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莊馥綺
3.7k
在CNC加工業中,「刀具」是掌控設備機台稼動率和良品率高低的關鍵,但你是否也常常無法精準判斷換刀時機?無論是太早更換而縮短刀具壽命,還是刀具過度磨損導致崩、斷刀,造成設備/工件損壞,都會降低設備總和效率OEE,這時候你該怎麼辦呢?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刀具的績效與價值?
機械為工業之母,而智慧機械更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如何有效做好CNC刀具管理?、CNC刀具管理,如何提高OEE、縮短製造週期?中我們可以知道,若有以合適的方法進行刀具收納,監控管理,能幫助我們降低CNC設備機台加工的故障率,提高機台稼動率,甚至是避免發生意外事件導致設備損壞、人員受傷。
而想要能夠減少製造過程中的浪費、降低環境耗損、降低營運成本、提高工廠生產效率、最重要的要訣便是「預防」,只要做到即時監控品質受損與崩、斷刀的預知,便可以減少碳排放,同時達到環境永續的效果。
但在很多CNC加工現場內還是會發生一種情形;明明企業主們已經將刀具進行數位系統化的管理:用合適的刀具櫃做收納、也以數位監控系統軟體協助設備穩定運行,但還是無法讓刀具像人一樣,能夠有觸覺,可以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並將這些「觸覺」形成數據資料,讓現場人員能夠即時掌控與調整。那麼,CNC加工現場還有哪些痛點令企業主們感到棘手無解呢?一起接著往下看吧!
1.無法監控刀具壽命導致工件毀損:過去經常會依靠經驗或是過往參數去判斷刀具壽命,但準確率卻非常不一定,很多時候為了確保不損壞工件,會低估刀具的使用壽命,造成刀具成本提高;或是高估使用時間而造成工件毀損,效益下降。
2.無法檢測盲孔的加工品質:很多時候在加工時,會遇到工件内具有各種形狀和深度且不導通的孔(盲孔),若只以傳統現有感測器檢測,操作人員無法從圖示的數據資料判辨出是哪一個孔洞有問題。
3.超精微加工讓感測器失靈:若是操作一般體積較大的刀具,資深師傅還可以用聽的來辨別是否崩、斷刀,但很多加工是以精微刀做加工,鑽孔最小只有0.2,操作過程中刀子有沒有斷掉都不知道,更是無法用聽的或是依靠經驗去判別刀具使用狀況。
4.攻牙後螺牙品質檢測不出:每次鑽孔時都會有板式,牙絞進去後排穴槽排出麻花捲,必須要對稱不能卡屑,不然會二次咬牙造成品質下降,即便工件完成後要進行檢測,品管也只能拿螺絲出來鎖一鎖,無法有效進行品檢。
5.手動紀錄耗時費力又易出錯:無論是手寫還是利用EXCEL記錄切削的數據資料、感受,都有可能會因為人為因素而導致數據資料出錯,且無法及時傳遞資訊及調整刀具設備。
傳統切削的試錯方式是在接到訂單後,進行「試加工」,再向客戶回報是否為所需的理想品質,力求完善,接著再不斷找出問題點並修改參數、治具。但在試加工時會引發以下幾點問題:
1.主觀認知使製程並非最快最好
2.浪費的試製時間,增加隱性成本
3.外包(浪費成本,需稽核外部品管)
4.更動設計後再回到試加工迴圈。
通過上面這幾項問題點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要提升設備總合效率OEE,其中一點是要先能夠得知刀具精準的數據資料,但在切削加工的過程一直都是變化多端,只靠操作人員的經驗去判斷刀具壽命與加工品質,不僅無法正確掌握實際情況,也可能會增加大量成本,因此需要刀具準確的數據資料,並將其數位化、即時化,才能讓師傅更直覺化(輕易看懂數據資料)的操作,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做到智慧監控刀具的即時情況呢?
