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再升級,邁向精實智慧減碳之路

2024-04-18

805

「產品碳足跡」,即是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的直接與間接產生碳排放量,其涵蓋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廢棄/回收範圍內各廠商。 因此「減碳」不是只關乎企業自家工廠有沒有符合法規、需不需要繳費的問題,更關乎能不能留存在產業供應鏈的行列中,以及投資人也會將相關的ESG評分,視為評估企業是否具備永續經營發展的重要指標,這將會直接衝擊到訂單量及投資人的選擇,也等於是決定存亡的關鍵。

永續環境無價,企業排碳有價!台灣政府公布今(2024)年開始向鋼鐵業、水泥業、半導體業、煉油業等相關企業開徵碳費,2025年啟動繳費,企業須依規定盤查登錄及查驗碳排放源,若直接或間接年排碳量達2.5萬噸,則需繳費。


由於排碳量計算不限於自家企業,更牽涉上下游供應鏈,像是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鋼鐵業列在名單上,並將其下游的螺絲產業納入其中,螺絲產業為台灣大宗出口項目,因此也受到不小的衝擊。


所謂「產品碳足跡」,即是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的直接與間接產生碳排放量,其涵蓋原料製造配送使用廢棄/回收範圍內各廠商。因此,無論身居上、中、下游,各家企業除了設法完成自家盤查與減碳行動,對於合作廠商,也開始以「碳」擇優,而現今依國際趨勢所形成的永續供應鏈,其實就是各企業欲尋求能夠一起創造未來的夥伴關係。

 


 

別急著減碳!先搞懂順序才能達標

當企業已認知到減碳不是只關乎自家工廠有沒有符合法規、需不需要繳費的問題,更關乎能不能留存在產業供應鏈的行列中,以及投資人也會將相關的ESG評分,視為評估企業是否具備永續經營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會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將會直接衝擊到訂單量及投資人的選擇,也等於是決定存亡的關鍵。

 

要知道,在開徵碳費的規則之下,企業若沒有碳排申報書,下游的客戶就可能不會給予訂單,因為如果下訂了,其客戶的碳排申報書無法載明來源量,這個產品的「產品碳足跡」又該如何計算呢?這樣的影響是層層相關的。

 

由此可知,在談減碳之前,企業必須要先知道自家排了多少碳、從哪裡排碳,而「碳盤查」便是基礎,而這個基礎,建立於平時將機制、系統預先設定好,甚至加上感測器和物聯網,如此每一天工作流程及狀態,都能成為厚實且清晰的數據。

 

 


減碳,可從精實管理開始

那麼,除了從碳盤查入手,企業平時能怎麼樣去打造基礎呢?

 

豐田汽車的精實管理(TPS)重點即是在有限資源下,讓產出達成最高的效果,並且能夠標準化,確保控制成本、維持一定的獲利,其實就是在執行減碳


也就是說,若一間工廠沒有把精實管理做好,等於就會產生不少無謂的浪費,也就多了產生碳排的可能。

 

無論是想要做到精實管理或碳盤查、減少浪費或減碳,都得先把整個工廠各流程細節好好梳理一遍,運用數位系統工具將產品的生產資訊跟製程的可視化連結在一起。數位系統工具是必備的基礎建設,才能做好現場的資訊的收集,再透過數據觀察與分析,找到可實行減碳的切入點。


 

由上述統整,其步驟依序為:

1.成立專責的小組

2.導入資訊收集與分析系統

3.依數據分析制定量化指標

4.納入公司策略及改善專案


接下來便每年針對ESG的指標訂出持續改善的目標,定期檢視與修正。

 

 

打破減碳迷思!走對的路,才能更快達成目標

(✕)減碳就是降低碳排放量

「減碳」並非只是單純的將碳排放量降下來,企業要做的減碳是讓能源的運用效率提高,這就好比「減重」與「減肥」,減重單純只是體重下降,不見得會更健康;而減肥則是減少脂肪,才能真正讓身體更健康。


(✕)減碳要用很多新設備

企業常有個誤解,就是以為減碳一定要添很多的新設備才能改善,因此望之卻步。其實減碳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只是「物」,還包括「人」與「流程」。比如一間企業到海外設廠,往往會找有經驗的設廠人員,由於對方知道整個生產流程如何規畫會比較順暢、比較能夠做到節能,這樣一來,就能加速減碳的進行、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

 

(✕)最熟悉的就是對的

企業常犯一個毛病就是找最熟悉的去做,因為那是最容易做的。於是在想要減碳時,就從原本就有資料可參考的、取得資訊比較容易的地方先去做,但那一塊不一定是企業最能夠或最需要減碳的。所以,還是得先做全面的碳盤查和碳足跡,才能找到高碳排的關鍵點,再制定可行的策略方針,讓整個企業一同執行減碳作業。


不只對「事」,對「人」也一樣。比如企業想要從生產製程著手減碳,便找個對生產製程熟悉的人負責去做。不過,即使被指派負責的人員對企業內部作業與環境的熟識度高,也會透過他的認知提出相關建議,但仍無法篤定其觀點是否全面、判斷是否適合公司現行狀況,因此後續產出的決策也不見得就是對的。

 

企業必須思考如何用一個較完善平衡的評量機制找出真正的關鍵,才能知道從哪一處切入會較有效益。

 

 

客戶要的碳足跡,以數位系統工具做到即時可視化

目前國內外有不少關於碳排放量的規範,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不少是以產品為主體來計算的,例如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歐盟被CBAM規範的產品,都要申報該產品的碳排放量。由於各家大小企業只是整條供應鍵的其中一環,若以為自家做好碳盤查、也有減碳行動就萬事OK,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碳盤查就好比自家大掃除,把一切凌亂歸位,減少了灰塵和病菌,但前後左右的鄰居若是不清掃,你的生活環境依然是髒亂,相關單位來檢查也不會過關。所以企業不應把重心只放在碳盤查,達到客戶或出口國所要求的「產品碳足跡」更為重要,況且現今各產業開始注重並致力打造智慧綠色供應鏈,因此,把產品的生產資訊和製程的即時可視化連結在一起是件重要的事。


可視化讓生產資訊透明,那麼「即時」有何重要性?有的企業會以為碳盤查報告幾個月盤一次即可,卻忘了碳盤查的後續是為了制定與執行減碳策略,以達到減碳的目的。若數據久久才出現,又怎知原定的做法是否正確?即時可視化最大的功用在於,可以立即透過數據知曉目前狀況,以及改變做法後是否有效修正、有沒有進步,就如同減肥量體重、體脂,若減了三個月才發現沒什麼成效,中間所耗的時間及各種成本豈不白費?即時發現,才能即時改善,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最大效益,避免一直傻傻的做無用工。


企業在實行減碳之前,須集結眾人與各式數位系統工具之力協助執行,透過IoT感測器技術做到數據的即時監控、自動收集、分析評斷,以利後續減碳策略的制定。這樣不僅省時省力,資訊也更為準確,且既能達成減碳,亦能提升生產效率,充分發揮精實管理之效,為最終的產品碳足跡展現完善的成果。

 

*以上內容主要參照李孟樺教授【精實智慧製造碳排監控實務、以金屬製造製造產業為例】研討會課程所述

智慧製造趨勢所

2,034 Followers

製造業要如何做到數位轉型? 數據如何驅動智慧製造? 在這裡,我們分享智慧製造的概念、架構和應用,和你一起深入了解,更多製造的智慧!
知識主題
碳盤查與碳足跡
智慧製造&工業4.0
交期/生產管理
數據分析&雲端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