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企業永續發展的第二成長曲線

2024-07-17

279

在全球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的今天,循環經濟的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

目錄:

循環經濟緣起

循環經濟的核心思想

如何有效實施循環經濟?

要推行循環經濟,從兩大方面著手

打造可被複製的綠色產品DNA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線性經濟」一直主導著全球經濟發展。這種「開採-生產-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雖然帶來了經濟快速成長,但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了解決/延緩這些問題,「循環經濟」的概念應運而生。


循環經濟可追溯到1970年代後期。形成循環經濟理論基礎包括永續發展、綠色經濟、工業生態學、績效經濟、搖籃到搖籃設計、延長生產者責任、生態設計等。在學者和企業的推動下,概念逐漸在現代經濟系統和工業生產中逐步實踐。



循環經濟的核心思想

循環經濟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搖籃到搖籃設計」全循環概念,將所有材料皆視為「養分」出發,企業或製造商應從產品設計階段,即思考消費後的結果,確保產品在使用後或報廢時能夠不斷地被重複利用。


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 EMF 所提出的循環經濟蝴蝶圖延續「搖籃到搖籃設計」將經濟活動所需資源納入二循環:「生物循環系統」與「工業循環系統」,循環的過程不僅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有好處,還能安全地進入生物或工業循環系統,實現零廢棄物。


圖源:艾倫麥克阿瑟基金(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EMF)官網


1. 生物循環:以自然分解的材料製成,最後回到自然中,成為養分。

2. 工業循環:回收材料透過提升品質或降級使用,再製成新產品。


循環經濟蝴蝶圖三大原則

1. 保持材料價值:在生產和最後處理的過程中,材料應該保持最大的再利用價值。

2. 最佳化自然資源使用:有效且節省地使用能源和資源,例如:使用再生能源。

3. 提高系統有效性:減少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各個環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額外成本。



循環經濟如何有效實施?

循環經濟最常見的3R原則,台灣努力20年才從建置系統到普及教育,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環保行為準則。


3R 環保原則

1. 減量 REDUCE: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完成生產和消費目標。例如,讓產品變小、變輕,簡化包裝,減少廢棄物排放。


2. 重用 REUSE:設計和生產可以重複使用的產品和包裝。這要求生產者不要只考慮一次性使用,而是要讓產品能夠耐用和多次使用。


3. 回收 RECYCLE:確保產品在使用完後能重新變成可利用的資源。同時,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中間物料等也應該回到生產過程或另作他用。


然而3R只能處理線性經濟的治標問題。以回收為例,「外食紙盒的塑膠淋膜」與「熱感應紙」,因為都因使用了複合材質而無法被回收,或回收後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汙染,這問題本質來自於環保考量未被納入初期設計規劃中,3R變成只能適配部分的回收產品,而無法套用全部的產品項目。


ReSOLVE框架

為了更好地實踐循環經濟理念,麥肯錫(McKinsey)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EMF)在 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Economic and business rationale for an accelerated transition 提出 ReSOLVE 框架,提供了政府與企業一套具體的行動指南:


1. 再生: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材料,以及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

2. 共享:透過共享,提高產品使用效率。「二手」與「維修」也被歸類其中一種,因為降低了經濟產品的回收循環速度,只有在比要與需要的情況下,才回收與加工。

3. 優化:提高產品性能,減少浪費,利用新技術提升效率。

4. 循環:讓材料可以被回收,建立材料循環,提高零件和原材料重新利用率。

5. 虛擬化:以虛擬方式提供實用工具和服務,例如:手機上的應用軟體。

6. 替換:採用新型、高效、容易循環的材料和技術。


圖源:艾倫麥克阿瑟基金(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EMF)官網


“每一項 ReSOLVE 行動都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迴圈商業機會”。麥肯錫說


這些行動以不同的方式提高了實際產品的利用率,延長了產品及物料的壽命,並將資源利用從有限資源,轉向可再利用資源。每個 ReSOLVE 提供的行動指南都有著強強關聯,從而加強複合效應。



推行循環經濟,從兩大方面著手


從技術層面,重新定義資源利用

資源的高效利用是循環經濟的起點,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考慮如何最大化資源利用。例如,在產品設計時採用模組化設計,使產品更易於維修和升級,延長使用壽命。


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採用先進的製造技術和數位管理系統,做到精實生產,以減少原材料消耗和能源浪費。


資源的循環利用則是開發新的回收技術,使更多類型的材料可以被有效回收。塑料回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已經有技術可以將不同類型的塑料分離並再生,生產出高品質的再生塑料。另一個例子是透過翻新和升級,讓舊的電子產品重新進入市場。


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是確保環境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儘管我們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率,仍然會有一些廢棄物無法再利用。


對於有毒有害廢棄物,需要特殊的化學處理或高溫焚燒,期望作為替代,有些國家正在研發將無法回收的塑料轉化為燃料。


此外,採用生物降解技術處理有機廢棄物,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生產出有價值的堆肥。


  1. 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浪費。
  2. 資源的循環利用:透過技術創新,實現資源的多次利用。
  3. 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確保不能再利用的廢棄物得到安全處置。


從組織層面,控制資源流向

而循環經濟是需要整個社會推展,才有辦法運作的複雜系統,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那該怎麼做呢?


