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碳定價的未來走向,各企業的努力方向

關於碳定價該落在何種範圍才較合理,市場眾說紛紜,定價太低效果不彰,訂價太高則對台灣的眾多中小企業負荷太大,如何確保產業轉型的情況下,又能穩定走向淨零碳排?

作者

吳欣珊

1.2k

・2022/09/30

碳定價的定義

碳定價顧名思義,為二氧化碳制定一個價格。而國際現行碳定價有兩種類型:碳排放交易系統,在某些國家訂定為碳權;另一種是碳稅費機制。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有65個國家實施碳定價策略,其中30個採取碳排放交易,35個以碳稅制為主,相當於管控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21.5%。

 

淨零碳排目標在即,如何於法規上制定碳排放相關準則與搭配減碳制度執行,是各國現在急需了解並執行的,但現在各國碳關稅與碳權的界定標準不一,對於未來減碳的機制與碳交易制度尚未有共識或統一體制,在這樣的前提下,各地碳價差異極大,要如何制定合理碳定價有相當難度。

 

例如中國大陸碳交易市場價格,約每公噸50元人民幣(220新台幣),而歐盟目前的碳排放價格,每公噸60歐元(台幣1857元)。歐盟碳價比起中國整整多了8.4倍,至於美國目前仍沒有全國統一的碳定價機制。根據國際上碳定價委員會估算,想實現《巴黎協定》要求的205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2度的目標,全球碳價格在2030年要達到每公噸50~100美元。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旦碳稅開始落地執行,高碳排放企業要繳納的碳稅將會變成極重的成本負擔。

 

中小企業用戶的焦慮

多以中小企業體為主經濟架構的台灣,碳定價該如何訂定,才能不損及中小企業體質,合理執行未來相關收費機制,是政府頭痛的難題。目前與企業密切相關的碳定價部分,徵收對象僅知為碳排大戶,但詳細方法的細節皆未出爐,讓許多已受到供應鏈衝擊的中小企業陷入「碳焦慮時代」。

 

綠色和平組織調查,超過五成中小企業支持碳定價每噸達新台幣300元以上,但也建議「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應增設院級監管單位及成效審查機制,確保全套碳管制政策合理且符合產業轉型需求,確保中小企業訴求在未來能得到回應。若中小企業無法達到減碳需求走向碳中和,未來供應鏈的國際料源可能流向其他國家,造成營收衝擊。

 

而綠色和平也建議,政府應規畫並公布碳底價與未來擴充路線圖,讓中小企業能為未來的碳費徵收及早規劃與準備,進行投資規劃產業低碳升級,而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也需政府介入輔導綠電機制及支援更新設備,才能讓中小企業的產業淨零之路走得順利。

 

氣候暖化是全球議題,未來的碳交易市場將會統合成一個統一的國際交易市場,而如何制定碳定價,將會影響未來的國際碳交易籌碼,當中小企業也願意與排碳大戶一同承擔轉型責任時,政府的政策制訂與資源提供,將會是未來中小企業能穩定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根基。



淨零碳排相關延伸閱讀:

淨零碳排的第一步:碳盤查

淨零排放的最後一段路:碳捕捉

零碳建築的共生,材質的活用

資源循環,碳中和的必要歷程


淨零碳排與製造相關延伸閱讀:

產能及環保的兼容,數位化的綠能工廠

低碳產線的必要,ESG的前提

淨零碳排之前,低碳生態圈的建立


淨零碳排與其他產業相關延伸閱讀:

電氣化的發展,能否銜接上淨零碳排的階段目標?

飛行的碳排放影響巨大?疫後旅行的碳抵換之路

各國門面邁向淨零排碳的重要里程碑:機場碳認證ACA

智慧港口,未來的海港運作趨勢

電動自行車,綠能減碳的城市便捷優勢



內文資料來源:

不再搞混碳稅、碳交易!

綠色和平調查:碳定價300元以上,逾5成中小企業支持

台達電「高貴」定價的秘密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