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
略懂 閱懂
10.5k
碳排放、碳足跡、碳中和逐漸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關鍵詞,而在這趨勢轉換下,許多專家甚至比擬2G走向5G的推進路程!因此從技術市場到台灣各行業,都可能因為它的出現,而改變發展的底層邏輯。
在前一篇文章《台灣企業「碳中和與碳排放」背後可能的機遇(上)》,我們嘗試把「碳中和」的底層思維,以及可能產生什麼影響,從一個關鍵問題「行業與碳中和有沒有關係」進行破題,更發現了一些整體性的趨勢,「碳帳本」這個架構下的底層思維,其實就是「能源透明」,雖然剛剛露頭,卻很可能成為台灣前軀企業底層機遇。當然「碳」這個賬怎麼記?將是關鍵臺階,而碳帳本在於國際間,其實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本期就將以國際碳排三個規範作為切入,讓底層思維能與規範緊密銜接。再以台灣前軀的企業案例的實際營運,看看前軀企業在這底層思維下,如何鋪陳與實踐。
首先,即是廣為人知的「企業用電」包含暖冷直接與間接的排放,最常見的就是公司每月用電量,例如辦公室冷、暖、光用電,以及廠區的機械生產等工具機械用電,而台灣企業在這一塊,其實還滿多前軀加入優化,且成效也有差異顯著。
接著是企業直接產生的碳排放。石油是一種全球使用量最高的化石燃料,耗盡的時間較其他的較快。也是因為如此,企業燃燒化石燃料直接產生的碳排相當被重視。比如台灣製造業林立,在工業區園區「燃燒」產生的排放即以及商運車(貨車、交通車)載運產生的排放都屬於直接排放。
最後,在前篇所提的,就是上下游企業,交互觀察、記錄彼此企業因為生產,而產生的碳排放。比較讓製造業頭疼的,將會是機台的數據、生產的數據如何被採集?例如眾多製造的生財機具,也就是機台設備,在生產運作中,還有許多企業採用手寫、手抄記錄,再鍵入電腦記憶,這過程產生了許多時間浪費,以及數據上的不精準,甚至往往被遺忘而無數據顯現。
而當「碳足跡」底層思維轉變後,不難想像,這一切都將有重大的改變。同理,當上下游開始轉動,影響的當然會用較強的動力,向上向下去要求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管理自己的碳足跡、碳帳本。這也就是,上一期所提及的「龍頭企業的壓力會沿著產業傳導鏈,形成類似「碳足跡螺旋」效應,最終導致小企業不得不跟著大企業一起減排」。
這樣的「網絡型態的影響鏈」將不再是個案,並將會隨同網絡的連結特性,牽一髮動全身的蝴蝶效應。甚至這蝴蝶效應,最深遠的猜測,會不會是說如果企業未來沒有做「碳管理」,連公司要租個辦公室,都無法承租,因為屆時,營造商、房地產仲介開始要做碳中和,作為被服務的客戶,企業如果無法跟進,他們可能就沒辦法服務企業,當然具體碳盤查的工具當然是有的,可以參考「碳盤查,利用工具開始碳中和步驟」。
「能源透明」數據需求,將是台灣企業的新賽道
稍微總結歸納一下,若簡單分為大公司、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的壓力來在於競爭對手,而對小公司以及大部分公司的壓力,將是來自「網絡型態的影響鏈」的傳導影響。反觀台灣,「碳排放、碳足跡、碳中和」怎麼記錄,其實還尚未有明確、強制性標準,可以參考這一篇「碳中和怎麼開始做?」,可想像的是「新賽道」開跑時,壓力有多大,時間有多緊迫?無人可知。
縱使如此,現行肯定有「跡」可循,起步早的,將很有可能贏再起跑點,獲得更多的新機會。接下來,即舉出一個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式的案例「旭東機械」,看看他們如何起步再這新賽道上嶄露頭角。
台灣案例-面對「碳排」為什麼認為,轉型應該馬上進行?
一切都要從「西門子」利用工業4.0和智慧製造的技術說起,旭東機械的二代,莊瑋欣處長,正因為在國外看到這案例,回國後開始著手透過數據做為證據,並嘗試輔助管理者做出重要決策的管理模式,也體悟工廠在不同流程中,資訊整合的重要性,而這一切,似乎正是「旭東」近年所努力於數位資訊系統被各種廠區廣泛利用的過程。
接著旭東也開始想像,是否可以,藉由先前的努力,同時開啟在ESG新賽道上的競爭優勢?說ESG或許顆粒度太大,那是否在「碳排放、碳足跡、碳中和」有所努力?莊處長這將是,全球化的競爭和趨勢,不可能再逃避,必需要馬上面對。
碳足跡的基本來自「能源透明」,機聯網是旭東的第一步
為什麼要讓機械工具連上數據? 旭東起初試想過許多方法達到數據的採集,但莊處長知道,要做到生產計劃排程能快速且順暢,需要先掌握製造現場最即時且正確的生產狀況。且若現場進出站的資訊不即時、產線的機台突然有問題、或有重要急插單,現場排產就無法快速調整。而這一部分的想像,衍生了另一種「綜效」即是展現了「能源透明」的新機會。
其實一開始,旭東是有想過,用第一線的產線人員,額外花時間紀錄製造現場資訊,但這將會破壞已經設計好的生產節奏;也曾經思考,另外安排人力,來收集現場資料,但莊處長擔心,可能會新的人力因為並非當事者,而造成不夠即時、不夠準確,發生狀況但不知道實際原因,又可能導致其他成本損失。
最後,最直接的方式,是透過機聯網技術,直接收集機器本身的數據,並利用軟體系統或APP等方式,整合各流程的數據資料,馬上就能呈現生產現場的最真實狀況。此舉動,除了機聯網可免去對第一線人員的工作負擔,或額外的人力成本。並將設備機器原本就有的數據資訊呈現功能,發揮至最大效益。
莊處長說:「ESG中環境、社會、公司,包含了整個公司在運作的過程中的碳績效管理,也包含品牌、永續、人才培養等等非常多元複雜概念」 就單單一個碳績效管理,就涉及相當多元的的服務。包括提供最基本的碳管理軟體、減排方案以及碳風險管控方案等等服務。如果旭東能早點起步,搭上已經架構的機聯網,應該很有機會找到自己的新賽道。
莊處長說:早點出手除了具備經驗、資源累積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優勢,就是能積累數據。想像一下,這些數據收集之後,能有多少的應用範圍?大數據資料庫,他可能幫我們記錄了不同商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也就能夠知道所生產小到一顆螺絲的數值,大到整個成品、半成品的排放量,都能實現透明與掌握。接下來,有了數據收集,數位化碳管理工具、設備能耗管理方案,就將是軟體上的支持,這一塊市面上,比如諮詢公司德勤、鼎新、施耐德電氣等,多有多數據積累優勢的個案參考。
回歸到案例的本質,旭東切入機聯網,原先數據採集的用意在於現場資訊、設備稼動,然而意會到這背後的機會點可以衍生。也開始期待透過碳管理找尋另一個新賽道。莊處長說
「這些的確有點陌生,但我認為,能夠先把自己碳管理管好的企業,除了數據積累的優勢外,生產排程更快速且順暢以及經驗傳承也能同時精進,這些資源、經驗、數據的積累,很可能會優先找到屬於我們的新賽道」。
本文同步刊登《商周網民肥皂箱:製造業做淨零,只能手抄機台數據、再鍵入電腦?一個聰明的新方法》
略懂。閱懂
152 Followers
略懂。閱懂
15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