其實只要先企業的小循環做起,就可以打好整個循環經濟系統的基礎。企業通過採用低碳生產技術、優化生產流程、實施廢棄物管理等方式,最大化內部資源利用效率。


例如,一家製造企業可能會重新設計產品,使其更容易回收和再利用,或者將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轉化為其他產品的原料。這不僅能降低企業的原材料成本,還能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企業的環境績效。


區域中循環則是將企業小循環的理念擴展到更大範圍。不同企業之間形成資源互補關係,一家企業的廢棄物可能成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這種產業共生模式能夠大大提高區域資源利用效率。例如,在一個生態工業園區中,發電廠的餘熱可能被園區或附近的製造企業用作生產能源,而這些製造企業的部分廢棄物又可能被其他企業用作原料。


社會大循環是最宏觀的層面,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參與。需要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統、再製造產業,以及推動綠色消費等。例如,通過建立完善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體系,可以將這些產品中的稀有金屬等有價值的資源重新投入使用,減少對原生資源的開採。


這三個循環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企業小循環為區域中循環提供了基礎,區域中循環又為企業創造了更多資源循環的機會。而社會大循環則為前兩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時,社會大循環的實現也依賴於企業和區域層面循環的成功,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雖然建構社會循環會面臨技術障礙、經濟可行性、政策支持等障礙,但隨著環境壓力的增加和資源稀缺性的加劇,建立社會大循環經濟體系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1. 企業小循環:在企業內部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
  2. 區域中循環:在特定區域內建立產業共生系統,實現企業間的資源互補。
  3. 社會大循環:在整個社會範圍內建立完整的資源循環體系。



打造可被複製的綠色產品DNA

綠色研發產品專案包含哪些階段?如何落實「搖籃到搖籃設計」,讓綠色研發產品的專案進行得更順利?


設計階段可以透過不同規劃做到低碳和優化,像是模組化、輕量化、可回收等設計手法;採購階段採用碳排係數和能耗效率低,且符合環保法規的材料;試產階段持續監控碳足跡,進行驗證測試;生產階段持續優化低碳製程,減少碳排放;最後考慮產品回收和再利用,建立有效且符合各國政府的回收規範及機制。


綠色研發產品專案流程時間長,每個階段要考慮的項目多元,需各部門各職能的人員配合,要如何才能讓整個專案高效又符合法規且不會出錯?


這勢必需要數位PLM專案管理工具從中協助控管才有機會,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做到吧?


1. 綠色產品設計前,需求規劃與預算編列

  • 先利用市場調查結果情景模擬,釐清客戶對於產品的需求、目標市場的法規要求和銷售國家的消費者期望等。這樣有利於研發溝通階段,定義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 根據PLM專案管理工具提供的結果分析,訂定產品的減碳目標及能效要求,以及回收執行KPI。
  • 另外企業可參考內部碳定價機制,編列專案預算,利於管理者後續掌握減碳措施的成本收益。


2-1. 綠色設計規範制定

建立新技術研發規範,需要先從需求結果定義測試規範與步驟。


以歐盟為例,因為歐盟一直都是環保的先行者,早在近年ESG趨勢前就已經有各階段的基本產品規範,要求製造商符合的法規。除此之外,若有出口至他國,也要將其綠色規範納入綠色研發中。


要落實每階段符合法規範其實並非易事,像是歐盟對於產品生命週期每階段都有不同的規範,所以研發人員可以透過數位工具進行管理追蹤、與多人協作,來確保產品設計,和每次的設計變更,都可以符合法規要求。


列舉歐盟相關規範:

  • 原料階段:REACH法規的SVHC(Substance of Very High Concern)、RoHS法規
  • 製造階段:歐盟REACH法規的SVHC、歐盟1275/2008/EC(待/關機模式耗要求)、國際標準-ISO11469(塑膠件標示)標準
  • 配送銷售階段:歐盟278/2009/EC(外部電源供應器能效要求)、歐盟包裝材指令
  • 使用階段:歐盟1275/2008/EC(特/關機模式耗要求)、歐盟278/2009/EC(外部電源供應器能效要求)
  • 回收階段:歐盟WEEE(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指令、歐盟電池指令、歐盟包裝材指令


像是出口歐盟,只要一環節沒有符合地方法規要求,則無法出口至該地區。所以研發設計一項產品,常常需要冗長的時間反覆驗證。


在客戶各種Spec(specification)要求、既有出口國的規範,與綠色標準的多重要求下,綠色研發的挑戰比過去一般產品研發更加艱鉅,這時就需要協同設計的系統管理才有辦法完成,且數位工具能讓各部門更即時簡便地協作溝通,直到製作出符合各方規定的產品。


