 頻道大賞
1,40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