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分析2025年韓國咖啡市場趨勢,指出韓國人年均喝405杯咖啡,是全球平均的2.7倍,咖啡已深植日常生活。即溶咖啡仍占主導,佔進口量90%以上;連鎖咖啡店超過10萬家,市場競爭激烈,而星巴克穩居龍頭,國際品牌也積極布局。不過市場淘汰率高,2023年與2024年共逾1.2萬家咖啡館倒閉,未來趨勢將走向高端精品與平價連鎖兩極化,並聚焦產品創新與健康概念,以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韓國的咖啡文化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興起速度十分驚人,甚至擁有了[咖啡共和國]之稱。已習慣飯後喝上一杯咖啡,約定見面時最常用的話,如果不是[一起喝杯燒酒],就是[一起喝杯咖啡]。
韓國的人均咖啡消費量位居世界前列,每年消費咖啡405杯(2023年),是全球人均每年消費量的2.7倍。連鎖品牌不斷擴張,市場不斷擴展,各品牌的競爭策略日益多元化,且消費者對於咖啡的品質與品牌認同度相當高。尤其在年輕族群和上班族中,咖啡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場的演變不離社會與文化的影響,由於韓國很難找到專營的早餐店,早起的人通常會走進咖啡館。韓國人的口頭禪就是[快點!],咖啡店的清晨人來人往,象徵著韓國人繁忙一天的開始。[壓力]和[時間],讓韓國人習慣即溶咖啡來滿足味蕾,也因為[便宜]和[方便],特有的即溶咖啡文化應運而生。即溶咖啡象徵著韓國的[快文化]。韓國的三合一咖啡,改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所開發的即溶咖啡產品,口味偏甜,故又稱為[韓式美國即溶咖啡](Instant Korean-American Coffee)。
因此,韓國每年進口的咖啡中,90%-95%都用來製作成[即溶咖啡],三合一即溶咖啡更是佔韓國[六成]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市調機構spherical insights提出預測,韓國的咖啡市場從2023年到2033年,預估CAGR市場增長6.12%,其中,光是[即溶咖啡],市場會從2013年的10.6億美元增加到2033年的19.2億美元。
咖啡市場的增長也反映在咖啡進口額的增加上。依韓國關稅廳進出口貿易統計顯示,2023年咖啡(包括生豆和烘焙豆)進口額達到11.1億美元,連續兩年突破10億美元大關。這一數據是2019年前的1.7倍,是2014年前的2.7倍。2024年前五個月,咖啡進口額達到4.6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6%;咖啡進口量為8.4654萬噸,同比增長11.4%。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韓國咖啡店首次突破10萬家大關,達到100,729家,較2021年(96,437家)增加4,292家,增幅達4.5%。咖啡店數量從2016年的51,551萬家,在6年間幾乎翻了一倍。截至2022年,咖啡店的銷售額達到15.5萬億韓元。其中,連鎖咖啡門店數量為2.6萬家。據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發佈的《2023年加盟事業現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連鎖咖啡門店數量較前一年增加13%。咖啡品牌數量達到886個,比炸雞品牌(669)多出200多個。
既然商機預期持續成長,自然也引起國際咖啡品牌的注意。加拿大Tim Hortons在2023年12月首度插旗韓國,短短一個月賣出30萬個甜甜圈、10萬杯咖啡後,短短半年內就開了3家門市,截至2025年3月,有17家,預計5年內要開150家分店。美國的Intelligentsia也把首家海外門市設在韓國,截至2025年3月,共有4門市。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代表~[藍瓶咖啡]更是早在2019年就進軍韓國,目前共有16家門市。
討論韓國的國際咖啡品牌,若沒有提到星巴克,就缺了最大的一塊。韓國星巴克由美國總公司和新世界集團各持有一半股份,自1999年7月開設首家門店以來,定下一杯比正餐貴的4,000韓元(約新臺幣100元)的品牌咖啡[價格],奠定外來咖啡專賣店龍頭地位。也因此韓國星巴克曾是[過度消費]的象徵。還對喜愛奢侈,虛驕恃氣韓國女性衍生出[大醬女] (된장녀/된醬女)一詞。
截至2024年底,星巴克在全球共擁有40,576家門市,其中美國有17,049家,中國7,685家,韓國2,009家,超過日本,繼美國和中國之後,位居全球第三。而韓國人口約5,200萬人,因此[人均門市數]高於美中日。
