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

2025-03-31

讀者投書

洪聖宏 ,

編輯上稿

Vivian Chiu

168

台灣咖啡市場蓬勃發展,2023年產值突破4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成長,然而,國際咖啡豆價格飆升、營運成本上升,使開店挑戰加劇。成功經營咖啡館需從選址、產品定位、行銷策略到數字管理全面布局,並透過數據分析優化營運,除了咖啡品質,服務與氛圍亦是關鍵。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只要掌握趨勢、創造獨特體驗,仍有機會在這波「黑金淘金熱」中站穩腳步。

大江東去,淘黑金

曾幾何時,咖啡不再只是提神飲品,更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社交與休閒的重要一環。從烘焙麵包坊結合咖啡館亦或者由便利商店主打的[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再進化到連鎖自家烘焙咖啡的崛起,說明了咖啡市場的需求性與崛起。無論是熙來攘往的的都會區,或是遺世獨立的巷弄間,可以是在現代鋼骨大樓,也可以是從殘破不堪老屋中重生的浴火鳳凰。在台灣,可以見識到各式各樣的咖啡館。在台灣,每間咖啡店都是個獨立的靈魂。


早在1986(民國75)年,7-11便已在門市賣過現煮咖啡,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下並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最後黯然收場。台灣咖啡市場的成熟,其實跟1999(民國88)年921大地震有關係。地震之後,為了水土保持,政府鼓勵農民轉植咖啡,而檳榔樹則為咖啡提供半日照的良好環境。而高聳檳榔樹間的低矮咖啡樹與鮮紅咖啡果,逐漸成為林間的特殊景致。而雲林古坑在2003(民國92)年舉辦第一屆[台灣咖啡節],成功打響臺灣咖啡名號,也奠定了[古坑咖啡]這四個字在台灣咖啡界的江湖地位!本土咖啡,也順勢趕上這股全民熱潮。


衝!衝!衝!拿出信心向前衝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的咖啡服務產業產值,由2018(民國107)年316億元逐年上升,2023(民國112)年已逾400億元大關。截至2024(民國113)年底,有登記的咖啡館家數為4,851家,近四分之一集中在台北市(1023家),[六都]的咖啡館[家數]占全國70.77%。與2018(民國107)年相比,六年間成長1,465家,就算是[新冠疫情]期間,總登記家數依然是逆風成長,幅度介於4.7%~6.3%。[黑金商機]的風潮亦帶動上游之咖啡批發及零售廠商設立。整個咖啡產業鏈的成熟,也讓開一間咖啡店變得更容易。

▲近5年(108年~112年)臺灣 咖啡市場成長率達20%以上


▲113年[六都]的咖 啡館[家數]占全國 70.77%,[業績] 占全國83.48%


依農業部茶業改良場的數據顯示,臺灣人年均咖啡消費達1.77公斤,平均每人每年喝掉約177杯咖啡,約2天就喝1杯,預估咖啡市場規模可達新台幣850億元,僅次於日本與南韓。過去五年臺灣咖啡消費量年均成長超過20%,顯示出驚人的成長動能。儘管台灣的[黑金商機]不斷擴大,但是由於台灣自產的咖啡年產值實在是太低了,國產咖啡豆年產量約1千公噸,僅佔總消費量2.5%,因此台灣進口咖啡的紀錄也就是逐年攀升。咖啡豆進口金額於2011(民國100)年突破2億美元,近10年我國咖啡豆進口值平均成長7.4%。

▲113年台灣咖啡進口量達5.3萬公噸,為歷年最高

開咖啡店,當然要有咖啡豆

咖啡豆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咖啡]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同時也是世界交易量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期貨商品。全球咖啡市場的持續擴張,2023(民國112)年全球咖啡加盟產業規模粗估為1,045億美元,預計至2032(民國121)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7.38% 成長到1,984億美元。近年來氣候異常對咖啡生產造成重大衝擊。主要產地巴西遭逢極端氣候,咖啡作物減產預期引發供給短缺恐慌,推動國際咖啡價格飆升。

然而,咖啡豆有個特性,就是不能囤放太久。若有良好的儲放設備,生豆存放2~3年是[可能的],只是風味會衰減,不會質變(要放更久也行,就看良心一斤值多少了)。而烘焙後的咖啡豆其最佳賞味期卻只有數周,因為咖啡經過烘焙後會產生自然排氣的衰敗現象。因此,無論價格是高或低,一定要進貨,而且為了保持[新鮮](別意外!還是有消費者分辨得出來),每次進貨的量,基本上應該都是差不多的。

咖啡豆價格暴漲直接壓縮了業者的利潤空間。整個咖啡供應鏈面臨成本的轉嫁難題。2024(民國113)年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飆升,在紐約期貨市場每磅達到50年來最高的321美分,今年初以來漲幅更已經到了78%。同時,[能源]與[物流]成本上漲、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也推波助瀾,使咖啡交易行情增添更多不確定因素。2024(民國114)的下半年,[路易莎咖啡]便是因咖啡的[期貨合約]消息而上了新聞。

