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化談判策略—不要硬拚,巧妙制勝

2025-02-21

287

成功談判應透過情報蒐集與策略佈局,提升優勢並創造籌碼。例如,在劣勢採購談判中,分析供需狀況與市場變化,比單純壓價更有效。談判的核心在於解決問題,而非爭勝負,應靈活運用溝通、談判與博弈技巧,達成最佳結果。

從事談判教學超過 30 年,我在兩岸皆出版了談判專業書籍,分別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的 《策略性商務談判》 及台灣布克文化出版社的 《談判大師實踐寶典》。後來,我將博弈心理學融入談判學,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談判是一件”不簡單又不容易”的本領,絕對需要深厚的博弈功夫底子。


點對點 vs. 系統化談判

社會上許多人自稱懂談判,但大多只掌握「點對點」的技巧,或是單純依賴「搏鬥式」的談判風格。然而,真正高效的談判者,懂得運用「系統化談判」「理性博弈」,以全局視角來規劃策略。


我常說:「談判能力或許是天生的,但談判技巧必須後天學習。」



舉例來說,許多談判者習慣「見招拆招」,只關注眼前的攻防,彷彿在打乒乓球,你殺球、我回擊,思維過於被動。然而,若要真正掌握談判的主導權,必須像 TEAM TAIWAN 在世界棒球 12 強賽的策略一樣,透過 AI 分析每個對手的戰術,掌握其強弱點,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談判也是如此,不能只是反應對手的行動,而要有系統地蒐集對手情報,制定策略,營造有利形勢,才能從戰術層面升級到戰略層次,真正掌控談判的走向。


劣勢談判:創造籌碼,反敗為勝

在採購議價談判中,若處於優勢,自然可以靈活佈局、施展議價策略;但若處於劣勢,則必須學會創造籌碼,尋找創新解決方案,達成「不輸為贏」「在限制條件下,爭取最佳結果」的局面。



許多人在劣勢談判時,容易陷入「價格拔河戰」,和供應商硬碰硬,這種方式往往費力不討好。我建議換個角度思考:與其拚輸贏,不如創造更有利的談判條件。


假設情境:

  • 時機:第四季,市場需求進入淡季
  • 角色:你是某企業的採購員,訂單量不大
  • 目標:與供應商議價,爭取最佳價格


此時,你應該先蒐集情報,例如:

  1. 供應商今年的產能是否比去年增加?
  2. 該產品的市場需求相比去年是上升還是下降?


關鍵思維:

1.價格由供需決定,不會憑空存在

2.如果市場供過於求,且供應商產量過剩,價格必然疲軟

3.進入第四季,供應商倉庫可能堆滿庫存,資金壓力增大


一旦掌握這些訊息,你就能運用情報籌碼來施壓。例如,當你知道供應商庫存高,資金周轉困難,你的談判立場就會變得更強,即使訂單量不大,也能爭取更好的價格與條件。這就是「系統化談判」的思維:不硬拚,而是透過策略,最大化自己的優勢。


關鍵心法:靈活運用談判層次

這裡提供幾個卓越的概念給大家:

透過溝通 → 改善、解決問題

透過談判 → 改變、解決問題

透過博弈(釜底抽薪) → 推翻、解決問題


真正高明的談判者,不會拘泥於「贏或輸」,而是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在不同局勢下靈活應對,確保談判結果符合自身利益。


記住,談判不是一場硬碰硬的拔河戰,而是一場需要智慧與策略的棋局。


想要進階學習《談判技巧、領導力》,推薦您相關課程與書籍資訊

【面授課程】

高績效團隊的領導統御祕法

新任主管核心管理能力與轉型訓練班

【推薦書籍】

60/40溝通法則:全方位口才高手的聽說與對話技巧

王時成談判大師實踐寶典:提高知識、見識、膽識,邁向人生勝利組

談判大師ing

74 Followers

職場生存本領 商場談判贏家 解決問題專家 化解糾紛能手

談判技巧

60/40溝通法則

全方位口才高手的聽說與對話技巧

知識主題
溝通說服
工作術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