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微醺Ep.10】「四個自」案例—AOI在塑膠射出成型的應用(2/2)

2022-03-30

編輯

AI小編

156

接續上周「四個自」的討論,周老師分享「自動光學檢測AOI」在塑膠射出成型的產品檢測應用,除了實作上面臨的三大挑戰,也讓我們見識到原來「數位員工」不是未來,已經悄然發生! 挑戰一:AI視覺模型訓練 挑戰二:AI辨識結合自動化設計 挑戰三:合適的取樣鏡頭

本語音分兩次整理文字稿,本文從6’52”整理至結束

 

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很典型自動的問題—自動檢測,可以想像成我們聘請一位「數位員工」。

 

〝這個員工不是真的人,而是一個由 AI 加上自動化所構成的員工。〞


這樣的數位員工可以維持既定的工作量、一定的水準、且不眠不休的執行。原來處理的員工就把他的工作給釋放出來,讓他同時管幾台類似這樣的機器,然後再去收集更多過程裡誤判或漏掉的檢測樣本,回饋到AI模型,逐步改善整個辨識的等級。


這個例子是一個典型自動的問題,這樣的自動不只是感應的自動,已經到了自學的自動,因為所有辨識的產品對象都不一樣,可以透過逐步的人工智慧的訓練學習;而同一台簡單的自動檢測機構設備,也可以想像成一位數位員工,慢慢學會檢測不同的產品。


用這個例子作為接續上一周談到「四個自」,到底「四個自」對企業來講的意義為何呢?個人認為「四個自」的意義涉及到「數位員工」的概念,因為人是自動的,人是有能力的自動,人是能夠自主的自動;人是有感情的,有感覺的自動。從這個角度來看,做品質的檢測時,所需要的是具備學習能力的一種自動。


從自動來看,這個專案確實可以幫助企業在考慮 AI 怎麼應用,或者考慮數位轉型時,從自動切入是可以思考的一種轉型做法。

 

 

挑戰三:合適的取樣鏡頭

這個案例漏了講鏡頭的部分,這是一個挺有趣的問題。我們剛剛提到射出的產品,假如東西不大,拉絲有時候是一點點,所以對於使用什麼樣的取樣鏡頭就很重要。


比如說,我們曾經用的是顯微鏡頭,整個射出的產品透過顯微鏡頭是纖毫畢露;加上經過訓練完的 AI 眼睛是超級精細的,所以非常多的瑕疵通通被找出來,結果反而造成企業的困擾,為什麼?因為檢測太嚴苛,造成產能大幅降低,因為很多都被剔為不良品。


在檢測上來講,客戶本身並沒有要求到這麼的精細,所以在做這種自動化的檢測過程,就出現一個議題叫 trade-off (折中)。到底產能跟品質的檢測要拉到什麼程度?這個也是人工智慧可以去做調整的地方。

 

一開始我們做的太細緻,發現只要一點點的毛邊,就被認為是毛邊;只要有一點點的一個缺料,就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缺料。把瑕疵規格定義清楚後,例如:有一些東西AI技術辨識完,雖然認為有毛邊,但是這個毛邊只要不是很嚴重,就可認為不是毛邊。

 


小結

換句話說,以自動光學檢測 AOI角度來看:

 

第一,AOI 在很多領域已經可以用了,並不是只有過去的PCB這個行業。

 

第二,AOI 在傳統產業或者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面對取像要考慮到對品質檢測的清楚目標,要選擇最適合的鏡頭。

 

第三,AI 辨識模型的訓練,到底要錯殺一百或不放過一個?還是允許少量的一些漏判,但是維持產能的穩定?這些都是製造業要在導入 AOI 要先思考。

 

不過,最重要當然就是自動化。因為以上這些東西,自動絕對跑不掉,所以這就是我想連接到上周的話題,談自動的原因。

 

即使人工智慧可以自學的自動去找出瑕疵來,但是還需要一個自動的機構,而且此機構反應速度要非常的快,要能夠滿足需求,自動的上料、自動的下料、自動的把檢測的對象放到對應的治具,這些都必須要能夠搭配機構進行,否則即使人工智慧做得很自動還是不足的。(本文完)


歡迎提出您對AI的看法和問題,我們將會陸續整理,並請周老師在節目中為您解答!



附註

《AI思維》書籍介紹 (本書榮獲110年度金書獎 - 優良中小企業出版品)

《AI微醺》Apple Podcast 隨時聽 

《AI微醺》Google Podcast 隨時聽

 

AI 微醺

78 Followers

這頻道將打開您的視野,帶您走入 AI 的世界! 本頻道內容整理自周老師的《AI 微醺》Podcast 節目,希望喜愛《AI 微醺》Podcast 節目的聽眾或《就享知》讀者,可以藉由文字內容整理,更深刻了解《AI 微醺》的內容。 現今 AI 商業應用已成為強化企業競爭力的秘密武器,管理者或經營者建立”AI 思維”已是刻不容緩。如果企業能提出正確問題透過 AI 去解決,就有機會讓 AI 大數據的應用發揮具體效益。 透過周老師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說明與文字整理,期待提升大家對 AI 相關知識與應用的了解!
知識主題
AOI
AI製造業應用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