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莊馥綺
112
上一篇內容我們提到生醫製藥行業的傳統製造模式已無法跟上新時代的業務發展,導致效率低下,現在就利用實際轉型案例,展示智慧化系統如何在中西藥製造廠和醫材廠商中提高運營效能,實現業務升級。
一、品項繁多且依賴人工操作
每日銷貨單量:約350單
平均品項數量:1,200品項,約11,000瓶
每箱規格:30瓶或60瓶(兩層),且產品尺寸、瓶型大小不一,檢貨過程存在高低差異。
二、手動記錄及數據處理
撿料後,員工需手寫批號並記錄在紙本上,之後再進行銷貨單的手動輸入(KEY IN)。
出貨數量和銷貨數量必須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在出貨過程中,企業需處理大量資料上傳和發票列印等工作,這些繁瑣的作業會影響整體效率,且容易出現錯誤,增加核對的工作量和出錯風險。
三、醫療院所對出貨的高要求
醫療院所對於出貨混批或剩餘效期的要求非常嚴格,每箱可能包含大量商品,員工需要多次核對,確保數量與品項無誤。若未妥善核對,客戶可能會反映缺少商品,造成不必要的問題和客訴。這增加了出貨過程中的風險。
四、人力資源不足
由於人力資源缺乏,加上員工培訓難度高,需加班才能完成撿貨、核對及出貨工作,這對企業造成了額外的成本負擔。不僅如此,隨著業務量逐年增長,現有的人工操作無法有效應對日益增多的訂單需求,導致運營效率低下。
五、缺乏有效的證據支持
除了基本的檢貨核對,許多企業還需額外準備攝影系統進行錄影,作為未來問題處理或客訴時的證據,這樣的額外工作增加了操作複雜度。
主要目標
確保銷貨單及箱內產品的正確性。
快速記錄銷貨資訊(批號)並自動生成對應的銷貨標籤及憑證。
出貨流程
1. 數位化分貨(Digital Assorting)
員工依據訂單進行分貨,系統會掃描出貨單與揀貨產品,並自動確認是否符合訂單要求。
2. 產品確認與揀貨(Digital Picking)
系統比對產品資訊,確認產品是否正確。掃描揀貨產品,並核對每個物品的批號與數量。
3. 自動生成銷貨單與標籤
完成揀貨後,系統自動產生銷貨單並列印對應的物流標籤,確保出貨過程的準確與高效。
4. 出貨與包裝檢核
進行包裝時,系統會根據揀貨清單與出貨標準進行核對,確保每個包裝箱內的產品與訂單一致。
使用條碼掃描與層刷辨識技術,加強出貨過程的精確性。
5. 多組件確認與出貨批號判斷
系統自動收集和確認所有相關資料,並與中介數據庫(DB)和ERP系統進行同步,確保每個出貨批次符合要求。
6. 完成出貨
經過包裝檢核、產品確認及標籤列印後,將包裝完成的產品送至運輸帶進行配送。
因應不同客戶對於出貨需求,依據生產完成時效期紀錄,於出貨時透過系統自動做下列控管:
跨批控管:該次藥品進貨時,一次僅能同一批號,不可同品項多批號同時出貨。
效期控管:對於出貨產品效期有最低需求,藥品效期需大於此需求才收貨。
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如何在不增加人力或加班的情況下提升出貨處理效率、降低成本並提升營業額,成為企業面臨的挑戰。以下是導入鼎新電腦的系統後,對營運效能與成本的具體提升分析。
一、出貨單據輸入效率提升143%
假設現有8名員工每月處理600張出貨單,若提升至每月800張單,透過智慧化系統的提升,8名員工仍可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完成處理,不需要額外的加班或人力投入,實現工作效率的顯著增長。
二、出貨文件準備效率提升16%
隨著營業額的增加,出貨量增大。智慧系統協助提高員工的處理效率,使得出貨準備工作更加順暢。這不僅能夠按時完成出貨要求,還能減少加班時間,降低人力成本。由此帶來的效益是,隨著營收增長,公司能以現有的員工數量應對更多的業務需求,從而達成「營收增加、人力成本降低」的雙重目標。
三、包裝核對提效10%
簡化並優化包裝核對流程,使員工能夠更加快速且準確地完成工作。智慧系統提供直觀易用的界面設計,減少了員工的學習成本,縮短了訓練時間,並有效降低了由人工操作錯誤帶來的風險(如誤發貨、召回等)。不僅降低了錯誤發生的機率,也減少人員訓練成本。
四、撿貨作業精確快速-5%
透過智慧製造系統,撿貨過程變得更加準確與高效。條碼掃描與自動化設備幫助員工快速識別所需物料,從而避免了因為人為錯誤而產生的賠償或召回風險。正確的出貨能減少損失,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五、加班成本與人員新增
