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貨物稅成新戰場,美國對等關稅進入延長賽

2025-07-11

134

美國近日針對越南「轉運貨物」加徵高達40%關稅,劍指中國利用新興經濟體規避美國關稅,引爆對等關稅新戰局。美國已與越南達成協議,並通知日韓泰等國將自8月起調高關稅。這場從關稅制衡延伸到供應鏈重構的大國博弈,正悄然進入第十局延長賽,轉口貿易將成全球製造業新焦點。

此前,我們曾談到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除緩解貿易順差外,還會個別量身定制。對大陸,考量的是大國博弈,覬覦台灣的,肯定是晶圓製造、封測及手機、筆電與AI伺服器等赴美生產,至於東南亞及印墨等,當然是想強逼他們,儘速解決源自於大陸的間接出口與洗產地等問題。


上周,美國已分別與中越達成貿易協議,並對日韓泰等寄送關稅通知函(8月1日起加徵最高40%關稅),同時宣布未能達成協議者亦將直接加徵10%至70%不等的關稅。種種跡象顯示,紛擾三個月的對等關稅議題似已塵埃落定,但值得注意的,繼之而來的轉運貨物關稅,已一躍成為大國博弈第十局延長賽最重要的新核心議題。



轉運貨物關稅 台商肯定無法置身事外

上周三,川普宣布,美越已達成貿易協議,越輸美商品支付20%關稅、轉運貨物支付40%關稅。新聞一出,市場輿論幾一致認為,美對越轉運貨物加徵40%關稅,為的就是劍指大陸,因為大陸一直利用其他新興經濟體規避美進口關稅。


為應對美加微關稅衝擊,大陸當然想依託中間品出口提振出口增長。但眾所皆知,美對中加徵關稅前,大陸雖貴為美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但其直間接對美出口,港澳台及外資合計占比至少五成;是以,最想依託轉口貿易、規避美進口關稅的,除大陸外,應非為美跨國企業代工的陸企及港澳台與外資企業莫屬。


自2018年美對中加徵關稅以來,Apple供應鏈累計投資越南160億美元,迄今為止,Apple前二百大供應商有35家在越設廠;運動用品方面,除Adidas以越南為主要生產基地外,Nike 50%產能集中在越南。與此同時,孩之寶及美泰兒等美知名跨國玩具品牌在越僱工超1.5萬人。


凡此說明,美對越加徵40%轉運關稅、對泰緬等其他新興世界工廠加徵36%至40%不等關稅,影響所及除陸中間品出口能否持續增長外,站在轉運貨物關稅及高逾36%關稅海嘯第一排的,絕對是此前將生產基地從大陸移出的陸企及港澳台與外資企業。



川普反拉近大陸與其他經濟體的對等關稅差距

據美智庫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測算,川普1.0及拜登政府時期,美對中加權平均關稅稅率19.3%,但伴隨陸對美出口占比下降及對美出口商品結構調整,至去年底止,此前高達近20%的美對中加權平均關稅已大幅下降至10.7%。另按上(6)月底,剛簽訂的美中貿易框架協議,除陸同意依法審批稀土等管制項目出口申請,以及美承諾取消乙烷、飛機發動機及芯片設計軟件(EDA)等的對陸出口限制外,美對中加徵關稅從145%降至30%、陸對美加徵關稅從125%降至10%。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確實吹皺金融市場一池春水,但受稀土供應受制於人的影響,美國不得不將對陸關稅從此前的145%大幅下降至30%。與此同時,為抑制大陸中間品出口增長,川普對越南及泰緬等新興世界工廠,加徵了比大陸30%還高的40%轉運貨物關稅與36%至40%不等的對等關稅。這一番操作下來,似乎反而拉近美國對大陸及對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對等關稅差距。



大陸及台商所受影響為何?

受去年陸對印度貿易順差人民幣7,293.3億元、對墨西哥貿易順差5,054.5億元,以及對越南貿易順差4,491.9億元的影響,川普當然想依託40%轉運貨物關稅或更高的對等關稅,一方面除能抑制大陸中間品出口增長外,又能同時緩解來自於越印墨等對美巨額貿易順差。


(一)短期而言 對陸影響不大

美對越加微40%轉運貨物關稅及對泰緬加徵近40%對等關稅,確實比對大陸加徵的30%關稅還高,但有論者持不同觀點的認為,轉運貨物關稅肯定衝擊大陸中間品出口增長。不過即便符合越南製造標準的輸美產品,只會被美加徵20%關稅,但受彼等供應鏈自主化比例僅約25%的影響,外資及本土企業在越製造所需泰半中間品還是得從大陸進口。


且即便如川普期待,未取得原產地證明者將會被加徵40%轉運貨物關稅,但屆時大陸反可挾比新興經濟體轉運貨物關稅還低的30%關稅與完整供應鏈優勢,倒逼原先移往東南亞及印度的台商,將部分產品移回大陸生產、改從大陸出口。


(二)長期而言 大國博弈延長賽鐘聲正式敲起

按越南工貿部標準,能貼Made in Vietnam原產地標者,必須在越進行實質加工並將總價值提升30%以上。美越貿易協議業透露任何有關轉運貨物關稅的轉口貿易具體定義與執行細節,但按川普新提出的40%轉運貨物關稅資訊看來,依託轉運貨物關稅抑制大陸中間品出口增長,已無疑成為中美大國博弈第十局延長賽新核心議題。


為脫勾大陸經濟,川普當然想要求東南亞及印墨等,在一定時間內大幅拉高原產地標準(自製率比率)。但誠如上述,受彼等供應鏈本土化比例不及25%且基礎建設普遍不佳之影響,要達到如川普預期中的自製率標準至少得耗時三至五年,更何況有了對越轉運貨物關稅及對泰緬等對等關稅稅率比對大陸稅率還高的加持;可預期的未來,大陸肯定也會嚴控核心技術人才、重要機器設備與關鍵元件輸往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廣度、深度與速度。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254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