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6
詹雯婷
18.6k
制度與流程就管理必備之要素,說到企業管理,一般傳統以「產銷人發財」作為企業管理的五大面向,然而現今企業運行模式逐漸轉變,還需要加上「這兩項」……
上一篇我們講到企業必須從自身文化的梳理做起,最終延伸到所有的規章制度。當企業已瞭解其要點,那要做到管理流程制度標準化,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呢?
制度與流程就管理必備之要素,說到企業管理,一般傳統以「產銷人發財」作為企業管理的五大面向,然而現今企業運行模式逐漸轉變,還得加上「資」、「質」兩項──也就是說,原本的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財務,加上資訊和品質,已成現今企業七大管理領域,而這些應分布在各職能部門做好管理。
●生產管理:在有計畫、監督、調節等環節之下、以最少的資源損耗,獲得最大的成果。
●行銷管理:找到市場上消費者需求,將產品/服務傳遞並實際滿足消費者。
●人資管理:管理企業有關人事的管理工作,包括選、用、育、留等方面。
●研發管理:依照組織策略需求,將產品及製程維持在一定水準及創新。
●財務管理:管理企業資金需求的提供及調節運用。
●資訊管理:運用資訊科技來創造組織的競爭優勢與提升經營績效,滿足企業經營的需求,達成企業目標。
●品質管理:評估並確保產品/服務品質是否符合標準。其具有預期功能,且範圍不只限於品管人員,而是需要企業全員的參與。
每一部門各有各的職能,需要專業分工;而且也得先做到專業分工,再談充分授權,才能把團隊合作發揮到最大值。
在此特別提醒,架設組織時切忌因人設事或設部門,一般企業老闆/主管在架設組織很容易直接想到組織現有的人,但這其實反而會成為致命傷,一如企業在制定戰略時,也不是只考慮到現有的資源而已,還需要把未來的資源也考慮進去,組織也是一樣要把未來的人力列入考慮範圍。
當釐清並訂定每一個部門的職掌權責,就可以根據部門的組織功能表,來建立各部門的職務分配表。接下來就需要程序書或作業流程圖,將各項工作細化、分解,並具備邏輯性及前後的關聯性。各部門梳理完工作流程之後,將更有利於企業管理流程數位化。
在企業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策略中,與「產銷人發財」各流程息息相關,企業確立碳會計和碳成本的基礎架構後,便可以進一步將ESG環境永續策略落實到各個核心營運流程中:
此領域的ESG環境永續策略重點如下:
▉降低生產製程碳排放,減少資源消耗與浪費
以IoT掌握生產過程即時數據,實現智慧製造及精實管理,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生產及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浪費。
▉提升能源監測與管理能力
導入符合ISO 50001的EMS能源管理系統,設立節能目標並定期追蹤改善成效。
▉防治環境污染
加強廢水、廢氣、廢棄物處理,亦可評估並導入再生能源自發自用或購買綠色電力,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此領域的ESG環境永續策略重點如下:
▉低碳供應鏈管理
包括低碳採購、銷售等碳數據管理,以符合國際採購標準或避免歐盟CBAM造成的碳關稅。
▉提升產品環境資訊透明度
向客戶及消費者揭露產品碳足跡數據(如ISO 14067產品碳足跡等資訊)。
此領域的ESG環境永續策略重點如下:
▉降低辦公室營運碳排放
數位轉型以數位工具像是電子簽核系統,做到無紙化辦公,降低用紙浪費的碳排放量,同時達到各流程資訊即時透明。
▉揭露通勤碳排放並鼓勵員工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結合人資及出差勤系統,直接計算且揭露員工通勤碳排放量,並鼓勵員工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提升員工ESG意識,營造安全及多元環境
將ESG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並規劃符合勞工權益(SA 8000、RBA)、職業安全衛生IS0 45001的職場環境,並規劃永續教育訓練課程,提升員工的ESG知識、技能與素養。