韓國星巴克由韓國總部親自營運,非常能抓住現代年輕人的胃口,門市數量隨著韓國咖啡市場的發展而壯大。從2013年起,每年增幅都在100家以上。自2020年加快開店速度,4年就開設了500家新門市,平均約每3天就有1家新門市。光[首爾]有600多家門市,占全南韓分店總數的30%以上,[江南區]等辦公大樓密集處有近100家門市。也由於星巴克帶來的[品牌]效應,只有有星巴克進駐的地點,[房價]就會增高,所以業主都希望能與星巴克合作,更增加了星巴克的市場優勢地位。
儘管門市數量不如平價的連鎖品牌,但星巴克的營運績效卻相當好。2023年韓國星巴克(SCK)的[銷售額]比2022年增加12.9%,達到2.9295萬億韓元,創[歷史最高]紀錄。而2023年的[營業利潤]為1,398億韓元,同比增長14.2%,SCK公司2024年第一季(1~3月)的營業利潤同比增加59.5%,達到205億韓元,繼續保持增長趨勢。
韓國消費者不止對三大低價咖啡的喜愛度增加,對高價的星巴克的偏好也持續增長。在高通膨壓力下,衡量消費者支出的關鍵指標零售銷售指數在2024年年減2.2%,創下2003年以來最大降幅,連續第三年下降,也是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降趨勢,已經降到[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而因經濟蕭條和單身族的增加,導致飲酒文化發生大的變化,大批酒館倒閉。據韓國國稅廳發佈的調查資料顯示,2024年關閉的酒館達3,600多家,平均每天有10家酒館關閉。
而韓國2024年第四季咖啡店營業額比第三季下降9.5%,降幅在所有類別中最大。且2023年與2024年分別有12,433家與12,242家咖啡館倒閉,換句話說,韓國連續兩年來,平均每天都有34家咖啡館倒閉,但是咖啡店總數反而不斷增加。據路透社2024年1月份報導,擁有1,000萬人口的韓國首爾,共有17,000家咖啡店。2023年5月一項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一的韓國成年人去咖啡館的次數比此前兩三年多。
[高物價時代]也讓1,500韓元的[低價][美式咖啡]品牌竄起,以[方便快捷]、[價格實惠]和[大容量]為賣點,創造有別於[星巴克]等高價品牌的嶄新路線。2022年開設新特許經營權最多的是Compose Coffee(626)、Mega MGC Coffee(572)和Paik's Dabang(278)等[低成本咖啡品牌]。Mega MGC、Compose、Paik's的[加盟]店數在2022年末為5,285家,比2021年(3,849家)增加1,436家(37.3%),低價咖啡門市平均每天增加4家。依 [特許經營業務狀況統計],2022年連鎖咖啡門市數量較2021年增加[13%]。就咖啡特許經營店的數量而言,Ediya Coffee是韓國第一,2024年底已達4,000店。
儘管具體情況因商圈而異,但韓國連鎖咖啡店的創業成本通常在1億韓元以內,相對於其他業種業態,資金壓力較低,且經營咖啡館並不需要特別的技術,因此進入門檻較低。
自2010年以來,市場飽和的聲音從未間斷,但咖啡店的總數量缺依然穩步增加,表示對於咖啡的需求量足以支撐。當然,未來可能會趨於平緩。而龐大的咖啡市場也容納了約27萬的就業人口。其中,從業人員在1~4人以內的小型咖啡店數量為8.4萬家。
韓國星巴克依然佔據市場龍頭地位,但本土品牌如Ediya、Mega Coffee等新進業者也遍地開花迅速擴張,企圖以價格優勢搶占市場。因此,在韓國可以明顯看到高端咖啡與平價連鎖品牌雙向發展的[兩極化]趨勢。例如消費者對精品咖啡的需求增加,推出[手沖精品]、[單品豆]等高端產品,如星巴克的Reserve店。本土品牌也強調門店裝潢升級,以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消費者可以追求品質、氛圍與體驗的極致,也可以願意選擇價格親民、高CP值的咖啡品牌。
而商品創新也因為市場有需求,。近年來,消費者開始關注咖啡的健康成分,韓國業者也陸續推出更多的健康選擇,如:低(無)糖、低咖啡因,或增添植物奶、膠原蛋白、維生素等功能性成分,或是燕麥奶咖啡等,以迎合市場需求。更有結合韓國傳統茶文化,開發[韓式拿鐵]、[米茶咖啡]等本土特色產品,提升差異化競爭力。
未來,各品牌都需要從各方面努力來滿足消費者對咖啡品質與創新產品的需求提升。並伺機尋找拓展全球市場的機會,以迎來下一輪的成長動能。
在美好未來到達之前,要先面對當前的問題。經濟成長以出口為主的國家,在川普政府祭出的高額關稅下,對全球市場的發展會產生多少影響?業者又會採取哪些因應措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完整的數據分析及觀點分享,請下載本文附件閱覽詳情
原文經洪聖宏作者同意轉載分享,以下為原文連結
部落格:韓國咖啡市場觀察(2025)
簡報連結:韓國咖啡市場觀察(2025)
YouTube:韓國咖啡市場觀察(2025)
延伸閱讀:
>> 2025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流通全視界
2,672 Followers
更多咖啡市場觀點
你開咖啡店能賺錢嗎!?
儘管咖啡市場競爭激烈,但只要掌握趨勢、創造獨特體驗,仍有機會在這波「黑金淘金熱」中站穩腳步。
流通全視界
2,67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