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1
吳欣珊
3.2k
烏俄戰爭、疫情反覆等環境不確定因素,讓全球化供應鏈面臨巨大挑戰,如何以具有韌性的供應鏈迎接變動的未來已是必備條件...
原先的製造業供應鏈管理營運模式,採取全球採購,利用全球的資源尋找質量高、價格低的供應商,有勞動成本低、多地區採購資源可彈性配置、議價及採購效率較高的優勢,製造集中化有效降低成本,減少庫存,提升資產使用率是全球優化供應鏈形成之後主要重點。
但疫情導致航運缺工與缺櫃成常態,貨物塞港的問題居高不下,也顯示出供應鏈管理的問題。全球採購雖然可壓低採購單價,但無法避免環境風險,失去彈性的結果,對營運造成極大衝擊,原先能保護企業的緩衝及彈性因此消失。
全球供應鏈的重組有以下三個趨勢:區域化、在地化、分散化
以往的全球化模式(長供應鏈),被認定為不可逆趨勢,為了成本考量,往製造成本更低的區域進行生產布局,幾乎集中產製區域的情況下也因此拉長了供應鏈戰線。疫情的到來徹底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模式,也讓大國們爭相推動製造業回流,加強在地製造計畫,以短鏈替代長鏈,減少供應鏈節點,但勞動力成本高昂是製造產業要在歐美國家克服的重要問題點。
現行的淨零碳排議題,環保趨勢也推動了全球化供應鏈的重組,為了減少全球供應鏈在長途運輸時的高碳排,在地採購是相對符合環保趨勢的行動。除了可縮短運輸時間成本,降低供應風險、損耗較少資源也是在地化的優點,但相對會因區域受限,導致供應商選擇不多,議價空間也不高。
將線性式供應鏈轉變成網絡分散式供應鏈。以往的線性式供應鏈,產製與儲運據點位在同一區域的比重高達90%,以集中單一儲運,後續寄送至各個國家出貨。但在前陣子因疫情影響上海封城,導致各大代工企業生產及出貨計畫幾乎停擺,這也讓許多大廠開始布局及分散其他生產與儲運據點,以多點佔比低為原則,避免因疫情或政策等因素卡關,能以更有彈性的供應鏈應對需求。
企業在面對已知或未知的風險衝擊時,有足夠的能力因應對策及反應能力,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即時調度,使衝擊降到最低,維持企業營運並具有快速復原的能力,是世界經濟論壇(WEF)提出韌性供應鏈所具有的5個R特性(5R: Robustness、Redundancy、Resourcefulness、Response、Recovery)
從原先的中美貿易戰、疫情影響至今的缺櫃塞港、烏俄戰爭引發各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手段,到先前因疫情影響的上海封城事件,這些突發性破壞或世界的災難性影響,讓企業開始回過頭來審視,重組全球供應鏈,達到區域化、在地化、分散化已是必要措施。加速產業的數位轉型,以期打造高韌性且高彈性的供應鏈,是邁向永續的全新經濟新常態。
但要把原先耗費十幾二十年所完成的供應鏈轉移卻非易事,整體供應鏈與產業聚落重新挪移,全球物流、原物料供應與人員流動問題都是需考慮的環節,而供應鏈重組,也會連帶影響研發、生產計畫、物流及管理設備等流程再造,如何以智慧製造達到數位轉型輔助提升產業的供應鏈韌性則是關鍵因素。
而供應鏈數位轉型的關鍵,有以下三個要件:
透過物聯網資料蒐集技術,將產業產製過程中的製造、倉儲、運輸、銷售等各項流程及資訊數據化,進行整合並掌控供應鏈全貌,對於供應商管理也可做到即時調整與精準規劃,有效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成本及風險,提升供應鏈彈性與韌性。而有兩點是數位化的實體操作
(1)遠端監管能力:產線與據點分散各地的情況下,建立遠端監管系統,精進跨國管理。
(2)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藉由數位串聯技術縮短供應鏈資訊取得時間,機器自動化也能一定程度減少人力,確保效率及品質。
目前跨國企業多仰賴人工調度,據點分散更加深調度難度,易造成報廢等損失。AI智慧科技透過數據分析相關事件應變,考量產品、國家、區域、歷史生產與銷售資料,進行配儲演算,增加供應鏈靈活度,提高營運決策,輔助備援調度,即時部屬決策降低風險影響。
透過平台掌握供應鏈生態,資訊共享與決策共構,提高產業體系間的相互支援力道,促進產銷儲運緊密整合。且於平台收集供應鏈相關時事、可能事件、集船運航班等必要資訊,有效掌握導致供應鏈斷鏈因素,提高反應力與降低損耗,以此達到強化供應鏈韌性。
打造韌性供應鏈,除了是疫後的世界新常態,更是企業本身與供應鏈整體迎接數位轉型的契機,維持高彈性與透明協作,注重供應鏈風險管理,才能在新型態營運產製模式脫穎而出,在環境不斷變動的時代提高企業獲利。
內文資料來源:
就享知 | 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
每天10分鐘 | 豐富你的數位新知
趨勢再發現
129 Followers
延伸閱讀
趨勢再發現
129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