 

如何開一家能賺錢的咖啡店

無論是何種行業,實體門市在開店的流程,都是一樣的。要能開出一間成功的實體門市,從[商圈]條件、[立地]篩選、[配置]安排、[檯帳]設計、[陳列]技巧,到[販促]宣傳等,在在處處都要環環相扣的配合才能實現。


除了[開店地點]要考慮到〈人流量〉、〈競爭對手〉、〈租金成本〉、〈目標客群〉等;[商業模式與特色]則要對於〈產品定位〉、〈店內體驗〉、〈價格策略〉等有一致的調性;而[行銷策略]則是要考量〈線上跟線下的行銷如何整合?如何分配〉以及〈如何與在地社群合作?〉;至於[營運成本]更是要在開店前就做好估算,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人力成本〉到〈行銷成本〉等,都要顧慮到;咖啡店的核心是[咖啡豆],所以在[供應鏈與食材品質]上,要確保貨源的〈供應穩定〉、〈品質穩定〉、〈成本管控〉;最後無論是〈公司或行號登記〉、〈食品安全規範〉與〈環保政策〉等,更是都要能[符合政府規定]。

▲賺錢之前,必須先花的錢(資料來源:百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食力整理)

 

開店的目的,是為了賺錢

[先求生存,再談發展]是不變的鐵則。因此數字管理是經營者的必修課。數字,是冰冷的,但沒有它就沒辦法[量化],沒有[量化],就無法[比較]。以數字為基礎,管理才有標準。從數字中,可以發現很多問題。而發現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透過[數字的計算],從管理損益表的計算與展開中,把數字分類,拆解成[最小的數字],再分開來思考,了解[開源]與[節流]該怎麼做。不同公司、不同行業會呈現不同的利潤結構與不同的獲利模式。更要了解數據變化所代表的意義,例如,若[營收]成長,[獲利]並未同步提升,就要回頭檢視[支出]的成本。懂得怎麼計算,才能避免出現商品狂銷,公司卻是賠錢的窘境。

往下延伸,就要針對商品內容(菜單)做ABC分析。每家咖啡館的商品結構不同,有單純的,也有複雜的,但,唯有透過經營數據才能了解消費者的好惡。那些品項絕對不能缺貨?那些品項該調整?那些品項該淘汰?都要從數據中去發現與理解。除了營業額,每個品項的利潤也要做ABC分析。整合銷售額與毛利的ABC分析之後,就可以調整出更優化的經營策略。

▲如何提高開店收入的計算方式

 

咖啡很香很浪漫,數字很冷很現實

每天能在咖啡的香氣中渡過工作時光,似乎是個很浪漫事情,每間小巷弄裡獨立咖啡店,都住著職人咖啡魂,但經營咖啡店是很現實的問題。而且隨著市場的成熟,客群細分更是必然的。


咖啡品種的好壞,其實只佔咖啡店能否賺錢的一小部分。畢竟,能真正分辨出咖啡好壞的人,並沒有那麼多。更別說還有高技術性的[烘豆]過程,以及最後的沖泡製作。咖啡店成敗與否最關鍵的因素是咖啡師和客人的關係,尤其是在和熟客關係的經營上。餐飲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三要素,[商品]、[服務]、[氣氛]。如何經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品嚐一杯咖啡帶來的無窮回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永不退流行的王道。

 

圓一個咖啡夢,路迢迢

咖啡館跟其他餐飲業有甚麼不同?就只是提供一杯美味的咖啡嗎?還是有其他差異化體驗?咖啡好不好,是由消費者決定,而非照著SCAA的標準走。咖啡喝的是刻印在文化裡的重量,而非年產量。其實,愈是競爭的市場裡,消費者會更願意為那份獨特的體驗買單!只要掌握市場趨勢,創造特色,仍有機會經營一家穩定獲利的獨立咖啡店。

▲圓一個咖啡夢前,有更多必須思考的問題!

最終,大江東去,浪淘盡。還記得在19世紀中期的全球淘金潮時代?到底有幾個是真的靠找到金子而致富的?據說最賺錢的是[賣鏟子的]跟[Levi's牛仔褲]。

更多詳盡的數據分析及觀點分享,可下載本文附件閱覽詳情


原文經洪聖宏作者同意轉載分享,以下為原文連結

部落格: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

部落格: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2025)

YT :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2025)  


延伸閱讀:

>> 2025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 2024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 2023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流通全視界

2,654 Followers

流通產業是人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的匯集、聯集與交集,我們都生存、體驗、感受在其中,每個變化都影響著你我的生活模式,此時此刻開啟您的視界與視野與這時代一起與時俱進。
文件下載
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pdf

更多開店必須知道的事

為您揭開連鎖店加盟合約的真相!

加盟在台灣是一種成熟的經營模式,但由於資訊不對稱和法令老舊,過去常出現加盟主與總部間的法律糾紛...

知識主題
零售業
餐飲業
食品業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