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張明杰
33
川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加的壓力不曾停歇,從多次要求辭職、施壓降息,到一日之內翻轉撤換言論,多次攪動金融市場敏感神經。儘管當前美國通膨尚未明顯惡化,仍難擋川普為政治利益積極推動降息的意圖。然而,美聯儲若貿然配合,恐引爆美元大貶與惡性通膨的風險,最終重演歷史上政治干預央行的慘痛代價。未來利率走向,將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的下一波動盪。
對等關稅議題才剛進入尾聲,川普卻隨即投出解除美聯儲主席職務的震撼彈,但不到一天又立馬被其否認。上任迄今,川普已至少五次公開要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辭職或降息,並以美聯儲總部裝修超支為由要求國會調查,但最終還是因擔心政治干預美聯儲獨立性,引發美元及美債動盪而作罷。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川普如何歹戲拖棚、一變再變,但十個月後的明年5月,新上任的美聯儲主席肯定會遂行川普意志,大幅下調聯邦基準利率,所以我們還是得先有個心理準備,美聯儲一旦大幅降息,金融市場究竟會付出什麼代價?
自川普上任以來,不僅多次表達他對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不滿,甚至經常暗示要將其撤換·關稅對通膨可能引發的不確定性衝擊,當然是鮑威爾不買帳、堅持不降利率,以及與川普齟齬不合的首要關纏因素,但按經濟學視角看,他倆對於美通膨數據看法,顯然存在至少一個季度以上的落差。
觀諸2000年以來美聯邦基準利率走勢,近25年來僅三次將利率下調至1%左右,且泰半都是因為市場出現非常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諸如2001年911恐怖攻擊、2008年金融危機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等,且這三次的利率大幅下調,也都伴隨有至少6%以上的失業率(2020年甚至高達15%)。
反觀美國目前失業率僅約4%,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甚至貼近50年來相對低檔水平,因此按前述美過往利率走勢,川普所謂美聯儲基率利率應大幅下調3百分點,既不常見也不合理。
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不外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四者不可兼得時,才會以物價穩定意即控制通膨為貨幣政策首要目標。無怪乎,即便大陸及歐盟已連袂多次降準降息、美2年期公債殖利率及10年期指標公債殖利率已持續下滑、剛公布的美6月通膨數據亦不如市場預期高。
但鮑威爾還是在日前舉行的歐洲央行論壇上一再重申,關稅對通膨數據影響恐將在未來幾個月後才會顯現,而這也是他與川普只關心當下通膨數據、看法迥異及遲遲不降息的主要原因。
眾所皆知,降息絕對是川普實現其美國再次偉大策略中,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為應對經濟放緩歐盟已年內八度降息,大陸人民銀行亦自2020年以來累計降準12次,無怪乎川普會嚴厲批評美聯儲不降息根本就是在坑美國。
與此同時,2024財年美國債總額36.7億美元、年利息支出1.1萬億美元,若能如川普所願降息至少3百分點,美年減利息支出至少數千億美元。
此外,關稅與降息本就是川普樂此不疲,一直延用的兩手策略,前者創造的經濟不確定性可促使海外資金回流、壓低美債殖利率,而後者剛好可對沖關稅所引發的通膨負面衝擊。最後也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美聯儲的降息配合,川普就沒辦法利用美元霸權繼續收割全世界的韭菜。
為避免利率調降的滯後生效應成為未來通脹的新助力,鲍威爾絕不想在有通脹預期壓力下冒然降息,但川普只考慮經濟衰退會否影響共和黨明年期中選舉的勝選席次,所以無法忍受鮑威爾遲不降息的態度。
此前,我們曾提及,美元的強勢與弱勢看似兩個截然不同的政策,但卻是歷任美國總統那張霸權名片上的正面與反面,更是近幾十年來,美國為維持美元全球霸權地位、收割全球金融市場韭菜的最佳兩手策略。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正常的匯率波動與美元貶值影響的只會是美國出口競爭力的增加與吸引製造業回流,但若依託強勢人為干預,讓基準利率在極短時間內瞬間下滑,肯定引發美元的大貶與惡性通膨。
歷史殷鑑歷歷在目,政治手段干預央行貨幣決策似乎都沒有好下場。遠者如尼克森當年為尋求連任而干預美聯儲決策,結果因疊加石油危機而引發的大通膨(這也是鮑威爾最不想看到的);近者如2022年土耳其總統兩年三度撤換央行行長、施壓央行降息500基點,結果引來土耳其里拉大貶80%、通膨飆漲85%。
按過往經驗,美元大貶、通膨飆漲之後,必將迎來另一波的美聯儲強勢升息,然後再依託強勢美元收割金融市場韭菜、倒逼新興市場資金外逃,甚至讓新興市場深陷更大的貨幣貶值與債務死亡螺旋(以美元計價的債務成本大增)危機。
值得欣慰的,即便新任美聯儲主席會明年5月上任後肯定會遂行川普意志,但美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終究還是一個由12個委員所組成的合議制會議,且今年底若美物價指數真因對等關稅全面開徵而大漲,相信以川普一日一變甚至多變個性,也不排除他會立馬彈性調整。
首席經貿觀測站
260 Followers
首席經貿觀測站
26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