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升息後,美股不跌反漲?投資美債前,你該知道的美債三水桶

2025-09-26

34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美元週期未來十年,看懂美債流向與政策資金,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穩定幣讓美元需求不斷回流,美債市場成為全球資金定價的核心,對投資人來說,下一步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升息還是降息」,而是:美元資金接下來要流向哪裡?

在市場上,投資人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美債這麼高的殖利率,現在到底該不該進場?」


我的回答是:美債不是單純的投資商品,而是全球資金流向的「定錨」。如果你能看懂美債市場背後的邏輯,你就能比別人早一步看清資產價格的走向。


為什麼美債決定資產市場?

投資市場上,資產價格的波動,從來不只是企業基本面或總體經濟數據的問題。美債殖利率就是資產估值的「地基」

  • 當殖利率上升,股市估值模型中的折現率提高 → 科技股、成長股先受壓力。
  • 當殖利率下降,資金成本降低 → 風險資產重新獲得支撐。


過去兩年,美國政府採取了大幅升息與量化緊縮(QT),理論上應該導致市場資金收縮、股市承壓。但結果出乎許多人預料:2023 年美股不僅沒有大跌,反而逆勢走高 。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美債市場的結構變了,美元流動性的供給方式也變了。這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美債市場的買方結構,會直接決定流動性狀態。


我常用「三個水桶理論」來解釋:

  1. 政府部門:透過發債取得資金,支撐財政支出與戰略性產業投資。
  2. 國內投資人:包括美國銀行、保險、退休基金,持有率接近 70%,是美債市場的「穩定器」。
  3. 海外投資人:主要是日本、中國與歐洲央行,一旦他們減碼,會造成短期波動。


這也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別:美債主要由國內資金持有。這意味著,美國政府能透過聯準會、逆回購市場、SOMA 帳戶等工具,有更高的政策操作空間,避免像希臘或阿根廷那樣的「外債危機」 。



殖利率曲線:投資人必須升級的觀察方法

過去,殖利率倒掛一直被視為經濟衰退的先行指標,但這次不一樣。原因在於,美國政府正在大規模發行短期國債(Treasury Bills),造成殖利率曲線的「技術性扭曲」 。


過去的投資人看什麼?

  • 看短債殖利率 vs. 長債殖利率的差距。
  • 倒掛 = 經濟將衰退,資金撤出風險資產。


現在投資人該看什麼?

  • 看政府發債結構:短債占比升高 → 資金鎖在短端,降低對長端利率的壓力。
  • 看逆回購餘額:下降代表資金回流市場,是風險資產的利多訊號。
  • 看 SOMA 與 TGA 帳戶:這是美元流動性最直接的快照。

換句話說,殖利率曲線不能再單純解讀。現在我們要看的是:「美國政府讓資金去哪裡」。



政策驅動下的資金重分配

過去我們習慣用「總量」來判斷市場寬鬆或緊縮,但現在美國進入了「計劃式資本主義」:不是擴張或收縮總體貨幣,而是把有限的流動性導向特定產業。


例如:

  • 《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
  • 《降低通膨法案》(IRA)
  • 《基礎建設法案》(IIJA)


這些政策導向資金流向 AI、半導體、綠能、基礎建設,造成市場出現明顯的「資金分層」:

  • 政策資金扶植的產業 → 長期獲得低資金成本與估值溢價。
  • 未被扶植的產業 → 在高利率環境下更容易被邊緣化。


換句話說,資金不會平均分配,市場估值正在被政策重寫。



投資人的三大行動原則

我認為,若想預測下一波的市場趨勢走向,有三很重要的觀察點:


1. 看美債殖利率,但別迷信倒掛

倒掛不再等於衰退,重點是要看發債結構與資金流向。


2. 追蹤「美元流動性三指標」

  • 逆回購餘額(RRP) → 資金是否回流市場。
  • SOMA 帳戶 → 聯準會是否擴表。
  • TGA 帳戶 → 財政部是否大量抽走市場資金。


3. 鎖定政策資金導向的產業

政策資金正重塑市場,未來的超額報酬,會集中在政府扶植的領域。



美債是資產市場的「方向盤」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美元週期。過去十年,投資人只要盯著升降息就能抓到市場節奏;未來十年,看懂美債流向與政策資金,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穩定幣讓美元需求不斷回流,美債市場成為全球資金定價的核心,而美國政府正利用這個優勢,重新塑造資本市場。


對投資人來說,下一步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升息還是降息」,而是:美元資金接下來要流向哪裡?因為在全球資金重分配的時代,看懂美債流向,就等於看懂市場未來。


※ 本文摘自《美股投資大週期》,圖文由感電出版授權刊登

就享讀好書

449 Followers

精選好書這裡讀!吸取第一手好書訊息,共讀精彩內容

書籍介紹

美股投資大週期

韓國知名總經分析師成尚泫,揭示「流動性重構」如何改變投資邏輯

知識主題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