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40
面對缺工與成本壓力,許多企業正從自動化邁向智能化,透過結合AI與機聯網,實現設備全面連網與即時數據掌控,不僅改善生產效率,也協助企業落實能源管理與節能減碳,例如:ㄒ面對缺工與成本壓力,許多企業正從自動化邁向智能化,透過結合AI與機聯網,實現設備全面連網與即時數據掌控,不僅改善生產效率,也協助企業落實能源管理與節能減碳,例如:京冠企業導入AI後成功減少人工輸入錯誤與工時浪費,展現AI降載減負的實效。然而,AI導入仍存在整合不足與「影子AI」現象,唯有建立可學習、可衡量的導入機制,才能跨越GenAI鴻溝,AI不只是工具,而是推動企業邁向高效與永續的決策引擎。
過去,製造業透過自動化來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如今面對缺工與成本壓力,光有自動化已不夠。鼎新與合作夥伴所羅門在臺中研討會中分享的案例指出,AI正逐步成為製造現場的「新神經系統」,透過機聯網與物聯網整合,使資訊(IT)與營運(OT)真正打通。這不只是設備聯網,更是數據即時蒐集、分析與決策的轉型起點。
目前已有超過8,500台生產設備連網、支援百種工業通訊協議與資料庫。無論是新舊設備、甚至無法更換的錶頭,都能透過視覺辨識技術讀取數據。這意味著工廠不再需要全面汰換設備,就能達成智慧升級。從自動數據取得、參數設定,到生產追溯與品質控管,都能即時監控、回饋與修正,讓「資料驅動製造」成為現場日常。
京冠企業的導入經驗,充分展示了AI如何落地為具體效益。企業董事長設定的目標是「降低行走管理、減少無效工時」。導入後,透過APP報工與機聯系統整合,生產流程如入料、乾燥、擠出、熟化到包裝,皆能自動回報產出、即時監控溫度與濕度、確保設備點檢執行。這樣的系統不僅減少人工輸入錯誤,更讓現場管理從「靠人盯」變成「數據控」,實現降載減負的核心目標。
智慧製造不僅關乎生產,也關乎能源。導入可通訊的數位電表,是邁向能源智慧化的第一步。它能即時蒐集用電電流、功率與電力品質等資訊,並在異常發生時由AI主動預警。某案例中,AI節能助手協助企業偵測出異常部件、進行削峰填谷策略,成功降低5%的契約容量。透過用能透明化與數據分析,企業不僅避免浪費,更能落實節能減碳的永續目標。
然而,AI導入並非一帆風順。調查顯示,僅有5%的企業AI應用能帶來實質損益影響,95%則停留在「導入無效益」的階段。主要問題包括:工具靜態、流程整合不足、導入偏重前台。許多企業內部甚至出現「影子AI」現象——員工私下使用ChatGPT等工具獲得高效成果,但正式系統因介面不友善、回饋緩慢而被棄用。要突破這個鴻溝,關鍵在於建立可學習、可串接、可衡量成效的導入機制。
鼎新提出的AI導入原則是「以衡量為起點」。企業應從「高知識、高頻率、高經驗、高負荷」的流程著手,優先自動化重複性作業,再以AI輔助決策。正如簡報中所言:「業務流程不是手工藝品,重複就該自動化。」唯有讓AI進入決策核心,企業才能將「玄學」變成「邏輯」,讓經驗轉化為可傳承的智慧資產。AI不只是減輕負擔的工具,更是打造營運韌性與績效提升的關鍵力量。
從機聯網、能源管理到決策AI,製造現場的每個環節都在被重新定義。AI不取代人,而是讓人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專注在創新與價值創造。當企業懂得衡量與整合,AI不再是「焦慮的來源」,而是「成長的引擎」。鼎新與夥伴的實踐,正展示了台灣製造業如何以AI降載減負,邁向更高效、更永續的智慧製造新時代。
會員立即下載附件,觀看完整內容
更多系列活動點擊下方連結,立即報名👇
流通全視界
2,832 Followers
系列活動
趨勢迎變局:ERP+AI走向戰略核心,啟動智慧運營
2025/10/22(三)~2025/11/05(三) 14:00~14:40
延伸閱讀
流通全視界
2,83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