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前跨進一步

2023-05-15

491

環保署3月上旬表示,2024年起將對半導體、鋼鐵、電子元件及化學材料與紡織等逾500家碳排大戶課徵碳費;隨後不久,金管會發布2023年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今年4月,北京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發布2022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綠皮書;綠皮書數據顯示,大陸已成當今全球最大綠色金融市場之一,這對台灣企業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去年我們提出,雙碳風潮為台商迎來品牌客戶趕搭RE100列車,主要出口市場課徵碳邊境關稅及主要生產基地大陸則為製造業戴上禁碳緊箍咒等的質變與量變;而今不過一年,此一趨勢又向前跨進一步出現重大轉變。

 

上(3)月初,Apple公布供應鏈企業使用再生電力較去年增近30%,Apple產品中有超三分之二的鋁、近四分之三的稀土和超95%鎢百分百使用生材料;截止目前為止,已有全球28國逾250家Apple供應商承諾203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

 

另去年熱議中的歐洲史上最大碳市場改革法案,已於上周二經歐洲議會立法通過,歐盟確定自2026年起對進口鋼鐵、水泥等產品課徵碳邊境關稅。

 

台灣方面,環保署3月上旬表示,2024年起將對半導體、鋼鐵、電子元件及化學材料與紡織等逾500家碳排大戶課徵碳費;隨後不久,金管會發布2023年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剩餘1,267家實收資本額不及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必需自2025年起開始編製永續報告書;並於上周四宣示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在此同時,台商最大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不遑多讓,早一步在碳交易及綠色金融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深值台灣金融業者借鏡與參考。

 

 

大陸碳交易市場交投熱絡

大陸碳交易發展概可分如下三階段,2002至2011年透過京都協議建立清潔發展機制;2011至2021年在北京、天津及上海等地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市。

 

陸碳交易市場啟動迄今將近兩年,今年3月成交量130.76萬噸、成交金額人民幣6,895.49萬元,同比增長84.55%及72.52%;上周四碳交易價格收盤每噸人民53.40元,過去一年泰半維持每噸人民幣55至60元區間震盪整理;大陸碳交易市場自上線迄上周四止,總累計成交量2.34億噸、總累計成交金額人民幣107億元;且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中信證及國泰君安等八家券商獲准參與交易。

 

另值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多個碳交易平台可接受自然人開立個人碳交易帳戶及個人碳帳戶;前者指的是個人可透過交易帳戶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個人碳帳戶則係指中信、建行、平安銀行及阿里巴巴與騰訊等機構旗下的金融平台,可依託用戶日常金融消費數據評估其衣食住行等活動減碳行為,據此形成所謂客戶個人碳帳戶餘額。然後,各平台再將其累計收集而來的客戶碳減排量賣給有需要的高碳排企業,並將所賺得的一部分碳排放權收入,以提供積分兌換商品或發放代金券等方式,回饋給碳帳戶客戶形成良性循環。

 

 

碳金融商品標準化時代來臨

2022年4月陸證監會發布碳金融產品標準,將碳金融商品分為碳市場交易工具、碳市場融資工具及碳交易支持工具等三大類。碳市場交易工具除碳現貨交易外,尚且包括碳遠期合約、碳期貨、碳掉期(以碳資產為標的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以現金流進行反向交易)、碳期權和碳資產證券化商品等。

 

碳市場融資工具旨在協助企業拓展新融資渠道,商品種類繁多;碳質押以碳排放權配額或核證減排量等碳資產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如銀行或券商等進行融資;碳回購屬短期融資安排,由碳排放權配額持有者向金融機構出售配額,並約定一定期限內按約定價格回購所售配額。

 

碳配額托管亦是另一形式的融碳工具,碳排放權持有者可將碳資產委託給交易所認可的機構托管,由托管機構代為交易並約定收益分享機制,托管期結束後受托機構再將一定數額的碳排放權配額歸還給委託者。

 

碳債券係指債券發行人為籌集低碳項目資金向投資者發行並承諾按時還本付息,經常與發行主體信用及市場利率水平掛鉤;碳債券發行主體並不以碳排放企業為限,亦可包括政府單位或綠色環保組織等。所謂碳減排支持工具經常被用為碳市場趨勢風向指標,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充分認識綠色轉型重要性,鼓勵更多社會資源投向低碳領域。

 

碳指數及碳保險係碳支持工具兩項最重要代表,前者不僅是碳市場重要觀察指標,更是各碳指數類交易產品的開發依據;碳保險則係為降低碳資產開發或碳交易過程中所可能發生違約風險而設計的一種保險產品,代表性產品包括碳減排交易擔保、碳排放信用擔保及碳交易信用保險等。

 

 

大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綠色金融市場

據預測,政府所提供資金約只能滿足大陸完成碳中和目標所需全部資金的十分之一,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企業推動碳中和所有投融資活動支持,因此成為大陸發展綠色金融首要當務之急。

 

今年4月,北京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發布2022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綠皮書;綠皮書數據顯示,大陸已成當今全球最大綠色金融市場之一。去年底,大陸本外幣合計綠色貸款餘額,以人民幣計高達22.03兆、同比增長38.5%;綠色債券全年發行規模超人民幣8,690億、同比增長50.3%;在此同時,綠色科技PE/VC投資者股權市場投資金額占比超逾10%。

 

中基協數據顯示,2022年6月底止,以綠色、可持續及ESG等為主題的公私募基金共1,178檔、累計基金規模人民幣8,821億元,較2020年底同比增長34%。另中歐基金聯合螞蟻理財智庫及富達國際日前共同發布的2022可持續發展ESG投資白皮書報告顯示,有超90%受訪者表示聽說過碳中和/ESG投資;另有高達87.57%受訪者表示,曾參與過與ESG及碳中和主題相關的投資活動。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68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碳中和
經濟焦點
ESG政策法規
數據分析&雲端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