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貫通的金融體系,充分掌握企業金流命脈的投融資及資本市場的運作,憑著風險管理及長期投資的核心價值,對劇烈變動的VUCA世界裡企業之永續韌力有愈來愈高的關注,清楚企業需要有架構地去管理風險掌握機會提升永續可能性,因此除財務評等外,亦逐步擴大評鑑企業永續能耐與實施的等級,以衡量企業價值、決定投融資機會、額度及對應條件。
金融業所有的投資、借款、貸款,他們眼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風險對應報酬,有多少風險就要對應多少報酬。金融業中的投資,求的是穩健,而不是賭博。所以,對金融機構而言,客戶、合作者、交易對象和投資人組成的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他的客戶必須是要可以被信任的、是有前景的,可以預測到有穩穩當當的收益。金融風險管理最終的本質就是金融將本求利。
▲來自【以金融視角看ESG對中小企業影響】課程簡報
在金融體系裡面,金流進出會牽涉到非常多的關係人,關係人之間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活得好、活得夠久,而不是非常快地亮起風險警鈴。因此,站在以風險對應可以賺到的報酬的角度來說,金融體系要考慮關係人到底是如何治理公司,對策是什麼,如何活得好、活得久。
遠在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執行ESG之前,臺灣所有的金融機構早已執行ESG好幾年。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的金融機構都有海外投資人,例如像是國泰、富邦,這些海外投資人可能在十年前就已經直接表示,如果企業沒有在三年內重視ESG,那麼他們可能在三、五年後就直接撤資。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金融機構是因為金管會的要求開始而重視ESG,其實並不是的,他們遠在金管會要求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的體系必須要能夠進入一個可被管理的、具有前瞻性的、穩健的體系。所有借出去的錢、投資的資金,頂多是救急,而絕對不會去救濟。因此,金融機構早早的做了各種治理,還有對社會的責任、人權等等ESG的重點。
以臺灣目前來說,金融機構自身的ESG,所做到的程度已經達到可接受的程度了。那麼在整個金融體系生態裡面,最大的風險是誰呢?就在於金融機構的客戶。
客戶的風險從意識建立到實際實施都還有一段落差。金融機構把錢借出去,是希望有穩穩的回報,如果客戶將來很可能經營不善,這可不行。因此,金融風險管理本質的第二個部分就是引導ESG落地,引導整個臺灣的ESG要如何落地,協助客戶認真對待ESG,以及如何去降低所面臨大環境的風險,強化客戶體質。
回到風險管理的本質,如何讓所有合作的對象、服務的客戶,在過程裡可以保持風險最小、長存機會最大。當然身為金融機構的客戶,要知道的是如果你自身的風險是高的,那麼金融機構要跟你收的利息、或者是手續費就會對應地比較高,因為風險對應報酬。
講師:林玲如
現任:國民年金監理會監理委員、臺灣金融科技協會監事;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顧問 / ESG 顧問團、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理事;張老師基金會 義張督導、ICF 高階主管教練、企業培訓暨輔導教練;Taiwan Chapter of System Dynamics Society 組織委員;iiLABs 產業創新研究院 商業策略顧問師、服務創新與數位轉型培訓師;大健康產業及智慧醫療輔導顧問、趨勢教育基金會 UX in the Jungle 講師。
想要進階學習《ESG》相關議題,推薦您相關課程資訊
【線上課程】
知識學院
445 Followers
ESG管理
以金融視角看ESG對中小企業影響
金融體系如何看待ESG本質和企業導不導ESG的後果,拓展視角以利ESG做或不做、以及怎麼開始做的決策
延伸閱讀
知識學院
445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