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治理

人資管理

經營管理

缺工議題

缺工,是企業真正的問題嗎?

隨著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之一便是勞動力缺口。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主必須釐清公司內部的基本需求與人力配置,評估屬於哪類型的「缺工」,再因應缺工,尋找補充人力的方法,並思考利用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的管理方式靈活維持整體運作,除了可以降低用人門檻,甚至還能做到降本提效、實現減碳和淨零的策略。

作者

莊馥綺

2.4k

・2024/03/11




人才荒爆發,是企業的關鍵挑戰

產業人力供需資訊網在去年發布「112-114年重點產業人才欠缺主要原因」的報告,內容顯示企業主反映人才供給數量不足這塊最為嚴重,高達28%,表示勞動市場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流入、人才數量供不應求

 

▲112-114 年重點產業人才欠缺主要原因 圖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雖然大家都在說缺工,但招募新人才之前,企業主必須先釐清一問題:公司到底是不是真的缺工?

 

還是因為流程機制沒設立好、造成運營上、人事管理層面、生產製造過程中,產生許多卡點,進而造成人員調度上的不足、無效運作的浪費?

 

從上方的圖表中可以發現,除了人才數量不足,還有另一項讓企業主備感頭痛問題是:在職人員的技能不符

 

因此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思考,為什麼會覺得當初朝聘進來的人才不符期望呢?是因為沒有做好教育訓練?還是沒有因才施用?還是因為公司正在進行轉型,所以需要引進更多不同面向的人才,協助公司朝預期中的規劃發展?


 延伸閱讀:【缺工趨勢懶人包】從缺工到流失人才,台灣企業如何突破重圍?什麼?麥當勞的人被台積電搶了!企業該如何應對缺工引發的跨業搶人大戰?IKEA用科技破解企業缺工!省人力、即時透明、新訓速成三效合一

 


缺工對企業的影響

無論是因為當前職場環境受到許多不可預期因素的衝擊,像是疫後新職場工作常態的形成、數位轉型帶來的陣痛,或是地緣政治因素衝擊既有產業鏈等,無一不是企業與工作者的新困擾,而缺工,或是講得更侷限一點,缺少符合預期的人才,又會對企業造成哪些影響?

 

生產效率下降,品質難掌控

缺工可能導致生產線上的工作進度落後,從而影響整體生產效率,增加交貨期延誤的風險。而在人力不足,或是缺乏有經驗的人力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的錯誤和品質問題,進而損害企業聲譽並增加售後服務的負擔。

 

人力、資金、時間成本上升

企業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加班費,或者為了填補缺口而臨時招聘新人,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企業需要頻繁招聘和培訓新員工以應對缺工,也會增加培訓成本並可能延遲產線的進度。

 

員工忠誠度受影響,戰略計畫受阻

為了應對缺工,現有員工加班或承擔額外的工作壓力,可能會影響其工作滿意度和整體生活品質,或是感到工作氛圍不佳、壓力倍增,影響員工久任意願,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長期發展計畫,尤其是在開發新產品或擴張市場時,影響甚鉅。

 

面對人才難尋的問題,企業主必須重新審視整體運作關係,如果不能以「金錢」來暴力解決問題,就要換個新思路,檢視問題源頭:缺人才的根本原因來進行改善,進一步解決「人」。

 

  圖源:就享知製圖

 


「人」對企業的影響,如何降低用人門檻?

「人」的價值在於其獨特的「創新力」,這對一間企業來說,是攸關存亡的關鍵。但同時,人為因素也是企業最難以掌控的一個變數

 

因此,降低在生產和公司運營及管理過程中的「人為變因」,成為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之一。如何使人力資源能更有效發揮其價值,同時降低對生產過程的影響呢?

 

透過企業執行端的數位化及自動化機制建立,可以有效降低用人的門檻,減少對特定技能熟練度門檻的依賴。這樣的結構還可以使企業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並針對新興技術的發展進行快速調整。這樣一來,企業可以釋放原有人力資源,讓其投入更有產值的規畫和策略層面的工作。

 

 

人力資源問題,如何從根本解決?

但降低用人門檻,只是讓企業更好招人、補人填滿空缺,如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會落入無止盡的循環。那企業主應該怎麼解決人力問題呢?

 

1.設立完善選育用留機制來補人

首先,企業管理者必須釐清一個問題:公司是不是真的缺人?需要補進什麼樣的人才?還是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調整?

