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楊于嫺
8.1k
降低用電成本、減碳、ESG或節能,都是整個企業各部門要一起進行,才能有實際成效。不同部門和職能,可以怎麼在工作中做到呢?
企業要做到降低用電成本、減碳、ESG或節能等目的不同,工作中主要執行者和執行內容不同。
但執行的第一步,都需要先掌握好在節能減碳也是數位轉型中所說的,用電的相關數據(如:電力使用數據、機台運轉加工數據及訂單和工單狀況數據),才能往下進行各種降低用電成本、節能和減碳的工作。
各部門中不同職能的人,可以怎麼利用這些電力的相關數據,在工作中做到節能減碳和ESG呢?
▋廠長、廠務和IT人員可以利用以像是能源管理等數位系統平台工具,整合數位IoT數位電錶的即時用電數據和各項資料(如,包含訂單、工單和機台運轉加工狀況等等數據),讓數據立刻說明現在發生的事情。
例如:以能源平衡圖和電能流向分析等功能,可以了解全廠的用電流向,偵測各流程、各設備用電比例,快速找出高用電和高排碳怪獸。
▋老闆和主管可以整合台電的時間電價費用公式,算出各產品單位時間電價。同時也可以依據台灣環保署、歐、美等各國公告的碳費或碳稅等規定,延伸計算出碳費成本。
▋生管人員利用台電時間電價的計費標準,調整生產排程計畫。例如將高耗能的製程安排在晚間的離峰或半尖峰時段,避開用電尖峰的高電價時間,直接降低生產成本。
▋企業都會和台電訂定契約容量,若不小心超標一次,就會造成整個月都要額外付出2、3倍高額罰金。
很多工廠根據IoT數位電錶收集的即時電力使用統計數據,就會發現每天一早開工,就是用電大量且集中時間,因為廠內各種機械設備同時開機,馬上造成用電量在15分鐘的短時間內就超標。
廠長和廠務可以根據用電狀況與用電需量的數據統計,了解廠內的用電的大量和小量時間分布狀況,與生管一起規劃合適的設備使用SOP。
像是將不同設備的開機時間分別錯開,達到用電量的削峰填谷、用電量更平均的作用。如此不只避免用電量超過台電的契約容量,更有機會制定更低、更合適的契約容量,同時做到降低電費的效果。
影響企業用電量的因素很多,訂單、產品品號、生產排程計畫、加工設備型號種類、產量和環境的溫度等各項因素都會影響用電量,甚至單一產品的生產數量和用電狀況,也非線性的正相關。
廠長、廠務、生管、製程工程師,和設備工程師或設備商,利用能源管理等數位系統平台工具和IoT數位電錶收集的即時用電量的數據,並整合各項影響電力使用的因素數據,建立整體能耗科學數學模型,才能實際分析出高耗電、高碳排放量的真實問題。
不穩定的電力 (電源)品質,可能發生瞬間過電壓異常、電壓驟升/驟降、相位不平衡等等的狀況,影響機械設備的使用。
廠務和電工可以利用能源管理等數位系統平台工具的手機app做到隨時隨地,都可以遠端監控IoT數位電錶顯示的即時電力的各種參數(如平均電壓、三相電流/壓不平衡率等),並透過手機警報,提前避免因為電力不穩定,而產生設備故障的意外狀況發生,才能提高設備機械儀器可使用的壽命,並維持工廠的穩定運作。
生管利用精實管理精神,優化調整生產排程計畫,像是可以減少換模換線次數,並做到快速換模,降低整備的時間浪費,如此不只可以降低設備停機等待時間,將設備使用最佳化,還能做到提升能源使用率、直接降低電費成本和排碳量。
▋製程工程師可以利用加工過程中,能源管理系統收集的電力相關數據,建立電力數學模型,透過像是將生產製程的參數透過調整,經過PDCA的優化流程,不只維持品質良率,更可以降低電力的耗費等,打造持續優化的減碳製程。
▋研發應思考整個在產品生命週期中,包含原物料及零組件採購、生產製程、配送運輸、產品使用和廢棄回收等流程,每個階段可以如何做到節能、提效或減碳。
像是試產過程中,利用能源管理系統收集的電力相關數據,提供研發設計部門在設計初期設定材料及加工方式時,選擇不會產生高碳排放氣體的原物料和材質及製程的參考。
更換新設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成本支出和選擇,採購在進行這麼重要的任務時,應思考每台設備在生命週期整體的時間中,要花費的總成本,哪一種選擇對公司最有利?
以空壓機來說,若一台普通的空壓機平均可以使用五年,這五年內的電費,大約可以採購四台空壓機,如此可以看出浪費的成本費用非常驚人。
所以採購在進行新設備的購買選擇時,更應該依據設備使用的整體費用,和節能減碳的效益,來當作設備採購策略的衡量標準之一。
這次簡單解釋了不同職能,可以執行的節能減碳方法,想深入了解更多不同職能在節能減碳和能源轉型的詳細資訊,在能源管理:實務掌控列管-上和能源管理:實務掌控列管-下有深入說明。
延伸閱讀
企業ESG教戰手冊 | 頻道大賞
1,187 Followers
延伸閱讀
企業ESG教戰手冊 | 頻道大賞
1,18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