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楊忻言
50
初當主管時,我以為必須什麼都懂,卻因硬裝懂,讓團隊白做三天工。後來我才明白:主管的價值不在於全知,而在於承擔責任。其實,勇敢說「我不知道」,反而更能贏得信任。
幾年前,我第一次升上主管,是在海外的公司。
當時我26歲,帶著滿腔熱血到了異地,負責公司的產品團隊。一切看起來都很體面:年紀輕輕晉升、薪資翻倍、公司全力支持。
但第一週就出事了。
我記得那天早上,一位資深同仁走進會議室問我:「這個新系統和舊流程不相容,我們要怎麼銜接?」
我一臉尷尬地愣住,腦袋飛快轉動。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 — — 我根本不知道答案。
更糟的是,我不敢承認我不知道。
我硬著頭皮講了一段模糊的應對方案,結果讓整個部門多做了三天白工。
從那之後,我學會了一件事:
主管不是萬能的。
也不需要是。
升上主管的那一刻,你的身份不再只是「某某職位」,而是一種角色期待的集合。
你代表制度、承接壓力、傳遞命令,甚至要成為團隊的情緒穩定器。這也讓許多新手主管對「無能」的恐懼加倍放大。
你會擔心:
這些焦慮,我也有過。
但後來我發現,真正讓人失去信任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裝得很懂卻做錯了。說出「我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一個錯誤的答案去粉飾不確定。
我們需要重新理解「主管」的意義。
主管不是知識最豐富的那個人,也不是最會做事的那個人。
主管是:把問題定義清楚的人、整合團隊資源的人、在模糊中做出選擇的人。
所以,當你不知道的時候,與其假裝知道,不如讓團隊看見你處理未知的能力。
你可以這樣說:
我現在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釐清狀況,我來負責找資源解決。
或是:
這個議題我得再確認一下,明天下午前我會給大家一個方向。
清楚的「不知道」,其實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我曾經在高層會議中,被問到關於營收預估的依據。我臉紅心跳地「現編」了一個理由,試圖掩蓋自己資料還沒準備齊全的事實。
結果不僅被識破,還被主管當場反問:「如果你不確定,為什麼不延後會議?」
那次我學到:不確定時沉默或裝懂,反而會讓自己失去決策權。
後來我有個新進部屬,在交付一份報告時坦白跟我說:「我不是很確定這份分析是否準確,有幾個假設我不太理解。」
我沒有責怪他,反而感到很安心 — — 因為我知道,他願意誠實面對風險。這讓我更敢把責任交給他。
從那刻起,我意識到:「主管如果也能這樣誠實,團隊反而更信任你。」
有一次會議,我被問到:「為什麼我們不能先試做A方案再說?」
我一時答不上來,心跳加速,但我深吸一口氣說:「你問得很好,我沒有完整的資料來回答你,但你提醒我需要重新評估。我會處理,謝謝你提醒我。」
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夥伴事後還私訊我:「謝謝你沒敷衍我,這讓我覺得有不懂時,可以提問。」
如果你也常卡在「怕說不知道」的焦慮中,這裡提供三種實用的說法:
「這是一個我目前不熟悉的議題,但我會在下週一前整理一份研究報告給大家。」
「我沒有現成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釐清問題的核心,然後我來拍板方向。」
「目前這案子我還在釐清幾個變數,不確定性比較高,我會再花時間研究並提供你完整的決策建議。」
在我帶過的團隊裡,真正讓人信任的主管,不是最會講大道理的,而是最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實話的。
當你勇敢說出「我不知道」,其實你正在告訴對方:
這樣的你,不會因為不知道而失去威信,反而更有溫度與可信度。
很多新手主管,一開始就給自己設下了不合理的目標:我要樣樣都會、我要不出錯、我要讓團隊服氣。
但事實是: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管理、就懂策略、就能決策。每個成熟的主管,都是在一連串「不知道」的試煉中,一點一滴建立自己的力量。
與其活在「我該會但我不會」的焦慮中,不如練習一件事:讓自己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負責。
所以,我想給正在當主管的你,一句話鼓勵:
成為主管,不是要你什麼都懂,而是要你敢帶大家一起找到答案。
我們都是從害怕說「我不知道」開始的,但只要你願意真誠回應、不推卸責任、願意學習,團隊會記得的,成為有影響力的主管,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面對未知,依舊大方承認,帶著團隊勇往直前。
讓每一次選擇,都更靠近真正想要的生活
安騰智慧科技,不只是提供商業與AI的工具,更是希望幫助每一個渴望創造選擇權的人,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
不論你是斜槓創業者、一人公司、中小企業老闆,想得到更多實戰經驗與心法,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追蹤我的 IG,和我創辦的公司安騰智慧科技。
也歡迎加入安騰AI商學院,我們會持續分享商業思維、AI應用、內容變現技巧與工具策略,幫助你用AI賺錢!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
250 Followers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
25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