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工商心理實驗室
249
每天戴著微笑的面具,內心卻可能在掙扎—這是許多職場工作者的日常。你是否也曾經在工作中,明明感到壓力山大,卻仍要保持禮貌與專業? 這種情緒勞動,不僅是心理的考驗,更是身心俱疲的來源。然而,我們是否能找到平衡點,在滿足工作需求的同時,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 今天與大家分享有效的調適方法,希望可以協助職場工作者減輕壓力,更能在職場中遊刃有餘地駕馭自己的情緒。
主管:小甜,我知道你剛才花了很多時間與顧客溝通,但我希望你能馬上調整好情緒,不要影響後續工作。
小甜:(面露尷尬又不失禮的苦笑)好的,我了解,我會盡快調整。內心嘀咕+白眼:「難道就不能先讓我喘口氣嗎?」
你是否曾因為工作中的面具人生而感到疲憊?
即使心情低落,但仍不得不時刻做好表情管理,以提供優質的服務。在職場上除了需要投入體力和智力,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也是重要的一環。
情緒勞動是由Arlie Hochschild於1983年所提出,他將其定義為透過調控情緒,展現出公眾可以看到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Grandey(2000)引用情緒調節理論(emotion regulation theory)將情緒勞動定義為,個體為達成組織目標而調整內心情緒感受與外在情緒表現的過程(Gross,1998)。這意味著即使感到不適或失落,個體仍然需要壓抑情緒,努力展現出笑容來應對挑戰。
情緒勞動有兩種策略,包括表層演出(surface acting)與深層演出(deep acting)。表層演出是隱藏真實情感以符合組織期待,而深層演出則是調整內心感受以達組織目標(Hochschild, 1983;Grandey, 2000)。
情緒勞動並非總是負向的,有時,當我們在經驗應對與調整互動的過程,反而可能增強我們人際溝通和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使我們在職場上更加得心應手。反之,長時間且高強度的情緒勞動,在缺乏支持系統的情況下,就可能會導致情緒耗竭和職業倦怠(Sloan, 2012)。
接下來,透過個人以及組織兩個層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哪些作法可以幫我們克服情緒勞動。
在個人層面,可以試著透過自我掃描(SCAN)檢視工作帶來的隱形成本,幫助整理內在並自我提升。
你可以這麼做︰
除了進行自我掃瞄(SCAN),我們也可以...
管理者若能接受相關培訓,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情緒、提供情感支持和妥善處理員工的抱怨,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還能減少情緒勞動帶來的負擔。提供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和制定明確的員工保護政策,能夠幫助員工更好地應對情緒需求,進而減緩情緒耗竭的問題。
透過個人的日常實踐以及組織的努力,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情緒勞動帶來的壓力,還能創建一個更健康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這對於提升個人和團隊的幸福感,以及促進組織的長期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職場成功不僅在於達成業績目標,更重要的是維護和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文:郭丹癸/工商心理實驗室
原文出處:工商心理實驗室
工商心理實驗室
27 Followers
延伸閱讀
工商心理實驗室
2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