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657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凸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要求提升,傳統生產模式與人力短缺問題加劇,企業需導入AI智能技術以確保食品安全與提升效率。AI影像辨識技術能即時監控生產流程,確保品質穩定並降低錯誤率;供應鏈溯源結合區塊鏈與AI分析,提高食品來源透明度;智能倉儲與設備監控則確保生產穩定,並預防異常。此外,AI技術應用於異物檢測、品質控制與ESG永續發展,有助於減少食安風險,提升環境管理與生產效率。透過智能化管理,企業不僅能降低人力需求,還能提升競爭力,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隨著AI技術發展,食品產業正邁向更智慧化與永續化的未來。
在經歷2024年的蘇丹紅原料、小林製藥紅麴及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等多人受害的食安事件後,2025年初又再度相繼爆發知名連鎖企業的食安事件,1月5日饗賓集團的INPARADISE饗饗信義店爆出食物中毒事件,陸續有59例通報就醫,1月25日台中五星級林酒店也發生72人吃完合菜後其中14人腹痛、上吐下瀉送醫事件,1月28日三井餐飲集團旗下的三井日本料理,遭多位顧客在google評論留下用餐後上吐下瀉等一星評論,1月30日老字號南港北雲餐廳,截至2月3日陸續接獲醫院有35位民眾疑似食品中毒就醫,食安造成的餐廳停業事小,但消費者花錢買到食不安心才是事大。食品安全不僅關乎消費者健康與,更影響企業品聲譽。
在此引用康健雜誌(遇上食物中毒該如何求償?消基會提醒3大證據一定要保留),當您懷疑可能食物中毒時,應立即保存證據並先就醫,且醫療院所若發現疑似食物中毒病例,通常會在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展開調查,受害消費者可透過2方式維護權益:一、消費者服務中心:撥打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由當地消保官協助進行諮詢、申訴及調解。二、消費者保護團體:透過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或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等,進行協調或組織團體訴訟。
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與安全標準的要求日益提高,傳統的食品生產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食品業面臨的缺工問題,使得許多企業在生產管理與品管環節遭遇挑戰。為了提升食品安全與生產效率,AI智能化技術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為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
本篇文章將從 AI 技術的應用現狀、數據驅動的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具體的智能化應用案例三方面探討 AI 如何革新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業長期面臨人力短缺問題,主要原因包括技術員工不足、移工短缺及市場需求變化迅速。隨著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逐漸退休,而新生代對傳統食品加工產業興趣不高,技術人才的斷層日益嚴重,此外,外籍移工雖能補充部分人力缺口,但因食品安全標準嚴格,操作員的專業素質仍是關鍵挑戰。除此之外,消費者對客製化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使得傳統生產模式難以應對頻繁的生產換線,進一步加劇了人力短缺造成了的運營壓力。
為因應面臨的挑戰,應用AI技術將生產自動化、數據分析與智能監控等方式,可補足缺人力及缺能力的窘境。首先,AI可結合機械手臂與自動化生產線,減少人工干預,提高生產效率與穩定性,同時降低生產變異。其次,透過AI分析傳統技工的經驗並建立數據模型,新進員工可更快速熟悉操作流程,而AI助理則能輔助決策,確保技術傳承與生產最佳化。此外,AI影像辨識技術可即時監控生產流程,確保原料、製程與成品皆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有效提升食品品質與安全性。
AI智能化技術的核心在於「數據」,透過即時數據蒐集與分析,確保生產全流程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數據可分為三大類,包括品質數據(原料檢測、製程檢測與成品檢測)、設備數據(機台狀態、生產效率、溫濕度與能耗等感測器數據),以及生產數據(訂單、工單、人員管理、投料與產出監控)。透過MES(製造執行系統)與IoT(物聯網)技術,企業能即時監控生產現場,並根據數據進行精準調整。例如,溫濕度監控可確保食品儲存與加工過程符合規範,AI設備監控可提前偵測機器異常,避免生產停擺,而AI影像辨識與自動檢測技術則能確保投料與配料準確性,將錯誤率降低至1%以下,有效提升生產品質與穩定性。
食品安全管理不僅限於生產過程,更涵蓋供應鏈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而AI技術正為食品安全追蹤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透過區塊鏈與AI分析,企業能確保食品來源的可追溯性,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同時,智能倉儲管理運用AGV(無人搬運車)與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確保物料與成品的存取精準度,降低錯誤與浪費。此外,當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AI可透過即時數據分析迅速定位受影響的批次,協助企業快速應對,降低潛在損失並將影響範圍降至最低,確保食品安全管理的高效與可靠。
AI技術在食品產業的應用日益廣泛,為生產自動化、品質檢測與永續經營帶來顯著提升。在烘焙食品產業,AI已被應用於智能生產與品質控管,例如透過AI影像辨識技術檢測蛋糕成型標準,包括層數、內餡分佈等,以確保產品一致性;智能秤重系統則結合影像辨識與磅秤數據,精準控制原料投放,降低浪費與不良率;此外,AGV(自動導引車)與機械手臂的自動化包裝與搬運技術,不僅減少人力需求,亦提升生產效率與穩定性。在食品異物檢測與品質把關方面,AI同樣發揮關鍵作用,透過AOI(自動光學檢測)技術,能準確辨識雞塊瑕疵、蔬菜異常與番茄腐爛等問題,並藉助X光異物檢測發現如塑膠片、牙籤等微小異物,大幅提升食品安全。此外,智能揀選系統可輔助人工篩選番茄、魚肉等,確保成品符合標準。在ESG與永續食品生產領域,AI技術協助企業優化環境管理,例如碳排放監測透過數據分析能耗與排放,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智能資源調度則可自動調整生產排程,減少原物料浪費;同時,透過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降低勞力密集程度,不僅提升生產安全性,亦能提高整體效率。AI技術的應用,正在推動食品產業邁向更高效、安全與永續的未來。想了解更多實際應用內容可下載文件詳閱。
食品產業面對全球供應鏈波動影響、氣候變化、科技演進與法規愈加嚴格的各項挑戰,食品產業必須更積極導入智能化管理,確保食品安全與可追溯性,以因應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AI智能化技術正迅速改變食品產業的生產模式與管理方式。透過 AI 影像辨識、數據驅動的監控系統、智能化供應鏈與 ESG 目標導向的生產方式,企業不僅能提升食品安全與品質,還能降低人力需求,提高經營效率。
隨著 AI 技術的持續進步,未來的食品產業將更加智慧化與永續化,確保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對食品業而言,如能盡早引入 AI 智能化技術,不僅能提高競爭力,還能在全球食品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資料來源
>>康健雜誌(遇上食物中毒該如何求償?消基會提醒3大證據一定要保留)
延伸閱讀
流通全視界
2,654 Followers
食品業趨勢
2025食品產業趨勢與市場契機
隨著全球經濟變遷與消費需求變化,食品業的未來,是智能與永續的結合,在迎接挑戰的同時,如何轉危機為契機
流通全視界
2,65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