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太毅國際
40
中階主管在企業組織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樞紐角色,他們既是高層戰略的執行者,也是基層團隊的引導者。然而,根據DDI 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報告,高達40%的中階主管正在考慮離開現有工作崗位。這個數字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中階主管如同「被壓扁的三明治」,夾在高層期待與基層執行之間,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面對數位轉型浪潮與多元管理挑戰的複雜情境,中階主管培育不再是單純的管理技能傳授,而是需要更加精準、系統化、且能真正落地轉化的完整培育方案。
中階主管在企業組織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樞紐角色,他們既是高層戰略的執行者,也是基層團隊的引導者。然而,根據DDI 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報告,高達40%的中階主管正在考慮離開現有工作崗位。這個數字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中階主管如同「被壓扁的三明治」,夾在高層期待與基層執行之間,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面對數位轉型浪潮與多元管理挑戰的複雜情境,中階主管培育不再是單純的管理技能傳授,而是需要更加精準、系統化、且能真正落地轉化的完整培育方案。
儘管許多企業推動組織扁平化,中階主管「承上啟下、串聯策略與執行」的角色價值並未降低。他們在組織中承擔的任務複雜度與重要性持續提升:
圖片來源:Pexels壓力來源的雙重性
向上需要承接高層的戰略期待與績效要求,向下需要給予團隊具體的執行指導與情緒支持,還要橫向協調跨部門資源與利益。這種多方拉扯的壓力,讓許多中階主管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出現職業倦怠。
能力要求的全面性
既要懂戰略思維、又要能實際執行、還要擅長帶人。從目標管理、績效追蹤、問題解決,到團隊激勵、跨部門溝通、衝突解決,涵蓋範圍極廣。許多中階主管是因為專業表現優異而被提拔,但管理能力的培養往往跟不上職位的變化。
角色認知的模糊性
許多中階主管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不確定應該把重心放在「做事」還是「帶人」,或者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這種角色模糊感會導致管理效能受限,甚至影響到個人的職業發展信心。
根據企業實務經驗與管理理論,中階主管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可以歸納為三大領域。這個架構能幫助培訓規劃者系統性地思考內容設計,確保培訓涵蓋中階主管真正需要的能力。
中階主管首先要能「把事情做對、做好」。這些硬底子的管理技能是確保業務目標達成、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礎。如果在這個領域的能力不足,即使人際關係再好、自我認知再清楚,也很難在管理崗位上創造實質成果。
目標管理能力是讓團隊朝向正確方向前進的關鍵。中階主管需要能夠將公司的戰略意圖轉化為團隊可以理解、願意追求的具體目標,並且確保這些目標與組織整體方向保持一致。這不只是把上級交代的數字往下傳達,而是要能夠賦予目標意義,讓團隊成員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策略執行能力則是從理解到行動的轉化。許多中階主管收到公司的戰略指示後,不知道該如何帶領團隊往那個方向前進。策略執行能力包含深入理解戰略背後的意圖與邏輯、將抽象的戰略拆解成可操作的具體行動、合理評估與配置所需資源、在執行過程中持續監控進度並適時調整,以及確保執行過程中不偏離原本的戰略方向。
績效管理能力關乎團隊與個人的持續成長。績效管理不僅是年底打考績,而是一個持續的循環過程,目的是幫助團隊與個人不斷改善、創造更好的成果。這個能力包含設定清晰且公平的績效標準、客觀收集與分析績效數據、給予及時且具建設性的回饋、透過有效的對話促進雙向溝通與理解,以及根據績效結果協助成員制定改善或發展計畫。
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是面對不確定性時的關鍵武器。中階主管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大小問題,如果缺乏系統化的問題解決能力,很容易陷入「救火」的困境,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這個能力包含準確識別與定義問題的本質(而非只看表象)、進行深入的根因分析找出問題真正的源頭、運用邏輯與系統思考評估各種解決方案、在不確定情境下做出理性決策,以及識別潛在風險並預先規劃應對策略。
如果說第一個領域是「做事」的能力,第二個領域就是「帶人」的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中階主管的價值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能否激發團隊潛能、培育人才、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這些能力直接影響團隊士氣、人才發展與組織氛圍。
團隊領導能力是凝聚人心、激發潛能的關鍵。優秀的中階主管能夠創造一個讓團隊成員願意全力以赴的工作環境,而不是靠職位權力去壓迫下屬執行任務。這個能力包含建立與維護團隊成員間的信任關係、與團隊共創願景與目標而非單向指派、根據情境與團隊成熟度彈性調整領導方式、運用多種方法提升團隊凝聚力與歸屬感,以及有效處理團隊中的多元性與衝突。
部屬培育與激勵能力是中階主管最容易被忽略但極其重要的職責。很多主管認為培育下屬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或者覺得這是HR的事情。但事實上,一個主管能否培養出優秀的下屬,直接關係到團隊的長期競爭力,也影響主管自己能否晉升。這個能力包含識別每個下屬的潛力、優勢與發展需求、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指導與輔導、透過提問引導下屬思考而非直接給答案、理解不同成員的激勵因子並運用多元激勵方式,以及透過給予發展性回饋與挑戰性任務促進成長。
跨部門協作能力是幾乎所有中階主管都會遇到的挑戰。在矩陣式組織或專案導向的工作環境中,中階主管經常需要與其他部門協作,但往往因為立場不同、資源競爭而產生摩擦。這個能力包含理解並能有效破除跨部門協作的常見障礙、培養雙贏思維尋找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在衝突發生時能夠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在沒有直接職權的情況下透過專業與關係發揮影響力,以及建立跨部門的信任關係與非正式協作網絡。
向上影響能力常被忽視但其實非常關鍵。很多中階主管認為「管理」只是向下的,但其實如何與上級有效互動、爭取支持、管理期望,對工作成效有重大影響。這個能力包含理解上級的期待、壓力來源與決策考量、掌握有效的向上溝通技巧讓資訊傳遞更精準、學會如何適當地爭取資源與支持、進行合理的期望管理避免過度承諾導致失信,以及當與上級意見不一致時能夠建設性地表達看法。
這是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領域。許多外在的管理問題,根源往往在於主管自己的盲點或固化的思考方式。如果主管對自己缺乏清楚的認知,就很難有效地調整管理行為,持續成長也會受到限制。
自我認知能力是一切改變的起點。主管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領導風格傾向、溝通偏好、個人價值觀,以及個人的優勢與盲點。這不是一次性的認識,而是持續的自我探索過程。當主管清楚自己的特質後,就能更有意識地發揮優勢、補足弱點,也能更理解為什麼自己與某些人特別合得來、與某些人卻總是有摩擦。
反思學習能力是從經驗中持續成長的關鍵。管理工作充滿了各種經驗,但經驗本身不會自動轉化為能力,需要透過反思來萃取洞察與學習。這個能力包含養成定期反思的習慣、能夠客觀地檢視自己的決策與行為、從成功與失敗中都能找到可學習的要點、願意挑戰自己既有的假設與信念,以及將反思的洞察轉化為未來行動的改善。
這三大能力領域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一個優秀的中階主管需要在這三個領域都有足夠的能力,才能真正勝任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在設計培訓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學員的能力現狀,決定在每個領域投入多少資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透過多元的學習方式與持續的實踐應用,才能真正內化為主管的管理能力。
人才發展Good Timing 太毅國際
240 Followers
人才發展Good Timing 太毅國際
24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