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注意到的

2024-12-03

26

相較台積電在全球先進製程領域裡的獨占優勢,受三星及美光寡占壓力影響,台記憶體IC企業能表現空間委實有限,仍無法攀越美韓記憶體IC企業聯手築下的寡占高牆。但值注意的,即便陸企的記憶體IC全球市占仍無法跟上中芯國際等在晶圓代工市占上的突出表現,但在記憶體IC技術競爭上,陸企已為台企帶來趕超壓力。

日前有媒體報導指出,美商務部已發函要求台積電,停供陸企與AI領域相關的7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晶圓代工服務,同時,路透社亦發文指出,拜登將針對200多家陸芯片公司祭出新管制措施。此舉肯定嚴重衝擊陸AI產業發展,甚至讓陸科技創新之路變得更滿路荊棘。


但值注意的,自美對中高科技產品禁售以來,陸企已在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半導體出口及記憶體IC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中芯躍居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近年來,台市場輿論幾全聚焦黃仁勳夜市遊所帶來的AI旋風,以及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裡的獨占優勢,但卻鮮少注意,陸企已在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市場趕超聯電、世界先進,在記憶體IC領域趕超華邦、旺宏及南亞科等。


TrendForce數據顯示,美對中高舉關稅大旗時的2018年,中芯國際僅排名全球晶圓代工第五,市場占比仍比第二及第三的格芯與聯電少了3.1及3個百分點。而今,才不過六年時間,已有三家陸企躋入全球晶圓代工前十榜單。


今年第二季,中芯國際全球市占更反超格芯及聯電1個百分點,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另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華虹半導體則趕超世界先進、力積電及以色列的高塔排名全球第六。


電子發燒友網站數據顯示,中芯國際今年前三季營收,已大幅超越聯電的18.7億、格芯的17.4億,來到21.7億美元;淨利方面,不讓台積電前三季淨利增長54.2%專美於前,中芯國際今年前三季淨利增長56.4%,在此同時,聯電僅增長4.97%,而排名第五的格芯更大幅衰退29%。值注意的,陸華虹半導體則不僅排名從第九進步到第六,今年前三季淨利增幅甚至高達222.6%。



記憶體IC領域伺機趕超台企

相較台積電在全球先進製程領域裡的獨占優勢,受三星及美光寡占壓力影響,台記憶體IC企業能表現空間委實有限。Nand Flash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占91.4%,且無一台企入榜;DRAM方面,南亞科及華邦雖排名第四及第五,但合計市占亦僅1.6%。


相較台記憶體IC企業已成立近40年,仍無法攀越美韓記憶體IC企業聯手築下的寡占高牆,更遑論設立還未滿十年的陸記憶體IC企業。但值注意的,即便陸企的記憶體IC全球市占仍無法跟上中芯國際等在晶圓代工市占上的突出表現,但在記憶體IC技術競爭上,陸企已為台企帶來趕超壓力。


自2017年,陸長江存儲成功試產32層3D NAND Flash芯片後,日前又有媒體報導,長江存儲已跟上韓美企腳步開始量產232層3D NAND Flash芯片,同時另一家以生產DRAM為主的合肥長鑫,其近年來的每月DRAM產能亦已開始趕超台灣。



從集成電路進口大國到主要出口國之一

美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5,559億美元,同年,陸集成電路銷售1,925億美元,一躍而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銷售市場與最大半導體產品進口市場。但拜陸企在成熟製程領域競爭力大幅提升之賜,近年來不僅陸集成電路貿易逆差大幅縮減,甚至華麗轉身成為全球半導體主要出口國之一。


(一)集成電路貿易逆差明顯縮減

陸海關總署統計,拜疫後全球搶建庫存之賜,2021年陸集成電路進出口創高達5,863.4億美元,其中出口1,537.9億美元、進口4,325.5億美元,集成電路項下貿易逆差2,787.6億美元。


近幾年來,伴隨港澳台及外資等加工出口型態企業外移與本土半導體企業在成熟製程領域崛起。今年前三季,陸集成電路出口1,178.5億美元、進口2,811.2億美元,換算全年仍高達5,319.6億美元,值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陸集成電路項下貿易逆差已縮减至1,632.7億美元,即便換算全年,仍較兩三年前大幅減少至少22%。


(二)集成電路出口大幅增長

按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10月,陸出口同比增長6.7%、進口同比增長3.2%。拜出口穩定增長及進口替代效應之賜,貿易順差7,852.7億美元並創同期歷史新高。


近六年來,陸整體出口不畏美加徵關稅壓力仍逆勢穩定增長,市場泰半將之歸因於新能源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全球競爭力提升,但卻忽略事實上半導體也是近年來大陸出口仍能穩定增長主驅力。


美對中加徵關稅前的2017年,陸集成電路占出口比重2.96%。拜成熟製程競爭力提升之賜,以人民幣計,今年前10月,陸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21.4%,占整體出口比重亦隨之大幅提升至4.48%。


原文連結

首席經貿觀測站

85 Followers

經濟可以說是國家大事,也是你的生活要事,無論企業的生產質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有可能與世界各產業相互影響,連帶牽引著國家政策。首席經濟學家以深沉的思考邏輯和特有的觀點,與你分享所見所聞,一同來瞭解國際經濟趨勢及財經資訊,打開經濟新眼界。
知識主題
經濟焦點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