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無線充電,是電動車里程焦慮的解方?

在電動車趨勢崛起後,除了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的新型電動車,電動車電容里程數及充電速度也成了車主們在意的要件,或許像手機一樣能夠隨時無線充電會是最好的方案?

作者

吳欣珊

1.1k

・2022/07/05

里程的限制

電動車充電目前分為快充及慢充。慢充屬於AC交流電,使用一般家用插頭即可充電,但耗費時間較長,需充3~6小時才能充飽電力,而一般在家中安裝的充電設備多以慢充為主。快充屬DC直流電,只需15~30分鐘就能給予車子60%以上的電力補充,適用於外出時快速補充電力,一般公共場所的充電站,都是搭配快充。

 

目前的電池發展技術越趨進步,在續航力的部分多數都能達到400km以上,以距離來看,從台北開至墾丁都還有剩餘,基本上在家充電的電力就能滿足日常所需,但開車途中或許有其他緊急用電的情形,或需要長途旅行,路上仍有充電需求,不像油車隨時加油即能立刻補給的特性,電動車充電不僅需要時間,也需有充足的充電站避免駕駛所謂的「里程焦慮」,因此廣泛設置充電站會是電動車能夠普及的主要推力。

 

充電站的設置

目前全球的充電規格都不相同,現階段的五種主流充電規格為:

1.日規CHAdeMo(僅支援快充)

2.歐美紐澳的通用規格CCS1/CCS2(同時支援快慢充)

3.中國大陸的GB/T(同時支援快慢充)

4.特斯拉自有規格TPC(同時支援快慢充)


台灣目前的公共充電站,是以CCS1+CHAdeMo的雙槍制規劃,因目前的進口車多數使用這兩種規格,而即便是不同於上述規格,電動車數量佔比最高的特斯拉,也能在官網購買到CHAdeMo轉接頭進行充電,以現有的配置來看,幾乎能服務大部分的車主。

 

但目前的快充站,主要為車廠自建及第三方充電服務站興建,尤以車廠自建為大宗,在維護成本跟營運的考量下,車廠以服務自家廠牌的電動車為主,當未來電動車數量一多,即可能發生排他效應,會有某些廠牌可使用充電站資源較少的情形發生。特斯拉針對台灣市場也制定了不再導入TPC規格的車種,未來台灣充電站除了推動增加第三方充電站的興建外,制定充電站的統一規格也勢在必行。

 

無線充電的發展

除了定點的充電站,電動車產業也開始研究無線充電的可行性,除了不需安裝充電椿省下空間外,也可避免充電設備的電線纏繞風險,充電板可以鋪設在停車格或道路下方,不須手動充電外,甚至能夠邊開邊充電,對於一啟動就開始消耗主動力的電動車來說,是個非常便利的設備,許多車廠也相繼投入發展。

 

VOLVO與能源、零售商、充電網路公司一同合作投入無線充電測試,將充電板崁入市區停車格,車輛開至上方,駕駛不需下車即可自動充電,搭配汽車的360度環景攝影對齊停車格,充電功率為40KW,速度與50KW的慢充速度一樣快。而VOLVO提供的測試車以每日12小時,每年行駛10萬公里進行實測,作為純電動車在商用領域的首次耐久測試,也藉此評估無線充電是否能作為未來汽車充電的替代方案。

 

美國密西根州則在2021年9月與比色列廠商合作打造全美第一條無線充電公路,讓車輛無論是行駛中或是靜止狀態都能充電,也獲得汽車商及能源公司的支持,預計於2023年開始營運。無線充電的前景良好,但實行上須仰賴政府機關輔助判斷並協助開放,且也有鋪設區域限制,端看各國政府規劃,充電站雖然也有定點的問題,但充電的穩定度相比無線充電較不易受到干擾。

 

台灣的電動車正開始起步,硬體設備仍在逐步更新中,但若無線充電技術測試可行,作為路上電力補給的替代選項,帶給使用者更佳的體驗,搭配充電站的廣泛設置,電動車將能加速普及。



電動車相關延伸閱讀:

綠能意識抬頭的巨大移動變革:電動車

自動駕駛的成長加速,安全的界線規範

未來的革命性交通,垂直起降的空中飛行車

充電椿與零售業,電動車與人的休息站

電動車的未來減碳,生產卻加速碳排?

電氣化的發展,能否銜接上淨零碳排的階段目標?



內文資料來源:

電動車遍地開花,但充電站規格還是一片混戰?

VOLVO投入電動車無線充電測試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