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詹雯婷
775
「綠色人才」的需求遍及國際,產業界認為,這不只掌握一國經濟動脈,更關乎是否能搶下話語權,不被世界淘汰。日本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還出現「碳中和部門」,針對產品逐項盤查碳排放量,並透過繁複的算式,讓工廠內的碳排量以「數據」現形。
去(2023)年底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明訂2030年全球能源效率需提升2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3倍等國際目標,呼籲各國加速邁向淨零轉型。世界各國承接了這些壓力,各自的國家政策多少也會隨之左右,連帶影響了國內外各方產業。然而各國遇到的淨零難題大同小異,解方卻因人而異—人才,是造成結果差異的重要關鍵。
台日關係一向緊密,在經濟上,日本是台灣第三大貿易夥伴及外資與技術的主要來源之一,台灣亦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對彼此皆有一定影響。
日本自2020年由首相宣布2050年達到碳中和,不少日本企業已有危機意識,認為這不只掌握一國經濟動脈,更關乎是否能搶下話語權,不被世界淘汰。因此,製造業、零售業、科技業等等,皆將「脫碳」當作全體企業的課題,爭搶綠色人才。近期日本大型汽車零件製造商還出現「碳中和部門」,與一般企業在碳議題上設立的規模與重視程度大不相同。
「碳中和部門」要做些什麼呢?首先,得針對產品逐項盤查碳排放量,並透過繁複的算式,讓工廠內的碳排量以「數據」現形,使人一目瞭然。且碳排如何計量、減量如何計算,每一項步驟、作法、計算、評估,皆受限於相關國際認證和專業法規。在掌握明確的產品碳足跡後,再採取減量措施或抵換行動,達到「碳中和」狀態。
如此大工程絕非易事,且不得不做,還得抓緊時間去做,那麼,誰能來做?又如何做?何時要做到什麼程度?這成了企業必修課題。
「綠色人才」的需求遍及國際,碳中和的轉型過程包括碳盤查、能源管理、公布承諾、展開減量行動、碳抵換到通過認證等,執行者不僅要熟知減碳相關規定,確保每一步驟都合乎規範,也必須連帶企業各部門—包括業務、採購、研發、技術等一同參與。
一些走在脫碳行列前端的台灣企業如宏碁、台達電等,皆已設立永續長,制定公司目標與策略。市場上也紛紛出現碳分析/管理師、碳盤查/碳中和規劃師、碳交易員等因「碳」而生的新興職缺,亦有企業讓員工學習碳相關課程,從現有員工開始培訓綠色人才。
「十年前談永續,大家以為我們是騙子,現在卻成為全民運動。」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前院長盧虎生說:「減碳,是未來人才在任一職場上的必備職能。」
至今仍有一些企業,停留在十年前甚至更久遠的認知,即使在大環境趨勢的強制更新下,從現在開始起步,也沒有十年等待期了。因為台灣不少中小企業身處國際供應鏈上,必定在近期甚至現在就開始接收到品牌大廠的要求,想要拿到訂單,就必須符合標準,否則就會從合作名單上被淘汰。
像是歐盟於今(2024)年10月將要求歐洲代理商提供直接和間接排放監測和報告,包括生產過程和上游產品數據,對於數據不符合規定的進口商將實施制裁,缺乏排放或生產數據者,則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其中特別提到,2024年主要關注的是「資料可用性」,包括監測隱含的碳排放量、確保資料不會因保密問題而被扣留等。2025年則是關注「貿易障礙」,指的是企業可能面臨不合規而倒閉或清算的風險,或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失衡問題。
目前來看,或許有些企業尚未波及,不過未來淨零腳步會更快,範圍也會擴大,規範也可能增多,屆時如何應對,就看企業平時有沒有事先做足功課、打下根基了。