 

如果是單純人力不足,且資金還算充裕的話,可以制定明確的招聘計劃,使用多元的招聘渠道,擴大人才搜索範圍,除此之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和工作環境,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並制定全面的培訓計劃,包括新進員工培訓和現有員工的職業發展計畫,提高員工技能水平。

 

若企業暫時無法承受過高的營運成本,難以從提高薪資福利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下手,就必須從另一方面調整:專注於內部培訓計劃,提高現有員工技能水平,使其能夠擔任更多不同職能的工作,或是調整現有工作模式,以更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的方式來減少人力的需求,做到更靈活地應對不同部門的要求。

 

2.提高生產力

以生產面向來說,企業可以制定標準作業程序,明確規範各項生產操作的步驟和標準,以減少因操作差異而導致的問題,確保生產過程的一致性。透過IoT物聯網、大數據和AI人工智慧技術,建立智慧製造系統,實現即時數據監控,預測生產問題,並自動調整生產參數,降低因人為因素引起的生產變異性。


同時, 考慮引進數位化及自動化技術,將重複性高、容易出錯的工作交由機器處理,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而以數據收集和文書行政方面來談,可以先從無紙化逐漸提升到數位化,利用數位系統軟體及IoT技術來減少人力的key in,並能即時將所有資料逐步建檔、建立屬於自己的系統資料庫,累積足夠的數據後,就可以建立屬於企業本身特性的AI數據模型。

 

數位工具不僅可以減少人為上的疏失,還可以透過自動化機制,來減少人工各方收集數據和建立報表的時間,減輕人員的負擔、降低例行性流程的人力需求。

 

自動收集各方即時數據後,更可透過建立的數據模型,進一步分析優化工作內容,甚至將原有人力挪移至更高價值的崗位上。

 

3.提升工作價值

在當今數位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下,無論是企業主或員工,都應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主動追求數位科技領域的精進,隨時關注新科技技術對工作的變革,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科技環境。

 

舉例來說:在原有的工作流程中,可以利用自動化或AI工具提高生產力。透過自動化工具和機制流程,使繁瑣、重複性高的工作,能夠讓更高效的機器處理,釋放出員工更多時間,可以進行策略性和創新性的工作。

 

除了技術上的精進,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員工應該重視的一點,才能在數位科技的基礎上更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而這才是企業樂見、有需要的。

 

延伸閱讀:提高CNC機台OEE?以設備和軟體實現精實生產製造業刀具管理的數位化轉型:挑戰與解決之道突破缺工困境:機械手臂的應用與優勢PChome智慧物流對策:破解送貨壓力與缺工困局




用科技重新定義工作,提升「人」的價值

人才培育是引領企業向上提升的關鍵,過去只要投入勞力就會有報酬的思維是需要被扭轉的。

企業想提高生產力,可以藉由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的運作來優化流程、實現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標。

 

但想要做到這些,首先要提升人員能力與價值。而人員的能力除了該產業的知識與技能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順暢的協作能力。

 

除了利用數位科技技術可以做到讓企業實現更靈活的工作模式,包括遠端工作。讓企業可以更容易吸引使用遠端工作的員工,彌補地域限制所帶來的缺工問題。

 

也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數位化管理,包括即時的訂單跟蹤、庫存管理、生產排程等。像是利用IoT連接整個供應鏈,實現即時的供應鏈透明度。這有助於降低庫存成本、優化生產排程。

 

數位技術不僅可以讓執行者與管理者都在第一時間即時接收到最新的資料,不用耗費人力進行盤點、key單,還能更有效地統籌各項任務,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提升員工工作價值,企業跟著轉型

企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缺工挑戰,因此可以藉由工業4.0和智慧製造技術的引入,重新定義工作,像是要管理高額電費的問題,只利用每個月的台電電費單,或每小時的人工手抄電表,無法分析工廠場域各廠域或各設備,在不同間點的用電狀況,更難找出真正的吃電怪獸。

 

利用實施能源監測系統,企業能夠即時收集各種設備使用時消耗能源的數據。透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分析,企業可以精確找出能源浪費的地方,進而優化能源使用。不僅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實現了環境友好的生產模式。


在面對缺工問題的同時,企業更應透過智慧製造和數位系統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碳排放,同時實現低碳淨零的永續目標。這不僅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實現企業對社會和環境的負責任態度。

 

在未來,企業除了解決生產力與提升人員產能的問題,同時將目標導向淨零和永續,這將成為實現長期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全面的戰略規劃和永續的經營理念,企業能夠在變革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優勢,同時為社會、環境和未來世代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資料:產業人力供需資訊網國發會全球資訊網

延伸閱讀

我們使用本身的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進行分析,並根據您的瀏覽習慣和個人資料向您展示與您的偏好相關的廣告。如欲瞭解更多資訊,您可以查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