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數人_如何從量化數據中,判斷是否有料帳不一致風險存在

2023-03-09

767

透過解讀量化數據(簡稱指標),真實反應企業ERP使用狀況 若料帳不一致,可能造成缺料或存貨積壓問題

原物料及庫存於整體流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準確的庫存數量可能導致後續流程作業發生異常或是交期的不確定性,達到料帳合一,不僅是企業具競爭優勢的基礎亦是影響交期的因素之一。

本章節將透過下方量化數據(簡稱指標),來檢測原料之料帳是否即時入帳,包括原料類庫存異動相關單據是否即時完成,應追求提升原料準確率,以達到高效精準的倉儲透明化管理機制。


(一) 原料日清日結比率

其實就是去檢視企業實際的料況跟帳面上的紀錄是不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可能就會造成缺料或是庫存積壓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假設今天採購人員沒有即時登錄採購入庫單確認,則可能出現原以為可以發料但實際上沒有貨、或者是以為不能發料但實際上貨還很足狀況,結果反而增加購買,導致後續存貨堆積的問題發生。





檢視完整體原物料狀況外,還可以從【收貨驗收即時率(3日)】、【已驗入庫即時率(3日)】、【採購入庫即時率】進一步來檢視採買狀況!


(二) 收貨驗收即時率(3日)、已驗入庫即時率(3日)

檢視QC檢驗環節是否造成停等,通常供應商到貨後應隨即轉至品管人員進行檢驗作業。若該數值偏低,則表示就算預留了三天寬鬆期仍無法將貨品歸到倉庫中,是否檢驗環節出現問題(人員不足、單據補單等狀況),建議減少單與單之間的停等,避免連帶影響整體採購入庫天數拉長。


(三)採購入庫即時率

當天異動並入庫的單據,判斷是否有已經到庫但尚未歸類至庫存的狀況。若該數值偏低,可能間接導致無法準時開工等問題,由於ERP是認列單據扣帳日來判斷是否有庫存,故若尚未完成入庫扣帳單作業者,則後續發料人員將無法使用該料進行領料扣帳動作。



→下一堂課 : 【說數人_如何從量化數據中,掌握生產現場資訊】,2023/3/23 敬請期待

企業難題診療室

130 Followers

現在世代對於數位化是很大的趨勢,企業要如何掌控自家的數據及資料去創造更多商機、更了解自家指標的問題呢?我們來慢慢替你拆解歸因。
知識主題
採購/庫存/成本管理
交期/生產管理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