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56
在精密製造領域中,異形工件的加工始終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在面對大型保持架、泵閥、斜盤泵等複雜內孔或偏心孔時,傳統加工方式往往受限於設備夾持、刀具配置與加工流程的複雜性。本文聚焦於「U 軸搪削頭」的應用,說明其如何透過伺服驅動滑塊徑向位移,在銑床上實現內外徑加工、錐孔、螺紋、切槽等功能,大幅簡化流程。U 軸技術支援自動換刀、提升加工精度與表面品質,能有效解決傳統車床在大型、異形工件加工上的限制,並進一步縮短加工週期、減少治具依賴。本文亦探討其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優勢,提供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的參考方案。
歡迎收看HOLDWELL 工具機配件智造站!今天我們聚焦於製造業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異形工件的加工技術突破。
相信大家對軸承並不陌生,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零件,廣泛應用於電風扇、機械設備,甚至滑板與自行車。而在軸承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組件——軸承保持架。軸承保持架的作用是包裹並隔離鋼珠,當軸承轉動時,可以防止鋼珠彼此接觸與摩擦,進而降低磨損與發熱,使軸承即使在高轉速下也能順暢運作。
過去在製造小型軸承保持架時,通常使用傳統車床加工即可。但當工件尺寸放大,例如大型軸承保持架,車床加工就不再那麼容易了。
當軸承保持架尺寸變大,傳統車床可能無法夾持或有效加工,這時常會改用龍門車床搭配多把刀具。不過這樣的方式會面臨不少問題:夾具設計複雜,準備時間與成本增加;頻繁換刀會影響加工精度與節奏;加工時間冗長,整體效率偏低。
相較之下,使用銑床搭配 U 軸頭,加上自動位移車刀,就能大幅簡化流程。透過 U 軸技術:
U 軸技術克服了大型異形工件在夾持與多刀加工上的困難,大幅簡化了流程並提高加工效率。
除了軸承保持架,這項技術也適用於發動機、閥體、泵閥等需要偏心孔或複雜輪廓加工的工件,免去了治具設計與頻繁調整的困擾。
像泵閥這類工件,內孔常為多階尺寸。過去通常使用臥式加工中心,搭配多把搪孔刀,每種尺寸對應一把刀具,加工過程中需要不斷換刀與重新對位,不僅耗時,也可能因累積誤差影響精度。
而透過 U 軸技術,只需一把 U 軸頭就能自動調整刀尖位置,完成不同尺寸階梯孔徑的加工。這不僅縮短了加工時間,也減少了換刀次數,整體生產節奏更加流暢。
加工偏心孔一直是傳統車床的難題,需製作專用治具、反覆對刀與重複上下工件,步驟繁瑣且易產生誤差。
以斜盤式液壓柱塞泵為例,這類汽車零件常含多個偏心孔。傳統加工不僅效率低,準備工作也複雜。透過銑床搭配 U 軸技術,便可省去對刀與夾持步驟,快速完成加工。
在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上,U 軸技術同樣具備優勢。以不鏽鋼方形工件為例,這類工件同時要求偏心圓加工與極佳表面品質。藉由主軸中心高壓供水冷卻,可有效控制切削溫度,減少刀具磨耗與震動,使表面粗糙度可達到 Ra 0.05,超越傳統加工品質。
U 軸技術的核心在於精準的動態控制。透過伺服馬達驅動滑塊進行徑向位移,搭配主軸旋轉與 Z 軸同步進給,能在銑床上實現原本僅能透過車床完成的工序,例如:
🔹 內、外徑的車削
🔹 內錐、外錐孔加工
🔹 切槽、逃溝
🔹 車牙加工
這樣一來,傳統銑床瞬間升級為車銑複合機,帶來更高效與靈活的加工解決方案。
此外,U 軸頭還能整合 ATC 自動換刀功能,讓刀具能收納至刀庫中,一支刀就能完成多項工序,大幅減少換刀與對位時間,有效縮短加工週期,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高效精準的加工作業。
本次探討了異形工件加工所面臨的三大挑戰,並說明 U 軸技術如何在這些方面與優勢:
📍 挑戰 1:突破大型工件需要車床加工的限制
📍 挑戰 2:異形工件的內孔加工困難
📍 挑戰 3:偏心孔加工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控制
透過 U 軸技術的導入,不僅能提升加工靈活性、減少換刀時間,更能顯著提高精度與效率,為製造業開啟全新可能。隨著 AI 自適應加工與智能補償技術的發展,未來的 U 軸技術將朝更高精度、更強穩定性與更高生產效率邁進,助力高端製造向智慧化、自動化持續升級。
📢 如果您對 U 軸技術或異形工件加工有興趣,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 別忘了訂閱我們的頻道,掌握更多最新技術動態!
感謝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HOLDWELL 工具機配件智造站
702 Followers
HOLDWELL 工具機配件智造站
70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