此領域的ESG環境永續策略重點如下:
▉開發環境友善產品
有效率地開發符合循環經濟的綠色低碳產品。以PLM系統輔助,透過整合低碳產品設計流程、低碳環保材料及製程的資料庫,提高綠色產品設計速度,並提高產品回收率和材料再利用率。
此領域的ESG環境永續策略重點如下:
▉進行碳風險管理
為了衡量、監控和降低碳排放量,企業須導入ISO 14064完成組織碳盤查等相關管理措施,並透過依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和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框架的財報和永續報告書,評估和揭露相關財務風險與機會,來降低碳風險對企業營運的衝擊。
▉將碳成本納入財務決策
將碳成本(包含排碳所造成的碳費、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等費用),及減碳的設備及技術投資等項目,列入企業財務決策之考量。並設計內部碳定價機制,使碳排放成本內部化,促進減碳成效。。
▉揭露ESG策略績效以利取得綠色金融和投資人支持
企業透過像是碳總管的數位系統,科學地完成碳盤查、碳足跡,確實揭露企業營運碳排放績效和數據,並規劃減碳計畫,使企業更能透過綠色金融增加對永續發展的投資及永續投資人的支持。
流程有五個關鍵要素,也就是所謂的SIPOC(即Supplier供應商、Input投入、Process內部流程、Output產出、Customer客戶的縮寫),它們彼此之間所有的關連,都必須納入流程設計中,且要讓之後執行這個流程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明白。
SIPOC的流程模型主要的訴求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簡言之就要讓客戶滿意。這整個過程包括從供應商進貨料、企業人員投入於內部各職務,一一執行內部流程,完成之後產出成品,最終交予客戶。每一個環節都有所關聯,且會互相回饋。
因此在做流程設計的時候,有幾個原則務必牢記:
從客戶需求回推作為拉動的方向,也就是後需求拉動,它會往前去定義相關流程。
要注意,所謂客戶不只是外部客戶,還包含內部客戶,若無法滿足內部客戶,就不用說滿足外部客戶了。
當流程設計了一個動作或環節,要檢視是否有存在應有的價值,一定要有相當的價值才去做。所以在梳理過程當中,如果發現一些沒有辦法產生價值的流程,就得拿掉或省略。除非是政策上或戰略上必須要做的,有特殊原因者不限於此。
在設計流程時,盡量把問題點的發生控制在前,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後面的稽核動作僅是補救而已,所以在一開始就要設定好控管機制。
流程中的所有的活動、動作、步驟,每一個責任分配要到「個人」,而非部門,要讓彼此清楚誰負責哪一個職務。
適度授權除了是提升員工/下屬的成長,對老闆/主管來說也是一種減輕負擔的方法。在流程當中各個審核權要授予出去,且讓員工做決策時有一定的辦法和能力,以做到效率最高為目標。
有些老闆/主管會有疑問:若員工不知道怎麼做決策,自己也不知道對方的能耐怎麼辦?這就需要培訓員工,也就是老闆/主管「育才」的責任,讓他們有辦法自己做到決策,才能把效率提升,而不是事事都等老闆/主管才來做決策。
以三大指標方向---品質、效率、成本,即是以最高的效率、最高的品質跟最低的成本,把流程梳理好,減少過程無謂的耗費,是設計的重要原則。
我們在設計流程時,上述原則是必定要遵守的。另外,除了ISO標準的規定,一些相關系統如EAP設備自動化程式/MBS商業智慧儀表板、CRM客戶關係管理等等,或是ESG的相關碳盤查的系統,以及企業內稽內控的規定,或外部一些相關法令法規的規定,甚至企業文化經營層面的戰略方針及政策,這些都可以納進流程的考量範圍。
下一篇我們會講到企業管理流程設計好之後,才能轉為數位化。那它和ESG到底是如何密不可分、又會帶給企業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將一一告訴你。
企業ESG教戰手冊
2,467 Followers
延伸閱讀
企業ESG教戰手冊
2,467 Followers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