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圖像筆記法的差異

348

視覺筆記與心智圖、資訊圖表、思維導圖等工具之間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但它們各自有不同的重點。視覺筆記不僅是一種記錄方式,更是一種整合思考、紀錄與引導的工具,範圍涵蓋其他類型,透過圖像來幫助我們理解、表達和解決問題。重點在於靈活應用各種形式,不必拘泥於特定的筆記格式,只要能幫助思考與溝通,就是最適合的筆記方法。

今天想來分享一個超級常見的問題,那就是『視覺筆記跟心智圖,或其他圖解筆記法有何差異?』

因為包含像是 

  • 視覺筆記跟心智圖有什麼不一樣?
  • 視覺筆記是資訊圖解嗎?跟插圖的差別? 
  • 視覺筆記就是心智圖嗎?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我很常聽到大家會有的疑問


首先要感謝心智圖界的許多前輩老師們努力的推廣,在許多校園師生,甚至是家長都普遍認識並開始運用心智圖來幫助學習,而我與心智圖的緣分,是從大學一年接觸到Xmind軟體開始,我畫了整整四年的心智圖筆記,無論是學校上課還是課外閱讀。不過因為本身字醜(懶得寫太多字),加上自己喜歡畫圖的緣故,一直在找尋著有沒有更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所幸在2015年我找到了!我的啟蒙書《直覺式塗鴉筆記》



翻書一看驚為天人,真是顛覆我對筆記的想像!!裡頭收錄來自不同筆記師的作品,天馬行空的創意,搭配各有特色的風格展現,從此「塗鴉筆記」成為我的首選,但也一路摸索著在資訊邏輯與圖像感性間的平衡,因此後來看了圖解思考、資訊圖解書籍,也再重溫心智圖、思維導圖等課程,於是乎如果要簡單做個筆記,我想用這張圖來表達我的想法。



我以常見的四種類型來跟大家介紹,分別是視覺筆記、心智圖、資訊圖表、思維導圖,簡單科普一下這四類的起源。


視覺筆記

又名塗鴉筆記,由麥克‧羅德Mike Rohde開始於2003年在個人網站上分享其構思及創作的過程、設計範本和插畫。


心智圖

又名Mind map,由英國的托尼·博贊(托尼·布詹)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


資訊圖表

1786年,身為政治經濟學家及工程師的William Playfair在他出版第一本數據圖集中,為了表示18世紀英國的經濟狀況,他使用了統計圖表,當中包括棒形圖、線形圖、面積圖和直方圖。


思維導圖

又稱Thinking map,是美國人Dr.David hyerle(大衛.海勒),在1988年開發的一種幫助學習的語言工具,是用來進行構建知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可視化工具。


不過老實說,這四者間的界線如今已變得模糊,像是我個人會用心智圖的觀念去做資訊分類,透過視覺筆記思考時,也常用思維導圖八大思維圖像去做資訊的整理,在筆記繪製的架構上,也會呼應資訊圖表的視覺動線(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格式塔理論等),所以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我想是拆解四大工具的各面向,讓你能夠選擇並整合出適合你需求的筆記形式。


如果要我說明彼此的區別,我會貪心地定義視覺筆記囊括了思考、紀錄與引導三個面向,也因此範圍是四者最大,包含了心智圖、資訊圖表、思維導圖,差別只在於是否需特過電腦軟體來作呈現,不過前提的草圖、架構設計,我覺得都是視覺筆記可以完成的。


因此…

  • 在日常日記中畫個小圖表達心情紀錄,是視覺筆記。
  • 小組溝通討論,在白紙上用文氏圖討論專案核心,是視覺筆記。
  • 看完一本書,用平板畫了張圖分享,是視覺筆記。
  • 參與一場論壇,用圖像記錄當下的討論並引導對話,是大型視覺筆記。
  • 在課本上畫圖幫助學習記憶,是視覺筆記。
  • 親子對話時,用簡單的心跳圖來回顧年假旅遊心得,是視覺筆記。


視覺筆記,我期待不只是一項筆記工具,而是啟動「圖像思維」應用的技術。

所有如果有追蹤我一陣子的伙伴應該會發現一件事,這一年來我比較少提到「視覺筆記」這詞,用更多的是「圖解」。


因為,圖解=用圖像解決問題的過程

至於像是16格筆記法、康乃爾筆記、94快筆記、九宮格筆記、麥肯錫零秒思考、心智圖、案例圖、手繪插圖等等圖象形式、工具,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只要能解決你的問題就是好方法。

而非被特定筆記格式、樣式所限制,感覺一定要畫成什麼樣子才叫視覺筆記,這點是我希望讓每個人都知道的。


原文出處:圖解力學院

極簡職場圖解應用

112 Followers

這是一個分享如何用「畫圖」解決職場大小事的頻道,如果你在職場卡關,或許除了過往的文字、語言之外,你需要最強的外掛「圖像」來祝你一臂之力!

圖解力

「圖解溝通的技術」實戰工作坊

掌握圖解溝通元素與技巧,並實務應用與設計溝通畫布。

知識主題
工作術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