2022年,相較於2021年,公司營業額成長了16%。然而,為了應對這一增長,倉儲人力增加了1名,但同時也帶來了加班費的上升,增加了143%的加班費支出。儘管出貨品項與進貨品項均有增加(分別為8%和3%),但透過智慧化系統,這些成本可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減少額外人力與加班支出。
智慧化系統導入後,企業的總效益可達2,038,890元,而人力成本的增加僅為539,729元,總效益為258萬元/年,顯示出投資智慧系統的高回報。
一、撿貨作業無法有效規範
撿貨單列印後,作業人員直接進行撿貨,缺乏有效的撿料邏輯與指引,導致作業過程不夠高效,並且容易出現錯誤。
二、撿貨重複問題
若撿貨人員未能接收到確實通知,或人員更替,容易出現重複撿貨情況,增加了作業時間並有可能導致重複出貨。
三、產品條碼辨識困難
目前,許多醫療器材和藥品使用UDI(獨立識別碼)條碼或GS1條碼,這些條碼的結構和內容有所不同。員工需要花時間學習如何識別、解讀並正確輸入這些條碼,這使得員工訓練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許多產品的原廠標示條碼過多且不易辨識,這可能導致出貨錯誤或需要重新檢貨,增加了風險。另外還需要進行校期管理。除了核對條碼外,還需要核對校期和批號等資訊。為了確保檢貨資料的正確性,通常需要兩個人同時進行檢核工作。
四、核單順序不當
核單審核未依照正確順序(常溫→低溫→冷凍),每次審核需重新刷單,浪費時間並降低效率。
五、人工核對耗時
目前仍依賴人工逐一核對出貨資料,這不僅極為耗時,還容易產生疏漏,影響出貨準確性。
一、透過PDA進行實物核對
根據銷貨單資訊,進行裝箱實物的核對,確保出貨產品與銷貨單中的品項、數量、批號、效期等資訊完全一致。透過PDA掃描,可以迅速進行符合性確認,提升準確度。
二、數量與銷貨單匹配
在裝箱過程中,掃描並核對產品數量與銷貨單中的數量進行匹配,確保無誤,避免因為數量錯誤引發的出貨問題。
三、效期與批號匹配
確保出貨的產品效期與客戶的出貨標準相符,同時核對出貨批號是否與客戶需求一致,降低過期或錯誤批次的風險。
四、提升進料與出貨效率
通過PDA的使用,有效減少進貨與出貨過程中的錯誤,實現料帳即時更新,確保庫存數據準確,並大幅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五、減少錯誤與風險
精確的出貨核對有助於減少錯誤貨品的發生,從而避免因為錯誤貨品導致的賠償、產品召回風險和掉單損失,保障公司和客戶的利益。
六、提升工作站效率
在包裝工作站,透過PDA掃描銷貨單並進行商品比對,確保每個包裝箱內的產品符合要求。特別是在處理多組件產品時,確保每個項目與數量的準確性,進一步減少人力與加班需求。
七、數據回寫與追蹤
包裝工作站可啟動銷貨單,並通過PDA掃描各項商品進行數據比對,同時將批號資訊回寫至銷貨單,確保每筆交易記錄準確無誤。
八、優化倉儲管理
通過PDA技術,快速解析廠商的UDI條碼並回寫進貨單,減少倉庫人員在查找、確認及後補資料的時間,提升倉庫操作效率與精確度。
總節省工時:24,602小時(採購單) + 6,184小時(銷貨單) + 6,290小時(撿料作業) = 37,076小時/年。
總節省金額:3,567,289元(採購單) + 896,766元(銷貨單) + 911,965元(撿料作業) = 5,376,020元/年
隨著智慧化系統的導入,生醫製藥與醫療器材行業迎來了運營效率與精確度的全新時代。透過數位化技術,企業能夠高效整合生產、庫存與出貨各環節,從繁瑣的手動作業中解脫,實現無縫協作與精準管理。
智慧系統不僅能夠提升作業速度、降低錯誤率,更能為企業創造可觀的成本節省與效益增長。面向未來,這樣的數位轉型不僅是解決當前挑戰的利器,更是推動行業邁向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生技醫點通
269 Followers
智慧倉庫物流系統
智慧倉庫
透過智慧倉庫物流系統(WMS),完整規劃倉庫管理,建構倉儲智慧物流
延伸閱讀
生技醫點通
269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