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張明杰
185
川普一直引以為傲的是,他對中加徵關稅不僅未曾引發通脹,還為美國增加好幾百億的財政收入;反倒是拜登接手後,美CPI年增率不僅觸及歷史最高水平,甚至迎來最大通膨危機。但值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一來美元貶值態勢不變,二來7月9日除大陸之外的美對等關稅政策一旦底定,供應鏈韌性勢將無法繼續扮演美進口物價緩解主驅力。
有別於泰半經濟學家選擇認為,加徵關稅將推升進口成本、增加經濟衰退風險;川普挾上一任期對中加徵關稅時的低通脹經驗,反而堅信,對等及特定產品關稅將驅動製造回流、為美經濟帶來繁榮。
的確,按上周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升2.4%及關稅收入同比增長270%等數據來看,川普關稅繁榮主張似已拿下第一回合首勝。但鑒諸美CPI細項結構及近40年來通脹軌跡,可以發現,川普的關稅通脹挑戰可能不是不來,只是時候未到。
拜大陸人口紅利之賜,美CPI年增率自2000年以前的2%至5%,一路下滑到2018年美對中加徵關稅前的0.12%~3.84%。與此同時,美CPI細項結構食品及服裝占比13.6%及2.5%,能源、新車及二手車合計13.1%,住宅、醫療保健與交通服務占比35.5%及13%,也就是說美CPI年增率最大影響驅力,除關稅外,尚且包括能源等大宗物資商品價格上漲,以及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倒逼住房成本增加。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進口國,大陸同時也是美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美對中加徵關稅對美通脹壓力影響不言而喻。但值玩味的是,川普1.0時期,美CPI年增率卻始終維持美聯儲2%左右通脹目標水平。
究其原因,除美元兌人民幣大幅升值13.15%,明顯抵銷加徵關稅所衍生的進口物價上揚壓力外,不受美友岸外包政策影響,大陸依託轉口貿易,以提供原物料及半成品方式,經由東盟及墨西哥間接出口美國所發揮的全球供應鏈韌性,也許正是川普1.0時期,美對中加徵關稅但通脹卻未如預期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川普一直引以為傲的是,他對中加徵關稅不僅未曾引發通脹,還為美國增加好幾百億的財政收入;反倒是拜登接手後,美CPI年增率不僅觸及歷史最高水平,甚至迎來最大通膨危機。
眾所皆知,拜登執政期間美CPI年增率在18個月內勁揚8個百分點,包括伴隨疫情而來的供應鏈斷鏈危機、關鍵電子元件缺貨,以及大宗物資商品價格上揚(CRB指數從疫情剛發生時的111快速上揚至2022年的327)等絕對是最大影響因素。
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衝擊,拜登不僅被迫瘋狂開支,為美製造近8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就連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也被迫從疫情前的不到3.8萬億美元倍增至2022年3月的近9萬億美元,以致美消費者房租物價指數年增率(美CPI細項權重最高的住房價格)一路從2021年年初的不到1.5%跳升至2023年的8%。
綜上所述,能源、新車、二手車及住宅、醫療保健與交通服務等合占美CPI權重60%;按此,進口物價、美元指數、CRB指數及美聯儲擴表等因素肯定成為美物價上漲主驅力。
今年4月及5月,美對中加徵關稅且適逢美元貶值,理應引發進口物價大幅上漲,但因川普暫停90天對東盟及墨印台等地加徵課稅,因此與川普1.0時期一樣,拜供應鏈韌性(陸原物料及半成品仍可間接出口美國)之賜,美進口物價仍得以續維穩定。
另拜美聯儲近二、三年縮表2.3萬億美元(美房價指數及房租物價指數年增率續維穩定),以及川普剛上任時宣告大幅提高石油產能、壓低油價等因素之賜,4月及5月的美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方得以續維美聯儲2%通膨目標水平。
但值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一來美元貶值態勢不變,二來7月9日除大陸之外的美對等關稅政策一旦底定(有傳言會再度延長),供應鏈韌性勢將無法繼續扮演美進口物價緩解主驅力,再加上中東地緣政治危機再起,布倫特原油及西德州中級原油紛創俄入侵烏東以來單日最大漲幅,同時還有36萬億美元的巨額美債當頭,美聯儲擴表的呼聲再起。
今年Q4,始終被川普無視的關稅通脹,可能已無法再像上半年一樣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首席經貿觀測站
233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233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