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圖解力教練邱奕霖
35
在2022年,我完成了一件改變人生的事:出版人生第一本書《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這本書不只是我知識工作者的心血結晶,更是一趟從零開始的自我探索旅程。
許多人在做筆記時,只停留在「抄寫」或「記錄」階段,但真正有用的筆記,其實來自一開始的目的意識。我常說,筆記不是為了漂亮、不是為了蒐集,而是為了轉化,創造成果。
我自己設計了一組簡單的提問,稱為「筆記有用的關鍵三問」:
1.我為什麼要做這個筆記?
是為了教學備課?社群分享?自我反思?弄清楚目的是第一步。
2.這筆記完成後會產出什麼成果?
例如成為一篇專欄文章、一場講座內容、一份教材簡報。
3.這筆記主要是給誰看?
是給未來的自己、學生、合作夥伴,還是給社群讀者?不同對象會決定呈現形式。
💡 建議行動:下次要做筆記前,花1分鐘寫下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這會讓你的筆記更聚焦、更有產出導向。
很多人以為筆記就是「把別人講的內容記下來」,但其實一份真正有價值的筆記,包含兩個世界的交會:
這是最多人熟悉的部分,比如老師講課、書本內容、Podcast 訪談、工作會議的摘要等。(以前我都被困在這個面向以為就是筆記的全部><)
我在書中搭配【KASE】筆記法,將外部資訊進一步拆解為:
這才是筆記真正的關鍵!
把「內部資訊」記下來,筆記才會真正屬於你,也才能夠發揮價值。
📌 舉例
當我看《被討厭的勇氣》時,我在知識類別記下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但更重要的是,我想起自己某次面對衝突時逃避的行為,於是我在內部欄位寫下:「這段話讓我想到上週那場會議,我為什麼沒有表達我的不同意見?」,真實的經驗連結,知識才跟你真正發生關係!
💡 建議行動:每次閱讀/聽課後,在筆記右邊加上一欄「讓我想到什麼」,主動去串聯你的生活經驗或其他知識,筆記會變得更有血有肉。
很多人問我:「要怎麼讓筆記變成一篇社群貼文、教材簡報或專欄文章?」
我的答案是:從一開始就設計好「筆記模板」!
模板不是限制,是最貼近需求的幫手,我會根據不同的筆記目的,設計不同欄位。
例如:
這樣的好處是:當你完成一張筆記,也差不多完成一篇文章的草稿。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從零開始寫作,所有素材都已準備好!
📌 舉例
我最近看《原子習慣》,在「方法拆解欄」寫下「習慣迴圈四步驟」,在「社群草圖欄」畫下簡單的流程圖;幾天後要寫文章時,直接參考這張圖,15分鐘內就完成初稿。
💡 建議行動:試著為你常做的筆記設計「模板欄位」。
若常做書摘,可設計:「摘要」、「金句」、「延伸聯想」、「應用方向」、「圖解草圖」等五欄。也可下載我早晨圖解說書的相關模板,開始練習!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行動才是最好的學習。」
很多人做完筆記就放著,覺得「我已經學會了」。其實那只是看得懂,還不代表真的會做。為了讓自己真正內化,我在筆記最後都會設計「三個微行動」,確保自己至少做到一件小事。
📌 舉例
我看完《深度工作》後,三個微行動是:
這些看起來簡單的動作,就是讓知識走入日常的關鍵。
💡 建議行動:每張筆記後加上「三個微行動」欄,提醒自己至少完成一件能落地的事情,讓學習不再只是停留在紙上。
寫《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這本書,是我對「視覺筆記」這件事最深層的致敬。
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畫圖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透過筆記,重新思考學習、創作與行動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
正在努力建立學習與創作習慣
想讓知識真正轉化為影響力與產出
希望有一套可複製、可延伸的筆記模板系統
我誠摯推薦你讀這本書,也邀請你從今天起,開始用視覺筆記重新設計你的人生。
📗 好書推薦:《塗鴉吧!用視覺模板翻轉人生》
Draw to win,你很棒,繼續描繪精彩人生吧!
極簡職場圖解應用
199 Followers
極簡職場圖解應用
199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