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取得影片資訊

能源管理

碳盤查與碳足跡

碳中和

交通工具暨零組件業

機械加工/零組件/金屬/扣件業

數據分析&雲端

第8彎:趨勢篇 — 即使品牌車廠要求,也不用花時間做ESG|擁有完整生產資訊,就甭操心客戶的要求

✅穩定規格多、資訊多的換線節奏 ✅掌握模具損耗、把關品質符合車廠要求 ✅讓計畫趕上車廠的滾動式需求變化 ✅即時獲取現場資訊不斷鏈

作者

溫溫

625

・2023/08/17

↓↓↓【1頁式簡報下載】↓↓↓

https://www.digiknow.com.tw/knowledge/64dc69a5791f8?dga=61c959e4f2876


------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身為企業經營層,都免不了的趨勢議題 —— ESG。要談ESG可以談到全球暖化,也可以談到個人生活習慣,免洗筷、手搖飲料塑膠吸管等等…這些我們今天不談,我們來談談汽零產業在的ESG浪潮下,馬上就要面對碳稅與車廠淨零碳排的目標,汽零產業可以怎麼做。


  首先,我們來看看各大汽車國際品牌企業目前的目標。賓士規劃自2025年起新售車型全面電動化、目標2039年達成淨零碳排,其涵蓋汽車價值鏈所有階段,從技術開發到原物料擷取,再到生產、使用及回收利用等。

通用汽車目標2040 年實現碳中和,現代汽車目標是在2045年實現,此外比亞迪、福特、VOLVO等,承諾2035年前在主要市場銷售的汽車及貨車零排放(排氣管產生之溫室氣體為0),目標2040年或更早實現全球新售汽車和貨車零排放。此外,BMW希望所有電池、鋼材與鋁材的供應商生產時,能夠使用再生能源;Volvo的目標則是在2025年之前,每台汽車中可回收的塑膠佔比能到25%(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1857/auto-supplier-green-squeeze-get-clean0927


  正在觀看節目中的你,是否也是這些大品牌的供應鏈呢?對於汽車供應鏈來說,減碳和實踐ESG不僅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要嘛取得綠色汽車供應鏈的門票,反之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風險。例如:一家瑞士生產汽車傳感器的大廠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表示M2020年執行了永續發展計畫後,和福斯、Volvo和BMW合作,開發了可回收的產品。這就是一個取得綠色汽車供應鏈的門票的例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1857/auto-supplier-green-squeeze-get-clean0927


  企業需思考的是,如何採用更環保的材料、改變生產方式、提升能源效率等措施,來降低其產品碳足跡,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不僅有助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還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例如,可以幫助供應商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來降低成本。此外,減碳措施還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和升級,使供應商在綠色浪潮中更具競爭力。現在,已經有許多先進的減碳技術、解決方案,及管理精進方案正在不斷被提出並執行囉。

  目前市場的趨勢與政策法規的擬定,讓品牌汽車製造商對此的積極重視,以至於他們傾向於支持那些"積極執行減碳措施",並與具有良好ESG紀錄的企業合作,而對汽車零件供應商而言,除直接面對來自於品牌汽車製造商所設定的永續碳中和目標以外,更要面對將於2023年10月啟動的歐盟管制貨品碳排放回報系統。

  減少碳排放的管理議題已成為迫在眉梢無法閃避的眼前課題。根據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規範,自2026年起,大多數的汽車供應鏈業者將需要額外支付碳關稅,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產品含碳量比競爭對手高,要繳的碳關稅就愈重,為了維持訂單就不得不犧牲利潤,這將進一步加大汽車零件供應商的減碳壓力,如何減少碳排來降低銷售成本,已經不單是ESG環境保護問題,而是直接攸關企業利潤的大事。而這也是投資者和金融機構也越來越青睞"在ESG上有良好成績的企業。

  對於汽車供應鏈來說,減碳和實踐ESG不僅是一項挑戰,更是一個轉型機會,在這序列活動的前6場,我們談的都是如何高效生產,在此前提下,怎麼做到低碳生產更是不得不正視的議題,高碳產品衍生的碳稅及有害環境形象,將直接疊加在最終的汽車成品上,這不是品牌汽車廠所樂見的。今年10月的申報制度啟動後,雖還不用繳交碳稅,但申報出來的碳足跡將是汽車成品的成績單,碳足跡則將影響往後品牌汽車廠的採購決策,所以,汽車零件商要立馬動起來啊~~~


【↓↓↓立即報名↓↓↓】


  前面所說的歐盟碳關稅,全名是碳邊境調整機制(簡稱CBAM),預計在2023年10月試行、2026年正式施行的CBAM,這是歐盟為了

1.確保本地企業的競爭力 (增加進口廠商的成本, 不就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力)

2.防範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碳洩漏」 (避免高碳排產業為了躲避嚴格的碳排規範,選擇外移到碳排放規範較為寬鬆的國家的現象)

