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8
楊于嫺
58
美國關稅加上全球主要貨幣的劇烈匯率波動,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穩定與企業經營的兩大黑天鵝。 且透過供應鏈和市場不確定性,所有企業都逃不過這次世界全面性的經濟影響。
關稅成本轉嫁為商品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的實質購買力便會下降。當全球消費火車頭—美國消失成長動能,消費及投資的需求可能因此下降,進一步拖累整體經濟成長。
標普全球(S&P Global)白皮書指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全球企業在2025年損失超過1.2兆美元。依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關稅成本最終有高達約77%由美國國內吸收,分別為
美國消費者 承擔約55%的關稅成本;
美國企業 承擔22%,
外國出口商 為維持市佔吸收18%。
高波動的貿易政策,將直接導致企業在長期投資決策上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投資信心下降
企業延遲或削減資本支出,因為難以預測未來幾年的市場狀況和生產成本。
▌政策不確定指標飆升
中華貿協調查,有超過半數的企業經理人認為,未來關稅還會持續上下波動(43.9%)或呈現上升趨勢(17%),且對各國政策的不信任感,同步抑制了企業長期投資的動能。
川普在美國總統的兩任期都進行關稅的策略,只是第一任期只對中國開刀,第二任期將實施對象擴展到世界各國。2025年美國關稅政策結合全球匯率戰,造成全球整體需求驟減,對亞洲主要經濟體造成巨大衝擊:
中國GDP預期約5%,內需面臨房地產風險,對外積極找尋非美市場,但長期不穩定性仍在。
日本GDP預期約1.1%,日幣連5年扁逾4成,對整體出口加分,但美關稅重創汽車出口。
韓國GDP預期約0.9%,美關稅讓主要出口半導體、記憶體及汽車不確定性高。
台灣GDP預期約3.7%,雖主要受惠於AI和半導體而復甦,但產業同時面臨中國傾銷,與日、韓較低的對等關稅及匯率威脅。
中國整體出口表現出脫離美國的韌性,2025年9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27%,但整體出口提升8.3%,因為中國出口非美國家都各別增加,像是歐盟7.7%、東協14.6%、非洲24.6%和拉丁美洲5%多。
對台灣企業最重要的影響是,在更多國家及市場,都可能會受到中國企業產品傾銷的價格競爭!
日幣連五年大跌達四成,成為日本經濟的核心驅動因素,讓日本產品外銷具充分的價格優勢,但也造成進口貨物成本提高,日本以提升工資對抗長達十年的通縮狀況。
對台灣企業而言,以工具設備機產業為例,日本的美國關稅及匯率都較台灣具優勢,造成日本設備售價比台灣低2到3成,日本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更提升,台灣企業更具挑戰。
延伸閱讀:川普關稅全解析:你的產業是「首當其衝」還是「腹背受敵」?
川普的美國對等關稅不僅只是單純的稅務調整,更是一場蝴蝶效應,觸發了全球供應鏈的再分配和貿易體系的碎片化。即使企業沒有直接對美國出口,也無法避免被捲入這場變局。
中國企業為了尋找更多元的市場,加速了各產業全球戰場的重新洗牌,各國企業開始轉向新市場、建立更多元的供應體系。企業除了原本各地供應商間的競爭,突然要面對更多新競爭者在成本和品質的挑戰。
所以,企業即使不直接出口美國,也會因各種效應而遭遇巨大衝擊:
▌客戶轉嫁成本
下游客戶(如代工廠或品牌商)主要銷往美國。一旦客戶被課徵關稅,會立即要求上游供應商吸收部分關稅成本,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
▌上游成本墊高
企業採購的材料或零件若來自被課徵高關稅的國家(如中國),即使是間接採購,材料成本也會因此間接墊高,推升總生產成本。
▌匯率變動導致競爭力喪失
主要競爭對手國(如日本、韓國)的貨幣如果大幅貶值,而台灣貨幣相對強勢,則會導致報價在國際市場上瞬間失去競爭力,訂單可能被對手搶走。
世界經濟本來已是各種挑戰,又突然增加美國川普關稅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企業應將當前的全球變局視為新常態。企業應從兩大方向,透過數據透明化、流程模組化、決策即時化建立「可預測的彈性」,打造像是「護城河」的韌性體質,以因應各方無法掌握的不確定因素。
▌提高生產效率
目標:降低單位生產時間與成本,提升產能利用率,快速回應訂單變化。
導入精實生產,並透過IoT等技術做到產線透明化,即時監控稼動率,消除生產瓶頸、無效工時和製程等浪費,提高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也減少人力無效浪費。了解更多:製造業必學的成本控制:消除無效工時
▌穩定品質良率
目標:減少重工與報廢損失,降低保固與客訴成本,建立客戶信任,減少因品質問題導致的訂單流失。
建立數位化追溯系統,並導入全面品質管理TQM。或是應用AI視覺檢測,並確保關鍵供應商材料的品質穩定性與一致性。也可利用IoT持續收集設備資訊,在故障發生前修復設備,達到預測性維護,大幅提高品質良率,並減少重工機會。
▌提升存貨周轉率
目標:釋放佔用的流動資金,降低倉儲成本與存貨跌價風險。
透過倉儲管理系統WMS,實施即時供應JIT,並優化安全庫存策略,進行數據分析精準預測。
▌穩定且降低生產成本
目標:減輕單一地區關稅衝擊,吸收部分匯率或材料成本上升壓力。
定期進行成本解構,與供應商重新議價。執行供應鏈多元化與在地化採購。
▌優化能源使用
目標:降低運營成本,符合國際低碳與環保要求,提升企業ESG形象與供應鏈門檻。
透過像是碳總管的數位工具進行溫室氣體碳盤查,並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搭配IoT智慧電錶監測並分析各環節的能耗。使用政府補助資源,採用綠色高效率設備。
了解更多:930億補助迎戰關稅,企業如何爭取?
企業在風險事件發生時,應迅速啟動應變機制,將損失降到最低。
階段一:事先問題預警
▌情境模擬: 透過精準的BOM表,及客戶和供應商的地理位置,並透過AI工具收集即時資訊,針對「關稅上升」或「匯率貶值」等不同情境進行模擬。除能立即知道不同狀況對自身的衝擊和影響程度,並預先計算對產品成本、訂單毛利率或資金流的影響,並事先制定好幾套定價及報價策略。
延伸閱讀:AI揪關稅匯率毛利陷阱,守住利潤不靠猜
階段二:事中緊急問題擬定解決策略
▌成本談判與分攤: 與客戶和上下游供應商協商,明確界定關稅成本由誰吸收、分攤比例;或共同尋求關稅豁免的管道。
▌靈活報價策略: 針對不同市場的關稅和匯率條件,實施動態分級報價,保持市場競爭力。
階段三:事後重新規劃經營方向
▌數位轉型: 利用數位化和自動化成果,進一步優化流程,確保供應鏈分散和在地化後,仍能維持競爭性的成本結構。
▌經營方向調整: 根據最新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重新評估產品組合、目標市場與投資地點。
關稅匯率前哨站
390 Followers
關稅匯率前哨站
390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