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慮或商機?一窺數據足跡的奧秘

2022-01-06

263

數據化的價值要如何創造呢? 第一步就是要思考蒐集數據的商業策略。本文探討數據足跡的意義,並說明從各種類型的數據蒐集策略去思考如何獲取顧客或目標的相關數據。個人隱私跟數據商業策略是一線之隔,有賴成功的大數據商業模式發展!!

從數據化到數據足跡

在前一篇數據化(Datafication)是將數據從實體中抽離以及數據可容易修改、移動、進行不同方式的結合並產生新的價值(請見「數據化如何創造價值?」)。這種數據化產生的價值正在破壞性地影響零售業、媒體業、醫療業、製造業等領域。

我在大學教了一門EMBA的課「大數據與商業模式」,跟同學們探討了許多行業實務上想要數據化的方向,其中,醫療業是我們一致覺得破壞式創新最大的領域之一。一方面來自於醫療業數據驅動思維的傳統(請見「防疫看數據驅動」),一方面也來自於各種穿戴式設備的發達,可以偵測與蒐集個人的生理狀況、病徵、行為等,使得醫療業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過去,我們去醫院看診時,進行健康檢查或醫療診斷時,將數據留在醫院供醫生乃至於研究員進行使用;現在,我們透過智慧手錶將心跳、運動、睡眠留給自己與服務業者;我們也將購買相關保健食品的數據與評論留在網路上;我們也可能在網路上跟醫生進行遠距醫療。這些數據不但我們自己進行生理監控、醫生進行診斷,也可能被廣告業、運動業、保險業等進行利用。這些就是我們留下的數據足跡(Data Trace),這對於我們的隱私產生極大的影響,但也是新服務的商機所在。


數據足跡的商業策略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了一篇名為「Sharing Information: A Day in Your Life」,提醒消費者每天的各種行為,包括雜貨店使用儲蓄卡到在手機上使用社交網絡APP,許多日常活動都可以讓商業得以蒐集有關的習慣、品味和活動的信息。


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資訊分享影片提醒數據足跡被追蹤(資料來源: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網站)

反之,從商業的角度,則可以探討如何去獲取與利用這些數據,以產生價值。以下列舉幾種數據足跡商業模式:

  • 服務數據:服務商透過服務讓用戶主動提供的訊息,如:姓名、年齡、居住國家和信用卡號、喜好等。例如:Stitch Fix女性服飾商店要求會員填寫對於服飾的喜好,以蒐集與分析會員喜好,以精準的推薦服飾。


  • 披露數據:用戶在自己的臉書、部落格等網頁上進行照片的發布、文字訊息或留下各種評論。例如:Kyruus新創醫療服務公司透過蒐集網路上醫生專業、語言、醫院地點、網路評價/聲量、預約時間等大量數據,提供病人根據看診需求,提供看診建議與預約行動。

 

圖、Kyruus蒐集醫生相關數據(資料來源: Kyruss網站)


  • 量測數據: 透過攝影機、物聯網的感測器進行各種量測,用戶或目標會有意識或無意識被蒐集數據,如:人臉辨識、人的姿勢、馬達溫度、駕駛行為等。例如:先進保險公司為美國第三大車險公司,推出Pay as You Drive Snapshot方案,依據行車紀錄決定實際保險費方案。簽約車主將專用設備安裝在車上,紀錄車主駕駛頻率、速度、駕駛里程、駕駛時段、緊急煞車次數、駕駛時間、駕駛動作等資料,以決定保險費折扣率,最高可達7折優惠。

 



 圖、先進保險公司Pay as You Drive Snapshot方案(資料來源: 先進保險網站)

 

小結

數據化價值創造的第一步來自於如何進行數據的蒐集,可以從數據足跡類型來思考商業策略,包括服務數據、披露數據、量測數據等各種策略思考如何進行各領域的數據化發展。從個人的角度,也要留意數據足跡是否不經意地被蒐集,以避免個人隱私的洩漏!!

知識主題
數據分析&雲端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