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莊馥綺
2.6k
隨著AI、大數據與邊緣裝置技術的發展,AI+AR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越多元,但如何實際應用在各行各業的現場中呢?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由人們打造出來的機器,那些機器透過電腦程式所表現出的智慧技術。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在可見的真實場景中,利用數位內容、物件來補充多一點的「虛擬資訊」;如果以現今的技術,就是指透過某個「載具」,如:眼鏡,讓使用者在看見真實影像的同時,也能看見「虛擬」的輔助資訊,增強人們對於實體環境的經驗。
從技術層面來看,AI和AR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AI主要是透過DL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來優化系統軟體和設備,而AR 是透過顯示器來呈現讓虛擬與現實結合。但其實在AR,的核心技術中,像是環境理解、視覺定位追蹤都跟深度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此當我們將這兩樣技術結合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又可以應用在哪些場景上、創造出無限可能?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類的需求,無論是哪一項技術,都是因為有需要才會去發明和優化,因此我們先來瞭解在傳統生產現場中,究竟是遇到哪些問題需要克服吧!
工廠內常見的巡檢方式還是以人工抄錶,紙本抄寫記錄所有數據,不僅容易造成漏檢、記錄錯誤的事情發生,也無法進行產品、設備的履歷追溯,還會導致後續維運狀況問題產生。
廠內場域環境複雜,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難以明確敘述現況並對外尋求協助,加上較老舊的設備沒有搭載即時告警系統,如果有問題也無法及時通知管理人員異常點,導致搶修的時間差增加。
倉庫中通常會從放著各式各樣的料件,在進出料時通常會有大小不一的料件放一堆的情形發生,如果以人力進行清點,不僅耗時費力,還很有可能出錯;而品質檢驗的部分,雖然有些會以AOI來進行檢測,但只能以定義好的參數作為基準檢測瑕疵樣本,容易造成漏檢、誤殺等情形發生,大幅影響生產效率。
瞭解更多AOI相關:AOI+AI智慧影像辨識的趨勢力
AR這項技術1990年就有了,市面上也有許多AR相關產品,但以應用在製造業生產環境的AR產品來說,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改良:
很多都只有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處理,沒有驗證動作是否確實這個流程,舉例來說:像是告訴你這個步驟要把板手往下拉,而鏡頭也只能判別出這個人有將扳手拉下來,但沒辦法確認機閥是否到位,就是提供操作人員一個SOP流程架構而已。
很多單純搭載AR技術的產品,只能單純跟著指引操作,但操作過程、機械設備相關的問題、紀錄等數據都無法累積,因此也沒辦法進行事後回溯與有效追蹤產品。
市面上AR產品是以遠端協作來進行引導,如果現場員工是新進人員,在面臨複雜維修流程時,雖然可以透過廠配專家在遠端螢幕註記進行指導,但還是可能會發生機械設備故障時剛好專家不在,或是同時有很多人call out的時候,會變成廠內人員缺乏線上老師傅指導的窘境。
市面上AR產品大多沒有搭載檢測證明,因此產品生產完後,還是需要仰賴大量人力進行複檢,造成產品品質難以穩定。
想要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單靠AR原本的功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更智慧化,才能協助現場人員更直觀的處理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兩個面向去談:
傳統的機器視覺檢測需要蒐集非常大量的數據,才能建立模型並應用在實際場景中,但AI視覺檢測軟體系統以圖像式AI辨認進行,只需要少量的影像樣本進行訓練(一張資料進去會自動擴增成好幾十張,不會因為光線影響判讀結果),無論是單一物件還是多項物件,會依照特徵辨認、辨認定位、特徵分類、特徵分割等方式快速判讀,不僅能快速判斷影像立即回傳偵測結果到AR數位化眼鏡,還能引導前線人員進行場域巡檢、ORC辨識、驗證複查等廣泛操作任務。
接著透過深度學習訓練(從教導、學習、驗證再到應用不斷的循環,只要載入更多照片就可以進行越深入訓練),來提高準確值。
工業型顧名思義就是適合在潮濕、多塵、炎熱、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中使用,而現場操作人員通常雙手都需要同時操作設備儀器,這時可以抗雜訊的聲控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透過下達指令,就可以執行檢驗,或是將所拍攝到的畫面回傳到系統平台上進行保存,不僅如此,還可以離線執行,即使現場沒有配有網路,依然可以使用,大大減少環境的要求。
除了基本的廠務巡檢,在與公司內部系統串接後,可以根據各廠區點選不同的表單項目,便能做到智慧辨識機台數值,自動導入對應欄位以外,還可以應用在各行各應不同場景上:
食品業:在大量且相似背景的食材原料中,利用AI視覺檢測軟體可以輕鬆分辨裡面是否有異物,確保食物品質。
運輸業:在快速行駛的道路中,利用AI視覺軟體檢測道路上的交通標誌,不僅可以100%偵測到路標,還可以結合GPS定位系統,有效追蹤道路資訊,將資訊存於中央資料庫中。
電子業:針對電器線路安裝位置和順序進行AI模型訓練後,可以協助人員立即辨識有複雜線路的接線位置,有效警示並指引現場人員配線是否有誤,阻止失誤發生,同時建立生產履歷。
能源產業:根據除能貴組裝管線、燈號、旋鈕位置建立AI模型後,可以避免人員操作錯誤,並建立品檢履歷。
物流業:先利用AI視覺檢測外盒是否有瑕疵;像是凹痕、邊角翹起、歪斜等都可以被偵測出,在確認商品品質無誤,人員依據訂單數量放入貨架中後,會再計算物品數量使否與出貨訂單相同,減少失誤發生。
進行完美人機協作:以人+AI的模式進行,目的是讓AI輔助人,而非直接取代人力,不僅可以保有人的彈性,還能配置AMR、機械手臂等智慧化設備讓生產線更流暢、更適應多樣化的環境。
降低人力成本:傳統新進員工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訓練後,才能慢慢熟悉流程,但導入AI+AR的技術後,可以降低人員技術能力的要求,將技術轉化為數位資產,不僅縮短教育訓練時間,還能降低人員流動率。
建立生產履歷紀錄:利用AI+AR的技術可以減少許多人為的疏失,並提供第三方驗證,還能將過程完整保存下來建立生產履歷紀錄。
建立完整機制:確保SOP流程有確實執行,標的物見有被確實擺放,並在未來可直接導入全自動化的情境。
在智慧製造的年代下,除了可以應用AI+AR技術預先精準進行設備維運、以更輕鬆有效的方式引導人員完成相關作業,才能全面降低工廠營運風險,跟上工業 4.0 智慧浪潮,在人才遞減、疫情衝擊之下反而能夠逆勢成長。
更多IT+OT關鍵應用都在這裡,趕快手刀報名起來~
更多精采課程場次都在這裡:完整課表
《機器視覺相關延伸閱讀》
OT大講堂
394 Followers
OT大講堂
OT大講堂
OT大講堂全新改版,影片呈現更豐富
OT大講堂
39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