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協作的未來辦公室!企業必須抓住的轉型契機

2024-11-13

122

企業唯有迅速擁抱數智驅動轉型,有效運用生成式AI技術,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優勢,提升決策敏捷度與創造力。並同時謹慎管理AI風險,打造更高效且靈活的運行模式。

這裡是影音娛樂公司行銷部門的辦公室。社群小編一進公司後,就打開電腦在鍵盤上敲敲打打,不到1小時就完成了今天要上傳FB和IG的行銷文案,但是在一個月之前,這位社群小編花在寫文案的時間至少要3個小時,甚至更久,因為他必須先觀看今天要播出的節目或影片,每部片要反覆看2-3遍,找出宣傳重點後,才能開始撰寫文案。


而讓小編工作時間得以減半的關鍵就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GenAI)。生成式AI就像這名小編專屬的虛擬個人助理,負責工作中比較耗時費力的部份,包括看影片、抓重點和寫文案等,小編只要在最後階段做出決策,也就是針對生成式AI的產出結果加以調整,就能輕鬆完成工作。這種AI與人無縫協作的新工作模式,就是新一代數智驅動型企業的最佳寫照。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數據驅動基礎上,打造數智驅動新模式


什麼是數智驅動型的企業?它與過往常聽到的數據驅動有什麼不同?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從企業AI應用的發展變化談起。


企業並不是最近這一兩年才開始湧現導入AI應用的聲浪,事實上,早在2016年,由Google DeepMind團隊開發的AI圍棋軟體AlphaGO,連續打敗2位世界知名棋士後,市場上就開始掀起關於企業AI應用的討論。


只不過,當時的AI技術以預測式AI為主,從大量數據中找出不同事件彼此間的因果關係,進而建立預測未來事件或結果的能力。也因此,當時企業數位轉型談的是建立數據驅動文化,任何決策都是墊基於數據洞察與分析結果,而非僅憑個人經驗和直覺。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但隨著美國OpenAI公司於2022年推出ChatGPT服務,引爆生成式AI的全球熱潮後,其所具備創造文字、圖像、聲音等內容的能力,讓AI不僅是輔助決策的工具,還可以是企業的虛擬員工,在不同應用情境裡進行分析、判斷與執行相關任務,此時企業要建立的是數智驅動文化,在數據驅動的基礎上,加入真人與AI的人機協作模式,進而帶動企業調整既有的科層組織框架、優化傳統作業流程或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加速成長與茁壯的腳步。

喜歡泛科學的文章嗎?訂閱泛科學頻道或使用邀請碼KP05註冊,輕鬆連結多元頻道、掌握專業解構知識、深入科技趨勢與議題內容,立即訂閱!

企業一定要轉型數智驅動的2個原因


企業必須從數據驅動走向數智驅動,當然不只是因為AI技術的變革,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現今的國際局勢與人口結構已不同於已往。


先就國際局勢來看,近幾年全球政經變化速度相當快,美中貿易戰、COVID-19、供應鏈長鏈變短鍊等情勢,讓企業意識到建立數位韌性的重要,而無時無刻都能工作的AI,正是建構數位韌性的重要一環。


再談人口結構的變化,隨著人口高齡化、少子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企業大喊找不到人,企業唯有讓AI化身成員工的一份子,負責執行部份任務,才能將有限人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位置,避免人才危機。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企業發展數智驅動模式的2個改變


在轉型成為數智驅動企業的過程中,無論採用何種解決方案,也無論應用在哪些情境,皆必須做到以下2個改變,第一是作業流程的改變,以前只有真人作業,現在是真人與AI一同協作,作業流程自然也要隨之調整,才能讓AI可以真正發揮效用、提高員工生產力。


而在打造新的數智驅動作業流程時,企業可以參考 SUPA(Sensing 感知、Understanding 理解、Planning 規劃、Acting 行動)機制,從蒐集內外部數據,讓AI可以「感知」數據變化開始,再到「理解」不同來源數據間的關聯性,接著根據AI對數據的理解「規劃」相應行動目標與方案,最後將規劃好的方案付諸「行動」,並確保各單位都能順利執行任務,一步步建立以數據為核心引擎的運行模式。


圖片來源:鼎新電腦Youtube


第二是員工思維模式的改變,從過往IT應用案例來看,企業在導入任何科技應用時,人都是影響導入成敗的重要關鍵,在發展數智驅動模式時亦是如此,企業必須讓員工明白AI的價值,相信AI是夥伴、是隊友,而不是可能取代自身工作的競爭者,員工才會願意與AI對話,從個人獨立作業走向與AI協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當AI的角色由工具變成隊友,可以自動執行任務時,企業必須注意的風險就不會只有資安,避免AI幻覺問題亦變得非常重要。所謂AI幻覺是AI模型生成出貌似事實的虛假或誤導性資訊,這也是人們常常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來形容生成式AI的原因。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試想一下,當企業使用AI作為客服人員,站在第一線服務客戶時,卻給出不符合事實的答案,例如:客戶提出需求後,AI卻建議客戶選購企業沒有在販售的產品,這不只會令客戶感到困惑,嚴重一點甚至可能會影響品牌商譽。因此,如何降低AI幻覺風險絕對是AI能否扮演好協作者角色的重要課題,包括微調模型(Fine-Tuning)或RAG檢索增強生成模型,都是可以有效降低AI幻覺發生機率的方式。


迎向未來的數位世界,導入AI應用已是不可擋的IT趨勢,企業及早轉型成為數智驅動企業,才能有效提升競爭力、精準佈局未來。

喜歡泛科學的文章嗎?訂閱泛科學頻道或使用邀請碼KP05註冊,輕鬆連結多元頻道、掌握專業解構知識、深入科技趨勢與議題內容,立即訂閱!



PanSci 泛科學

9 Followers

PanSci 泛科學是台灣最大的科學網站及社群,於2011年成立,屬於泛傳媒產品。PanSci 泛科學邀請台灣科學研究者、教育者、愛好者、以及所有受科學影響的人們,共同暢談科學、將高深龐雜的科學發展重新放置回台灣公共論壇中,並且用理性思考社會議題中的科學面向,致力於提供科學討論的最佳場合,包括線上與線下。 我們認為科學應該面向大眾,要能解決大眾的問題,也要讓解決問題本身變成一種樂趣。我們也認為「科學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同時「科學家太重要了,不能只留給科學」,因此我們熱切鼓勵更多人來參與科學傳播,包括第一線的科學家。
知識主題
AI企業應用
AI科技新知
數位技能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