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團隊總是留不住人?改善三大管理誤區,重建團隊凝聚力

2025-02-03

88

身為主管的你,如果團隊士氣低落、流動率高,是不是該停下腳步檢視自己的管理方式? 與大家分享三大管理錯誤,幫助主管重塑管理心態,找回團隊信任感。

前一陣子,因為組織架構調整,身為主管的Nina,幸運的有兩位精兵幹將加入團隊,他們都是在公司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資深經理,大家都非常羨慕Nina有這麼好的人才,也認為她的項目成果一定遠超預期!


然而,三個月過去,這兩位資深經理不是轉組,就是選擇離職,而Nina認為,自己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培養下屬,用心良苦,是他們不夠優秀,態度消極,所以才離開,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


半年後,Nina的團隊流動率高達50%,甚至HR也收到許多員工對Nina的負面的回饋,Nina才驚覺原來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是全公司最讓人受不了的主管了,大家都不願意在她的團隊工作。


如果你有類似Nina一樣的慘痛經驗,員工感受不到支持,只覺得一味的被要求KPI,卻沒有獲得對應的資源,甚至解釋了困難主管也聽不懂,最終只能無奈轉身離去。


那身為主管的我們,就需要停下來自我檢視,是不是犯了以下的三種錯誤?


錯誤一:沒有入局

有許多的管理者,常會被下屬私下抱怨「站著說話不腰疼」。


為什麼呢?因為管理者沒有躬身入局,不了解一線業務人員所處的場景和遇到的挑戰,所以容易提出不現實的目標和解決方案,引起團隊的吐嘈。


要做到真正的躬身入局,就不要怕兩腳沾泥。管理者要常勤跑現場,深入前線, 遇到問題時,不能只在辦公室臆想,而是要去現場找方法,去基層溝通,或去拜訪客戶。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時,3個月之內,通過多樣的形式,走訪、座談會、大會、空巴等等,跟3萬名日航員工握手,然後問:「你認為呢?」稻盛和夫認為,遇到麻煩多找找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不明白,就找自己的部下,找找一線員工,他們有辦法。


當你真的躬身入局,你就會發現,原本坐辦公室指揮時,自己以為的問題,很可能只是表現,並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所以通過管理者親自入局項目,你才能辨別關鍵原因,找到實質有效的解決方案。


錯誤二:沒有指道

什麼是「指道」?聽起來有點玄,但非常重要。


「指道」,就是指明道理、指明道路,也就是當一個戰略由上而下指派到我們的部門時,主管要進行深度拆解,轉換成部門實際具體的目標,告訴團隊為什麼要做?如何做?而不是當甩手掌櫃、傳聲筒,轉頭就把郵件原封不動轉給下屬處理,前因后果都沒說明,這樣下屬會失去方向,不知道如何完成任務,甚至在錯誤的路上努力狂奔,最後白忙一場,如此對於團隊精力的消耗是非常嚴重的。


我自己的習慣是不論開什麼高層溝通的會議,一定事先要把方向和結論同步給核心團隊,讓他們理解公司接下來的重點,以及交辦任務前,我會仔細說明背景、我認為可以嘗試的做法、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存在的機會點,讓下屬更好地理解如何接手完善方案,並常參與項目進度和解決問題的討論。


身為主管,我們要明白一項工作的完成,交辦後才是開始,而不是結束,目標絕對不會隨口轉告下屬後,就順利達成。


錯誤三:沒有扛事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身為主管,我們要理解,自身所獲取的不僅是交辦任務的權力,更是為整個團隊負責的擔當。


在員工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管理者永遠都是要衝在最前面,並且帶領團隊將難題一一化解。 一旦把事情扛下來,做好了,不是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而是要將榮譽分享給團隊,就像將軍打仗,除了出謀劃策,一定是身先士卒,士氣才會高昂,團隊凝聚力也越來越強,那打勝仗的概率不是就增加了嗎?


而當事情沒做好,管理者要主動承擔失敗的責任。 現實工作中,很多主管不是這樣的,目標沒有完成,原因太多了,可能是目標有問題,可能是計劃有問題,可能是獎懲有問題,可能是檢查有問題,可能是溝通有問題,但是這些原因,都被他忽略了,他選擇性認為是下屬執行力不夠,推卸責任給團隊。


一個員工,可能他最開始非常積極主動,願意承擔責任。 但發現,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背鍋了幾次之後,再也不會主動了。 信任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沒有了信任,團隊自然就會離心離德。 所以一旦走到管理崗位,就要將責任扛在肩上。就算真的是員工積極性問題,即時的覆盤調整,也是主管要做的。


在經歷團隊人員越管越少,底下的人待不住的窘境後,Nina也重新認真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修正管理方式,逐漸重新建立起團隊的信任。這個路程不容易,但相信只要有心、願意改進的主管們,最終一定也能成為受人敬重、想要追隨的熱門主管!


文章出處:青鳥誌 | 陪你學習成長每一天

菜鳥主管成長日記

57 Followers

「每一個領導者,都曾是新手。勇於突破自我,成就卓越管理。」 分享領導經驗和職場智慧,幫助新手主管快速成長,提升領導力,並實現職場上的卓越成就。
知識主題
工作術
經營管理
領導力與團隊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