綠色人才的缺口固然要補,但也不是沒人就什麼也不能做。在〈扭轉缺工困境!除了搶人,企業還可用這幾招〉一文中,提到企業實行數位轉型,將執行流程轉變為自動化和數位化,在節省人力的同時,亦能提高自身競爭力。由此可知,運用數位工具可補足勞動缺口,降低人力需求,而首要之務便是「找出瓶頸」。
同理,在減碳議題中,企業可以先從最基礎的碳盤查做起,將產品的碳排放量詳細盤查,得到正確的數據資料後,才能做下一步分析,這些可用數位工具先行完成。
目前台灣上巿櫃公司因應金管會要求時間揭露個體盤查資訊,考量數據彙集及因應確信查核等,普遍積極著力ESG管理工具的應用,以利在第一階段完成碳盤查資訊揭露。鼎新電腦協助各產業的用戶規劃使用數位系統工具完成碳盤查,透過取得即時關鍵數據和資訊並加以分析,逐步改善營運模式和生產流程,進而調整優化能源使用配置、生產製程及供應鏈配合調整等各項目,達成ESG目標。
例如運用IoT智慧電錶即時收集碳數據,進行即時的排碳量統計,不僅可以更有效率地得到更準確、完整且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科學數據,還能做到隨時監控排碳量的變化狀況,再將成果作為企業規畫ESG的決策依據,之後在實行減碳的過程中,也能隨時監控成效,以確保執行上的正確性。
總的來說,碳盤查有「邊、源、算、報、查」五步驟:
企業首先確立碳盤查的範疇邊界,是設定在整個集團、特定公司、特定廠區或特定幾條產線等範圍內,以及基準年的設定。
鑑別碳盤查範圍邊界中,範疇一、二、三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分別有哪些。
透過系統工具來進行企業各流程的活動數據蒐集,並彙整來計算碳排放量。
確認蒐集及計算的數據品質後,可利用數位系統將數據轉換至不同法規格式的清冊,產出企業所需的碳盤查報告書,提供給外部查驗證單位。
產出數據和碳盤查報告書若完整準確無誤,可進一步向國內外驗證機構如TUV、DNV、SGS、貝爾、艾法諾、亞瑞仕等,取得ISO 14064-1溫室氣體排放查證。
企業需注意的是,進行碳盤查方式不同,也會有不同差異,如下表所示:
簡易線上碳排計算器即是企業自行DIY做碳數據收集,沒有依循標準且易出錯,而填寫的項目分類又過於粗略,大致如電費單、水費單等,無法分析到如冰箱、冷氣…等細項,因此難以找出最耗電的項目,整體準確度有待商榷。
至於坊間一般人工實體盤查,雖然以目前最常被應用的組織層級溫室氣體量化標準—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與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為依循標準,且有人員協助,但以人工作業執行,仍常發生人為誤失的狀況。
相較之下,鼎新的「碳總管」除了依循同樣的溫室氣體量化標準,為避免人為誤失的可能,運用專業雲端平台及系統化管理,並整合國際ecoinvent係數庫,以科學自動化方式計算排放量。
若企業已有ERP、EMS能源管理、BPM、HR、MES、供應鏈SRM及PLM等系統也可進行串接,碳總管便能主動採集碳排數據,亦可整合IoT物聯網技術的數位服務平台,串聯各數位系統中既有的資訊,讓企業可在碳可視化面板中,得知即時排碳數據,也減少人為計算錯誤的發生,不只能協助企業擬定適合的減碳策略,更能隨時監控減碳執行的方向正確性。
當企業完成碳盤查,可針對高碳排的流程,更有效率地推動減碳計畫。製造業亦可藉由數位系統工具的協助,做到精實管理,減少浪費,以做到提高產線的生產效率,並優化能源使用效率或增加再生材料使用,在數位轉型的同時也完成減碳。
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及工作型態開始明顯改變,所關注的議題愈來愈龐大,未來解方勢必智慧化。企業想要智慧化減碳,除了藉助專業人才的智慧,也得運用智慧系統工具作為輔助,以提高減碳效能,達到ESG目標,最終成就企業永續發展。
企業ESG教戰手冊
2,355 Followers
延伸閱讀
企業ESG教戰手冊
2,35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