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管理價訊班
10
你也曾困惑,明明定期盤點,庫存卻總是對不上嗎?只是照表清點,真的就算是好管理嗎?盤點從來不是單純數數,缺乏規劃與協作,只會讓錯誤重演。別再掉進那些常見的盤點誤區,這篇文章帶你看見盲點,打造真正精準又有成效的盤點流程。
庫存盤點是企業財務與運營管理的關鍵環節,但許多企業在執行時忽略了計畫與實際庫存狀況的關聯,導致盤點計畫流於形式,這些瓶頸往往源於盤點計劃規劃階段的疏漏。
以某製造商為例,年終盤點時,倉庫管理人員接到緊急通知,要在一週內完成清點。然而,關鍵問題未解決:到底哪些項目要盤點?退貨品區和寄存加工廠商的庫存是否包括?這些疑問未有人明確解答。
更糟的是,盤點過程中未設定凍結時間,現場仍在進行收發貨物,造成帳面數據與實物數量頻繁不符。倉庫管理人員為了加快進度,簡單照抄帳面數據,未與實物進行對比亦未有人覆核。結果盤點失真,委外庫存未納入,最終需進行補盤,浪費大量時間與人力,運營陷入困境。
這類情況凸顯,盤點問題往往不是「沒做」,而是「沒規劃好就做」,執行失準反而浪費更多資源。因此,若欲讓盤點真正產生管理效益,「如何事前規劃策略」是關鍵,接下來,我們將分析不同情境下企業該如何避免重蹈常見的規劃漏洞,提升盤點作業的實質價值。
一個完善的盤點計畫是確保盤點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石。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一些疏忽或錯誤的觀念,導致盤點結果失真,甚至影響後續的決策。
針對上述範例提到的情境,提點各階段可能發生的誤區,並提出預防方案:
許多公司在盤點時誤以為「只要把貨數一數」就好,未根據品項價值、周轉頻率或異常風險進行區分,硬性要求全數同時盤點。結果因為公司料件品項多,現場人力無法負荷,盤點時間拉長,反而出現漏盤、錯盤、草率應付等問題。
其根本原因在於忽略了品項特性與風險差異,缺乏事前的分級管理與盤點策略設計。
建議在盤點計畫中,依品項價值、出貨頻率、歷史差異紀錄等指標進行分級,安排定期循環盤點(Rolling Count),如A類高價品全年定期抽盤,C類低價品按期抽查,分散工作量,確保關鍵庫存的即時掌握。同時,年底或系統導入開帳前,仍須安排全庫存大盤,以完整校準帳料一致性,強化盤點的全面性與準確度。
盤點期間未明確設定時間點與控管異動是另外一個常忽略的重點。許多企業在盤點時,倉庫仍照常收貨、出貨,結果帳面數量與實物永遠對不上。現場人員常會說「剛剛有出一箱」或「還沒來得及入帳」,讓盤點結果失真,徒增爭議與混亂。
為避免這種情況,盤點前應明確規劃「盤點凍結時點」,並清楚通知現場暫停異動或實施異動登記與管控機制,才能確保清點基準一致,提升盤點的準確性與可信度。盤點要有結果,更要有管理,才盤得出真正的價值。
盤點品質的關鍵,在於事前明確劃分各庫存區域的管理權責,指定專責人員主導與追蹤,避免責任模糊。盤點人員也應接受基本訓練,熟悉清點方式、紀錄格式與注意事項,確保作業標準一致。
另外,「盤點清單是否揭示帳面數字」需在效率與準確性間取得平衡。雖然揭示帳數能加快比對,但易流於照抄,失去盤點意義。為避免此情況,建議搭配抽盤與複盤機制,由倉儲主管或內控人員覆核關鍵品項。年底或系統開帳前,安排會計部門複盤並由會計師獨立抽盤,以強化檢核與結果公信力。
盤點本質上是一項跨部門協作任務,唯有透過清楚分工與制度化覆核流程,才能確保盤點結果真實可靠,為企業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在實務面上,企業的庫存盤點往往不僅限於自有廠內的儲存空間,還包含部分正在委外加工或寄存於廠商的在製品及半成品。然而,這部分庫存常因地點分散與權責模糊而被忽略,成為盤點計畫中容易遺漏的區塊。若未將其納入整體盤點規劃中,不僅造成帳面數據不完整,更可能低估整個盤點計畫的時程安排。
因此,企業在規劃盤點時,應將委外廠商的庫存一併考量進來,並提前與合作廠商協調,釐清盤點所需的時間、人力與資料配合事宜。同時,也須與廠商討論盤點的範圍、格式與標準,確保雙方對於庫存具備一致認知。
唯有將這些「看不見的庫存」納入同一體系下統整管理,才能真正掌握庫存全貌,提升盤點的準確性與營運的決策效率。
盤點不僅是清點貨物,更是對庫存管理現狀的全面檢視。企業應從品項分類、時間點控制、責任分工等方面精心規劃,避免「沒規劃好就做」的誤區。在盤點過程中,結合抽盤與複盤機制,並納入委外庫存的整合,才能有效提升庫存準確性,為未來決策提供可靠數據。
隨著盤點結果的揭示,您是否發現積壓的呆滯庫存或需要處理的報廢品?這些問題若未妥善處理,將對庫存管理產生長遠影響。如何有效優化庫存,釋放資源,並減少損失?
更多關於庫存優化的策略與方法,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深入探討。
管理價訊班
121 Followers
管理價訊班
121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