智慧化便是透過IoT物聯網讓設備上網,利用即時數據將設備智慧化,提升設備運行效能和生產能力,以CNC加工來說就是要先做到將IoT物聯網與「機械觸覺」感測應用導入工具機械、切削加工中,在刀把加裝感測器讓刀具有感知、觸覺,感測器可以感知環境、蒐集外在訊號,再即時傳遞到數據資料平台上,達到真正準確的趨勢及預知分析。
在主軸或刀把上的結構以360度環週佈滿密集的感測元件,每個感測元件可回饋刀具所受任何方向施加的彎矩力(Bending moment)、軸向力(Axial force)、扭力(Torsion)及溫度,由非常多密集的感測點形成在一個可視化的極座標靶圖(Polar Plot)上,並透過無線通訊方式將數據傳出,可以即時監測並蒐集準確數據資料後,回饋給操作者進行分析與應用。
1.銑削力視覺化,操作者一看就懂:以極座標的方式呈現,刀子在切銷時,每轉一圈刃會切四次,切削力量越大,在坐標上越往外擴,只要有一個刃不是對稱的,操作者便可以知道刀具有問題。
2.磨削力視覺化,振動雜訊一目了然:如果磨削力穩定,感測器測出來的藍色點狀訊號圖便會呈現完整圓形,座標會在中心點,藍色的線會越來越細;磨削力不穩定的話,便不會呈現完整圓形,不僅可以即時監控磨削力的情形,沙輪的品質也可以被記錄下來。
3.高靈敏度感測器,超精微加工也不怕:小於1N的切削的力量感測,感測器靈敏度最小可達到眼睛不可視的範圍,可以知道精微刀的四個刃是如何逐漸增長;鑽孔最小做到0.2的精微孔,解決超精微刀斷刀無人知的困擾。
4.資料可再造性高且能繼承模型資料:資料重現性100%,可自由設定校正值或是原始值,資料跟著刀具走,也不需個別的機床重新建模。
5.可視化即時處理分析邁向工業4.0:所有刀具動態變化等物理表現,皆透過PCbase與控制器協定通訊完美回授,將傳統工具機提升至智慧製造的等級。
6.隨時監控刀具切削時壽命狀態:即便參數、治具、工件、工具機、刀子品牌相同,每一把刀具的壽命卻不會一樣,這是因為刀具本身品質的關係,因此可以利用感測器以對的方向、用法來監測刀具切削力量,監控並預測刀具使用狀況和壽命。
◎切削加工即時監測,合併不同產線
1.斷刀預防發展到面粗預防:即時瞭解加工狀態,避免出現斷刀或工件面粗(表面粗度)品質不佳,而導致不良品產出。
2.快速優化製程與計算效益:監控的即時性,隨時掌握加工過程中的品質或刀具壽命漸變,能在不良品產生前即時回饋,甚至清楚計算生產成本,藉此改善製程與提升生產過程中的目標效益。
3.實現24/7不停機切削生產:CNC加工多數以產出為主要目標,只要設備還能運轉,就不會停機,時常導致品質逐漸變異,並產生惡性循環,最終使生產成本不斷提升。透過感測端媒合方案,針對不同機台進行調整,在生產過程中監控重點刀具及設備,從中降低停機與維護產生的成本、提升量產的穩定性。
4.車銑攻磨鑽中兼顧加工品質及切削壽命:產線上會遇到非常多加工方法,而每一種方法都取決於各種設備獨有的機械特性,因此難以對所有製程做整合。利用智慧刀把可以針對任何的切削型態,做到高度智慧化,輕易掌握每段製程的切削品質與壽命。
利用智慧刀把作為Tool control center(TCC)的智慧化主軸,在系統內就像APP一樣,可以看到刀子每一個刃的狀況,鎖住那一台機器切削下去工件的面數到多少就到多少,大部分應用在汽車廠及航太加工廠。
◎以引擎為例
傳統加工問題:在汽車廠內是以引擎為主,尤其是缸內直噴的引擎,由於渦輪要增壓進去因此精密度要高、密封程度要很好。但進行鏜刀加工時,只要有一點白邊就會出很大問題,引擎會有火舌竄出。
傳統品檢問題:過去用背鏜刀時,是以數量去判定刀具壽命,並以人力進行全檢:用內視鏡照加工地方,每一個工件都照,不僅耗費許多人力,且所有工件要到最終品檢才知道品質好不好,刀具設備是否需要調機。
智慧刀把應用:利用智慧刀把聯網,達成在加工時便可以進行整個品質監控,刀具、時間、停機、不良品成本皆下降。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智慧刀把的應用,不僅直接減少人力、物料和設備的等待閒置時間,也間接降低了電力使用量,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益,而這也是邁向ESG的重要一步。
◎以渦輪為例
傳統加工問題:渦輪軸件轉速高所以刀具機台的穩定度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變動的數值要在公差帶上,但是刀具會損耗、公差帶會往上走、內徑會往下走,因此數值很難控制在公差內。
智慧刀把應用:精準控制切削的力量,如果力量不對的話控制器會反控它,讓力量拉回來,永遠控制在精度上,而刀子太過毛的話便會提示要進行換刀。
◎以航太產業為例
製造渦輪的其中一塊小葉片時,把每一個切削力打在坐標系的點上,形成3D虛擬的航太葉片,由圖可以知道刀具力量分布在哪、有沒有用對力量?若工具機有異常震動,都可以在數位軟體平台中反映出。
以CNC加工產業來說,想做到的便是提升產品質、減少浪費、降低成本等來提高生產效益,甚至是減少製造過程中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環境永續。
因此無論使用哪一的刀具、工具機,只要提升工具機切削品質、機械設備數據資料的品質,便能提升產品品質。想要工件品質好,首先要控制好刀具的狀況,透過智慧刀把上的感測器蒐集數據,做到即時監控品質受損與斷刀預知,並針對製程進行分析與優化,才能達到智慧製造的要件,並有效率地達到ESG的目標。
物聯智視刀
22 Followers
馬森科技
馬森科技
馬森科技擁有超過十年以上的超精密與先進製造技術,並擅長運用各種感測器與物聯網科技進行整合。
物聯智視刀
22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