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
行業開麥拉
261
在零件加工的過程中,往往到生產後期需要組裝時,突然發現零件加工的不良率過高,有的可能需要報廢有的則需要重做,甚至可能發現零件版本不一致,導致整批加工都是錯誤的,也可能在前置程或委外品質這邊就有異常但未檢測出來,而造成整體加工的產品不良率及報廢率都提高。
在零件趕工的過程當中,無法有效落實每一項原物料的檢驗,有生產進度的壓力,因而會產生『生產進度再趕,物料先行使用』的情況發生,又導致不良率的提升,因此我們知道品質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與提升品質分析能力呢?
掌握調控指揮快速配對3步驟:
◎ 生管(產銷排程確認 → 產銷排程調整發送)
運用排程預警機制將能輔助你有效率的安排訂單組裝預計開工日、託外/物料預計進貨日、當天或預期未進、明天需進貨、本周預計進貨,並且警示通知。
◎ 倉管(進料/託外收費[依排程]→通知檢驗[看板運用]→入庫/發料→ 系統入帳)
進貨通知機制能針對當天即逾期或特急件進行驗收,再由看板輔助進貨驗收現況與達成狀況,而以往在進貨明細確認這部分通常都是依賴打電話傳遞訊息,有時因人為因素變數太多或一忙而有疏失,往往會造成其他問題的衍生。
◎品保(檢驗構圖[依排程]→抽樣檢驗(ICQ)→通知檢驗結果(即時呈現)→紀錄檢驗結果)
在事先構圖或廠商進貨附圖附採購單這部分使用法則控管、檢驗紀錄維護,能有效維護整體的品質,將數據串聯起來時則能產生定期進貨檢驗紀錄表及異常廠商和品質討論,也有助於開會時能快速發現問題。
提升品質及異常反應時效三機制:
以前依賴紙本記錄並人工彙整,當報告產出時已超過時效,無法在有效的期間內給予客戶答覆,而現今檢測方式可透過USB或是藍芽的連接直接交給機器去進行,讓設備檢驗取代人工檢驗,而人工去進行更有價值的管理事宜,然而透過工具上的輔助能提高品質、效率。
在品質控管中透過所謂的數位化、系統法則控制,結合一些異常條件達到自動觸發,無須人工整理耗費時間,而交由系統自行判斷,落實數據蒐集將以往的異常經驗做成資料庫,當下一次異常發生時能更快速掌握處理方式。
以〝彈性〞跟上市場變化
用〝速度〞滿足客戶需求
品質的控管的目的就是控管品質、提升檢測作業效率、降低成本,因此檢測紀錄需落實並透過工具輔助降低檢驗成本,縮短管理時效讓追溯查詢效率提升。
有什麼工作上的疑惑,希望得到解答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跟你找答案。
文:游婕渝 本文內容由筆者企劃撰寫
---------------------------------------
數據醫師
邱一奎|鼎華智能 資深顧問
鄭佩怡|鼎新電腦 知識學院
行業開麥拉
544 Followers
延伸閱讀
行業開麥拉
544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