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楊于嫺
1.6k
世界各種局勢和環境狀況變化越來越快速,製造業更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和淨零碳排等各種壓力。要如何從產業特性,並利用數位科技找到企業轉型利基點?讓各界專家,以ESG的角度告訴你!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現今地球溫度已經比工業化前高出1.5℃,主要是因為包含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2020年的濃度,是1750年未工業化前水準的149%所造成。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已有136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碳排」(2050Net zero),即承諾要在2050達到碳中和等目標。各國政府利用法規和碳稅等方式,促使各界達成減碳,像是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3年開始申報;
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最快會在2024年實施;
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將「2050淨零碳排」明訂為國家長期的減碳目標,未來將定義企業排碳和碳費的標準。
台灣出口比重佔GDP 57%,又是世界供應鏈的重要成員,當各大國際品牌客戶陸續提出減碳要求,像是Apple為了達到2030年碳中和的目標,往下要求其供應商減碳,因而台積電、鴻海等各大供應商,很早就開始落實各種減碳相關行動。
鄧白氏 總經理 孫偉真 ╴ 以數據科技力,突破ESG永續新賽局
瀚荃集團 董事長 楊超群 ╴ 以數位轉型融合ESG 打造新競爭優勢
鼎新電腦 副總 黃盈彰 ╴ 數智驅動 邁向ESG綠色製造的實踐方法
過去要衡量一間企業經營的成效,都是以公司基本面和財報所出現的現金流量狀況、投資報酬率(ROI)、獲利模式等財務相關的成果為評斷依據。
但近期因為世界局勢變化快速,各種過去較少被企業考慮的風險持續發生。像是現在還正在發生的新冠疫情,強力影響著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各個層面;氣候變遷更是充斥全球,台灣這幾年也發生氣候異常變化。
今年五月的天氣,氣象局評為是台灣70年來最涼爽的五月;2019、2020年連兩年颱風季豪雨不斷,但2021年卻發生「百年大旱」極度缺水,日月潭罕見露出水庫見底的九蛙畫面,不只是民生用水減壓,農業出現被迫停耕的問題,工業製造相關產業更是到處找水以防停工,也間接影響了全台電力的供應狀況。
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財務面的數字可以發現的企業風險。
所以金管會在「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中,規定上市櫃公司需要揭露包含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 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企業永續ESG指標。希望在資訊完整揭露的同時,利用ESG指標協助企業確認,在營運時是否已有健全的制度和流程規劃,將不同維度的風險問題納入考量,做到更全方位的企業永續經營。
減碳的話題,對現在很多台灣企業看來,看似事不關己,但若未來還要繼續和世界各大品牌供應鏈合作,或面對市場法規等要求,要如何握緊手中的入門票?
在世界減碳戰役中,轉型刻不容緩。企業應該馬上利用本身數據,確認產業利基點並整合數位科技,率先找到因應對策。
企業ESG教戰手冊
2,355 Followers
延伸閱讀
企業ESG教戰手冊
2,35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