定案後,也能找出優秀綠色產品的低碳DNA,透過PLM專案管理工具將其定義為綠色產品模板,有利於複製並應用至其他產品中,提升整體產品研發的效率與合規性。


2-2. 低碳設計與優化 

研發人員透過PLM專案管理工具導出該綠色設計產品的設計規範,開始進行研發設計。


  • 綠色設計模組化複製:當新需求展開時,可以透過PLM專案管理系統匯出過往優良的綠色設計模板,讓研發人員可以複製優秀綠色產品的低碳DNA,避免誤用EOL(End-of-life)物料,資料也可以批次維護至ERP,無痛接軌ERP。降低系列產品重複驗證,縮短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設計驗證)開發週期。


  • 綠色設計實踐:數位化的系統管理後,優秀產品的研發規格(低碳DNA)可以轉化為具體設計準則,如功能規格、測試條件與合格標準等。讓研發人員透過複用過以往PLM專案管理系統紀錄的綠色設計模板,讓其他商品設計能更容易實現「輕量化」、「模組化」等環保設計理念的產品。
  • 輕量化設計:減少產品的重量與體積,降低運輸、物流成本和能源消耗。
  • 可持續材料:使用可再生或可降解材料,降低碳排與對有限資源的依賴。
  • 簡化設計:簡化不必要的裝飾與標籤。


3. 綠色採購&物料優選

  • 綠色設計BOM表:過去實施材料與零組件的篩選條件,都是以Q品質、C價格、D交期為主,現在為了實行綠色設計,納入C碳排係數及E能耗效率等條件選用,才能真正實踐綠色供應鏈的採購。
  • C碳排係數:未來因應綠色供應鏈,產品生命週期每一階段都會有碳排相應的限制要求。如何有效掌握每項物料的碳排,勢必成為研發設計衡量指標之一。
  • E能耗效率:以製造業來說,能源消耗的碳排佔總體生產近7成,所以降低能耗就能大幅降低碳排。所以採購時需考量「製造期間的能耗」與「產品運作期間的能耗」。
  • 像是台積電要求700 多家的供應商於 2025 年通過「能源管理系統 ISO 50001 認證」,並達到「溫室氣體削減率 85%」,否則將可能失去台積電訂單。


  • 物料優選:除了避免有害物料被選用之外,一般物料選用不會只採用一間供應商,會選擇至少2-3間,以免最優選供應商臨時出現變故,無法出貨。


這時就需要將供應商資訊能夠即時批次替代,並將最新資訊維護並同步ERP,降低誤選不對的物料或供應商。


  • 無紙化採購:確定綠色設計模板的設計圖後,可以直接同步資料到ERP、供應商平台、MES等數位系統,讓內部的研發設計與外部供應商收到的圖檔模板一致。



4. 綠色製造與驗證測試 

在試產及生產的過程中,透過將製程結構化,串聯生產與數位碳管理工具中的碳足跡數據。PLM專案管理能協助研發設計人員評估輕量化、節能減碳設計方案的低碳潛力。


在製造環節,從數位碳管理工具匯入的產品碳足跡資料與PLM專案管理系統整合後,研發人員可以追蹤各種加工製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況,為低碳製造流程提供研發優化方向的建議。


  • 結構化製程定義,引入新材料並優化模具成型參數,持續減少製造環節的碳排放。
  • 同步蒐集生產數據,監控碳足跡並啟動持續減排活動。
  • 進行產品驗證測試,確認設計成果達到客戶、各國政府的綠色規範或標準的要求。


5. 量產與持續優化 

量產階段,利用PLM專案管理系統持續監控製造相關數據

  • 研發人員可以依據此碳排放數據優化製程減少碳排放量,透過改良或換新設備最為直接解決辦法。
  • 規劃產品回收與再利用方案,減少廢棄階段的環境影響。


6. 資源回收與下市  

除了設計和製造,綠色研發也需要考慮產品的運輸、使用和回收階段。


數位產品碳足跡工具能追蹤不同包裝、運輸方式的碳足跡;在產品使用階段,可根據產品能耗特性,分析客戶使用場景,找出最耗能的環節並針對優化,協助分析客戶使用模式;最後在報廢階段,還可評估回收再利用的潛力和價值。相關數據將匯入PLM專案管理系統整併後,提供給研發人員設計參考使用:

  • 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機制,最大化資源再利用
  • 對回收物料進行分類與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 持續收集並分析產品下市數據,為新一代產品提供設計參考


循環經濟作為這世代主流的經濟發展模式,為解決當前資源和環境問題提供了全新視角。透過重新設計生產系統,優化資源利用,把廢棄物變成資源,循環經濟有望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永續的未來!


參考資料:認識循環經濟The ReSOLVE framework for a Circular Economy從搖籃到搖籃設計 a circular economy vision for a competitive Europe中科台中零廢製造中心的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歷程中利害關係人間價值研究靠回收?「重新設計」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臺灣典範企業如何推展循環經濟作法及商業模式Economic and business rationale for an accelerated transition

企業ESG教戰手冊 | 頻道大賞

1,128 Followers

提供ESG相關趨勢、產業資訊及減碳方法,讓你輕鬆掌握最新ESG消息!

PLM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平台

協助企業建立從研發前期到生產製造的一體化流程與確保上下游產品關聯數據一致性,提高企業營運效率!

知識主題
綠色設計
綠色品牌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