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

數據分析&雲端

【能源管理 EP3】節能減碳第一步:先做好作業優化的節能管理

節能減碳的關鍵在於改變人員的用能行為。透過考核和能源管理系統的客觀數據,設定KPI目標並與實際結果比較,驅動每個人面對和解決問題。 首先應進行「管理節能」,優化作業程序和製程參數,達到標準用能量和設備轉換效率。其次才是「硬體節能」,針對低效率設備進行改善。管理節能包括三個步驟:降低不必要浪費、找出並管控用能熱點、更高效地使用能源。透過這些方法,結合各職能的專業,可以有效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201

・2024/07/04

節能減碳的關鍵在於「人」

為了改變人員的用能行為,得透過考核來激發驅動力。以電錶所收集的客觀數據導向,善用能源管理系統來輔助人員,作對的事情、並把事情作對,最終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手法流程如圖一所示,從公司節能減碳年度目標所展開的各單位/個人,按年/按季/按月的KPI目標,與來自能源管理系統的真實數據做比較,目標與現況的差距就是問題,驅動每個人確切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圖一.透過數據導向的能源管理系統輔助,以目標與結果差來推進節能減碳


 滑到文末,立即下載懶人包,讓你全方位掌握缺工趨勢!



節能減碳的第一步:先做好作業優化的節能管理

節能減碳首先是行為層面優化的「管理節能」,也就是以自身職能專業,優化作業程序或製程參數,努力達到各產品的標準用能(電)量,與該設備的標準轉換效率,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其次才是「硬體節能減碳」,針對先天特別不良(轉換效率低)的高耗能設備,加裝節能設備或更換為更高效率的新設備,包括製程設備(生產線)與公用設備(例如空壓機、冰水機),從基本處節能減碳。


管理節能手法如圖二所示,從「不浪費」走到「用能熱點」的有效管理;再以「更高效率」的作業與參數來操作機台生產製造。


圖二.管理節能三手法



管理節能手法(一):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不浪費」是管理節能的基本要求。但很多時候,很多能源都是平白無故被浪費掉的。雖然機台設備的操作都有SOP,但人員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因為順手或方便浪費了很多能源。


亮雲科技在分享節能經驗時,就表示過在導入能源管理系統之後,透過用能可視化、當月/當日耗用狀況以及用電趨勢變化,察覺到很多以往所不知道的用電浪費,因而節省了不少費用。


圖三.亮雲科技透過能管系統避免了很多隨手的浪費


 滑到文末,立即下載懶人包,讓你全方位掌握缺工趨勢!




管理節能手法(二):找到用能熱點後嚴格管控,降低浪費的風險

管理節能第二種手法就是找到用能/碳排放熱點(用電怪獸)。常用的工具是能源平衡圖(如圖四),與能源流向分析(如圖五)。


用能/碳排放熱點(用電怪獸)區分為二類:先天與後天。


先天用電怪獸

前者是先天上耗能(電)/碳排放就是比較高的設備,例如加熱爐、廻銲爐、空壓機、冰水機。這並不難識別,單從機台規格數據很容易就可以區分出來。對於這些設備,我們得嚴加看管,因為其耗能/碳排放量本來就比較高,若不小心翼翼的控管,一但發生浪費,數額就會非常高。


後天用電怪獸

後者是本來不應該是用能(電)怪獸,但因為某些異常或操作不當,才會變成怪獸的。例如機台異常、人員設定/操作錯誤,或是安裝錯誤等,這些林林種種不該發生的因素,才會讓原本不該耗用這麼多能源的設備,平白無故額外浪費了很多能源,變成後天怪獸。


其實這些怪獸,若沒有數據與系統輔助,並不容易被發現,更不容易被解決。透過能源管理系統的協助偵測識別;以歷史數據重建現場,找尋根本原因,才能治本解決之。亮雲科技就是透過鼎新能源管理系統,才找到了後天用電怪獸。


圖四.能源平衡圖


圖五.能源流向分析



管理節能手法(三):更高效的使用能源

管理節能的第三種手法就是讓各職能都能以其專業更高效地使用能源,例如:

  1. 製造現場:以戰情看板更有效率的操作機台生產製造、
  2. 生管:以時間電價優化排程/派工、
  3. 廠務/工務:管好能源與公用設備、
  4. 能管員:找出用能/碳怪獸並嚴加管控與改善、
  5. 採購:選購高轉換效率的生產與廠務機台、
  6. 財務/業務:更精確的計算訂單/機台的用能/碳成本、
  7. 研發/製程:從根源處降低產品的標準用能/碳量。



下一篇【能源管理 EP4】先做好作業優化的節能管理, 以生管與廠務為例 將說明如何優化生產排程和派工,在保證交期和品質的前提下,在電費低廉時段生產,達到費用最低化。


download

能源管理系統,依據ISO 50001的省電費及減碳關鍵.pdf

能源管理

製造業減碳大作戰

全面掌握整區、單點設備用電概況, 即時智慧化管理,有效提升 企業能源效率!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