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黃正傑
141
生成式 AI 是真突破還是假泡沫?MIT報告指出95% 的企業 AI 投資沒有明顯成效,僅 5% 真正創造數百萬價值。生成式 AI 的隱憂與機會正在同時浮現。企業要怎麼做呢? 本篇建議企業要從工作流程導向、區別快任務與慢任務及善用代理AI,思考將AI融入企業流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NANDA發布了「生成式AI的鴻溝: 2025年商業AI的狀況」、OpenAI創辦人奧特曼警告:「人工智慧可能存在泡沫」,造成了美國科技股的大跌!!
生成式AI真是炒作嗎?
MIT報告中指出,僅有5%的公司企業實施整合型的AI專案帶來了數百萬的價值,其他95%對公司生產力與績效沒有影響。
相對比企業已經投資了300-400億美元的生成式AI,顯然是個巨大差異!! 無怪乎,引發市場的憂慮。
事實上,我們細緻地解讀,可以發現幾個深度見解:
圖、企業員工使用與企業購買大語言模型比例(資料來源: MIT NANDA)
圖、企業運用AI在不同任務任務的傾向(資料來源: MIT NANDA)
MIT認為代理人網路(Agentic Web)所形成的代理AI,能整合複雜流程、適應情境、記憶互動過程,將是解決企業生成式AI實施鴻溝的方向。
從這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報告,我們可以發現生成式AI的確有隱憂,但也透露出未來生成式AI發展的機會。以下是幾個主要方向∶
如同下圖所示,企業應更著重Level1-Level4的企業流程相關的AI代理發展,而不是思考Level 0的個人使用的Co-Pilot服務。
企業可以從資訊萃取、簡單整合開始思考運用生成式AI協助工作流程。
圖、Agent成熟模型(資料來源: Salesforce.com)
那麼,企業應該怎麼開始實施生成式AI、AI代理呢? 以下是幾個建議∶
生成式 AI 不是沒有風險,但也不是單純的泡沫。
MIT 報告提醒我們:要縮小 AI 的「鴻溝」,企業必須:
1️⃣把個人效率轉換成組織價值,
2️⃣投資更接近營運流程的部門,
3️⃣學會區分「快任務」與「慢任務」,
4️⃣擁抱代理 AI 的自動化與協作能力。
換句話說,現在不是「AI 要不要投資」的問題,而是「怎麼投資才會有效」。
科技轉角巷
1,391 Followers
企業AI應用
一分鐘快速AI助理
企業+AI 讓企業營運升級
科技轉角巷
1,391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