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黃正傑
680
隨著供應鏈大廠加大要求、歐盟CBAM碳關稅、IFRS S1/S2永續財報等陸續發展,意味著範疇三、供應鏈的減碳排已經勢在必行。利用數位科技可以協助供應鏈碳排熱點分析、產品生命週期分析、供應鏈透明化追溯及發展新商業模式,以加速供應鏈雙軸轉型。本文介紹利用雲端運算、區塊鏈以及AI等數位科技以協助減少範疇三碳排的案例,邁向雙軸轉型之路。
在協助客戶進行溫室氣體組織碳排放的診斷案時,一位德系車廠的二階供應商說早在1、2年前就已經提供產品碳足跡數據給車廠。事實上,不只是供應鏈加大體系的數據蒐集與減碳要求,法令也開始進行規範。歐盟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歐盟的廠商於2024年1月31日前提交進口產品的產品碳含量作為課徵碳關稅的衡量,首波受到影響為金屬扣件業(如螺絲、螺釘等)及其他鋼鐵相關產業、鋁相關產業以及肥料業等。CBAM產品碳含量包含範疇三的「上游材料」的內涵。(詳見【CBAM指南】歐盟壓力來臨,台灣企業的智慧低碳化攻防戰!)。此外,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公布「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第S1號和第S2號」正式版本,建立永續國際財務準則;我國金管會也研議上市櫃公司編製與揭露IFRS永續揭露準則財務報告,2026年將首先要求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公司。其中,對整體價值鏈影響的範疇三永續相關資訊,亦會要求揭露。以此,範疇三、供應鏈的共同減碳已經勢在必行!!
圖、各行業的範疇1、2、3的碳排佔比
(資料來源: WEF世界經濟論壇)
當然,要求範疇三、供應鏈的減碳並非供應鏈大廠轉移壓力到小廠身上。從實際的數據來看,許多行業,包含化學工業、電子零組件、汽車、食物等,範疇三的佔比均較企業本身的範疇一、範疇二來得大(如圖所示)。亦即,供應商的原物料、運籌、產品使用、廢棄乃至於投資等範疇三的活動,碳排放量較公司本身的營運、製造活動為高。我們要如何加快範疇三、供應鏈的減碳呢?
運用數位科技減少範疇三的碳排,達到供應鏈雙軸轉型是最快速、最低成本的做法。以下從幾個面向介紹供應鏈雙軸轉型的國際案例。
圖、鼎新碳總管產品碳足跡
(資料來源: 鼎新電腦)
圖、咖啡生命週期區塊鏈追溯
(資料來源: Nespresso )
圖、永續修復計算器
(資料來源: Rockwell Automation官網)
正如同世界經濟論壇所說的「別找藉口」(No-Excuse),範疇三的減碳已經勢在必行。透過數位科技不僅僅能協助供應鏈碳排熱點分析、透明化追溯,來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服務。從組織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的數位工具開始,追尋永續與利潤平衡的雙軸轉型!!
國際案例主要參考資料: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No-Excuse” Opportunities to Tackle Scope 3 Emissions in Manufacturing and Value Chains”, 2023/12.
科技轉角巷 | 精選頻道
255 Followers
科技轉角巷 | 精選頻道
25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