所以要求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或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後,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一張CBAM憑證代表的就是1公噸的CO2,也就是說進口的產品總含碳量多少,就得購買足額的CBAM憑證,所以大家稱之為繳碳關稅,已經公布的CBAM管制項目中,對台灣汽車零件廠來說,以鋼鐵、鋁製產品影響層面最大。


  而碳關稅未來在跨國交易機制下,是可以被抵扣的,也就是說若在台灣已經繳交過碳關稅,當產品出口到歐盟時,就能出具相關證明來折抵。在這樣的機制運作下,相信在2026年歐盟開始徵收碳關稅前,大部分的國家政策修訂,也都會朝著"同步啟動徵收碳關稅"的方向來做,畢竟大家都想把稅收留在自己的國家啊~ 所以未來無論在哪裡生產,汽車零件供應商都得面對碳關稅機制衍生出來的額外成本,若產品無法減碳,就得多繳碳稅,實質上就是成本變高或者犧牲企業的利潤啦~

  所以減碳要怎麼減起? 這就跟減肥一樣,減肥首要就是先從了解自身的體態數據、然後從飲食、生活作息、安排運動調整起,減碳也是一樣,企業在邁向碳中和的目標前,會經過三大環節:1.著手碳盤查、2.設定減排目標、3.設定減排方案。

首要先了解碳從何而來,再針對碳含量高的地方進行減排目標的設定,之後才是實施減排方案,最終達成碳中和的製造商


【如何產出ESG報告】

  ESG報告中的主要是揭露”以組織單位,全年度的總排碳量"(舉例說明),而碳足跡則是"以一個產品來計算總排碳量",前者依據ISO 14064-1原則來計算,而後者則是以ISO 14067原則來計算,兩者雖都是計算排碳量,但要統計的數據維度大不相同。以我們這系列影片所提到的汽車底盤懸吊系統、鈑金零件來舉例,生產原料主要是鋼鐵和鋁合金,生產製程是機器設備加工為主,

生產投入的金屬原料就有購入時帶來的碳含量,

還有生產過程所使用的能源 (ex:像是電力能源的碳含量)、生產製程反應所產生的碳(ex:熔爐、熱處理爐)、支持設備運作而需投入物料的碳

(ex:化學氣體、油)、不同廠房間/供應商間之運輸產生的碳、支撐產線運作的工廠營運部門所產生的碳含量(ex:員工出勤的交通工具、上班所使用的空調),這需要透過符合ISO標準來規劃、評估和監測,以量化產品碳足跡,並且還要經過第三方查驗單位(ex:如SGS)驗證過,產品碳足跡查證報告才能交給客戶去進行申報後才能進得了歐盟。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說明,依循ISO 14067原則,產品碳足跡的查證計算需歷經3階段、12個步驟。

第一階段:啟始階段

步驟一、設定目標,針對計畫執行目的凝聚共識。

步驟二、選擇預計盤查產品。

步驟三、邀請產品供應廠商協作參與。

第二階段:碳足跡計算

步驟四、建立產品製造流程圖。

步驟五、確認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排放源頭、產品類別規則及實質性與優先順序。

步驟六、收集相關所有數據,數據需齊全且正確。

步驟七、確認排放係數,確保係數合理性。

步驟八、碳足跡計算與分析。

步驟九、評估數據品質。


第三階段:溝通與查證

步驟十、產出碳足跡盤查報告。

步驟十一、闡釋碳足跡盤查過程與結果。

步驟十二、第三方查證,取得查證聲明書


  汽車零件製造商的供應鏈,通常包含多個供應商 和委外加工廠,涉及到大量的物資和資源。碳足跡的統計,需要依據不同產品的碳排邊界,與其相關的活動來收集。像是,需要收集並整合這些內部和外部供應鏈的活動數據、其中也要包括原材料的來源、運輸方式以及加工過程中的能源使用情況。

  碳足跡的計算,需要依賴可靠的數據,來量化和評估碳排放,然而許多供應商或委外廠可能缺乏準確的數據記錄和報告系統,或者因為人力或技術限制,這使得碳盤查的數據收集變得困難,這些環環相扣的細節,增加了碳足跡追蹤的困難度,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溝通與人員統計作業時間,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這些數據具備準確性和一致性,才是能否取得查證通過的關鍵。

 

  如前面所說,傳統的碳足跡統計過程,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來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再加上汽車供應鏈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碳排放數據其實不容易追蹤。因此,”資訊系統”的誕生,是讓產品碳盤查更加順利的工具。資訊系統具有透明化、即時化的特性,可直接蒐集生產流程間的數據,再結合視覺化的圖表,就能即時的監控 內外供應鏈中 碳排放數據。

(ex:表單串連、機聯網、智慧電表/ex:大數據電子看板、戰情室)。


這樣的資訊化解決方案,具有以下幾個重要優勢:

  首先,資訊系統能夠提供即時的、準確的碳排放數據,幫助企業即時了解產品碳足跡,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或技術改善。其次,資訊化的碳盤查方式,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可追溯性,最重要的是,資訊化碳盤查這方式,能為企業提供更可靠的決策依據,像是可持續發展,或者調整減碳目標 滿足客戶的要求,更不用提因減碳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利潤提升了。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